作為一部藝術電影,《地久天長》中對苦難「認命式」的麻木註定無法討好觀眾。

刺蝟公社 | 周矗

中國觀眾的眼淚越來越難流了。

2月17日,「王景春」與「詠梅」這兩個名字登上了國內各大媒體的頭條。在距離北京有七個小時時差的柏林電影節閉幕式上,他們憑藉王小帥導演的新作《地久天長》,首次同時包攬了主競賽單元的影帝影后,創造了中國電影的新紀錄。

「感動了德國人」成了媒體宣傳這部電影的最大噱頭。中國日報網在報道中稱,《地久天長》的媒體場放映場全程175分鐘無一人離場,整個影廳「哭成一片淚海」,吸鼻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還有德國記者在記者發布會上發言,希望影片「拿走所有的獎」。

載譽歸來的《地久天長》,在國內同樣引發了陳坤、黃曉明、景甜等明星的轉發。著名作家韓寒更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很多電影高級,但是不好看,很多電影好看,但是不高級。《地久天長》高級而好看。」

就是這樣一部感動了德國評委與專業人士的電影,卻沒能征服所有中國觀眾。

帶著極高期待心態走進電影院的觀眾,無法理解電影中的隱忍與寬容。三個小時的電影,終究還是挑戰了觀眾對觀影時長的底線。

(以下有輕微劇透)

影片最富爭議的是最後20分鐘的大團圓。

王小帥用173分鐘刻畫出了在時代變化中,一個渺小而又悲劇性的家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主人公耀軍麗雲夫婦經歷了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諸多轉折: 因計劃生育而失去生育能力、失獨、下崗、背井離鄉等等。

這些折磨了一對夫婦三十年的痛苦,卻在電影最後完成了「大團圓式」的和解。夫婦二人平靜地原諒了導致他們無法生育的朋友、導致他們失獨的朋友孩子、出走的叛逆養子。一群人其樂融融地聚在一起慶祝一個孩子的新生,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影片最後,夫婦二人來到早年夭折的兒子星星的墓地旁,笨拙地拔著墓前的雜草,相顧無言。在這份沉默中,他們似乎也與這個帶給他們人生轉折與苦難的時代和解。

對於這種和解,導演王小帥曾在接受《一條》採訪時提到,他認為中國人在普通的生活中是極其逆來順受的,遇到苦難總會歸結為自己命不好,但這種隱忍是真正堅強與偉大的。了解中國人自己,便也是了解了《地久天長》里的這個故事。

但許多觀眾卻無法認同這種隱忍式的偉大。

影評人阿炎認為,影片在前兩個小時的孤獨、時間的荒誕感、隔閡和流浪,並沒有導向一個更深刻的事件,而是被生硬地拉回到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但是這種表面的其樂融融,並沒有解決其下的暗流涌動,難免讓人有鬱積未發的不快感。

作為一部藝術電影,《地久天長》中對苦難「認命式」的麻木註定無法討好觀眾。

當下流行的所謂「爽劇」,是影視劇中一種可以快節奏地觸發觀眾情緒的套路。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多集中表現在對傳統「忍讓」、「認命」思想的批判上。

2013年,日劇《半澤直樹》打開了「爽劇」的先河。主人公半澤直樹在職場上備受欺凌,但他並沒有為職場的「潛規則」認命,而是始終貫徹著「不能像機器一樣對待身邊的人」的理念,提出了著名的「加倍報」理論。

最終,《半澤直樹》創下日本1989年以來的單集最高收視紀錄。在一份日本網站對563位職員進行的調查,50%以上的人都表示對這部劇很有共鳴。受調查者表示很羨慕半澤直樹絕對堅持自己的信念,以及有激情和能力去支持這種信念。

2018年,《延禧攻略》的爆紅為「報複式爽劇」打開了巨大的國內市場。在《延禧攻略》中,魏瓔珞對待惡人的「以牙還牙」如同「開掛」一般,即使劇情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卻讓觀眾連呼過癮。據媒體報道,《延禧攻略》版權已賣給約90個國家,收益在預計3億人民幣以上。

「爽劇」共同的表現手法,是通過台詞、劇情設計、音樂等元素,將主人公的痛苦、強大與以牙還牙的過程進行直白地呈現,並十分注重情緒的渲染與釋放。

但這種報複式的「爽」是王小帥所反對的。王小帥在豆瓣回應網友時坦言,傳達人民在苦難狀態下的堅韌與善意是他的一個理想。他希望把這種善意和寬愛傳播出去,而不是勾心鬥角、謾罵詆毀。

《地久天長》中對於苦難的處理極其克制。比如在兒子劉星溺亡的那場戲中,所有的情緒釋放場景都採用了遠景的處理方式,而近景鏡頭的處理又十分安靜。觀眾需要慢慢地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揣摩那份沉重與悲傷。

這種隱忍細膩的表現手法,足以讓許多專業人士拍手叫絕,但卻削弱了劇情的合理性和人物的立體感,無法觸動那些缺乏閱歷與感受力的普通觀眾。

比如在電影中,麗雲曾經對丈夫耀軍說「時間已經停止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慢慢變老」。但在一些觀眾看來,這麼文藝的句子不應該是這位飽經滄桑的妻子能說出來的。

作家雷曉宇在微博里寫到,影片完全沒有呈現夫婦是如何處理憤怒的,但是事實和生活並不是這樣。

「喪子、墮胎、下崗,最終,成為前進的大時代里被甩出去的邊緣人物,這可能是一代人的「共業」,在這個「共業」里,完全迴避「憤怒」的存在是失真的。因為「憤怒」始終缺席,所以耀軍和麗雲的寬容,也顯得做作了。」他說。

從電影敘事上來看,沒有苦難襯托的善意是缺乏感染力與共鳴的。感受不到痛苦的觀眾,自然不能理解王小帥這份苦心鋪墊出的善意。

而且,這種被包裝成中國人標籤的隱忍和善意,符合國際觀眾的期待,但不符合國內觀眾的需求。

阿炎提到,《地久天長》帶來的是一種「文化奇觀」。對於西方人來說,集體主義思想、計劃生育政策這些政治文化現象猶如異世界一樣,引領著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更關注影片中人的個人情感。影片本身描繪的中國人,契合了他們東方主義的印象。

但對國內觀眾來說,這種文化背景都太過於熟悉,他們更多關注的則是影片中的細節真實和歷史反思。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多的中國觀眾希望能在影視作品中展示出強大和自信的對外形象,《流浪地球》正是符合了觀眾的這一預期。

著名「IP推手」侯小強的那句「不符合時代情緒的IP都是耍流氓」,雖然過於商業主義,但也直接切中了《地久天長》的痛點。

鑒於《地久天長》在柏林的輝煌,王小帥曾對媒體表示,希望這部電影在票房上的表現「能在600億的中國電影市場里有1%的空間」。

但從現在的票房表現看來,連千分之一似乎都很難達到。截止3月27日,上映6天的《地久天長》的票房僅為3472萬,遠遠落後於同天上映的《老師好》與《波西米亞狂想曲》。四月又有即將上映的《雷霆沙贊》和《反貪風暴四》,《地久天長》似乎已經無力翻身。

圖片來源:藝恩數據

即使手握「柏林金熊」與「流量明星」兩張「王炸」,《地久天長》在票房上還是沒能像劇情一樣「團圓」。

《地久天長》中,王源飾演叛逆的養子

就在一年前的2018年柏林電影節上,國產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獲得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並在最佳處女作獎頒發環節被評委特別提及。

但導演胡波卻無法見證這一時刻。就在2017年的10月12日,他用一條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很多媒體把胡波的死,歸結到《大象席地而坐》的監製王小帥身上。

一條王小帥痛斥胡波的微信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作為專業的電影人與投資者,王小帥認為,胡波堅持的「文青」理念與「四個小時」的電影時長,既無法取悅觀眾,也無法讓他面對投資人。他選擇用幾近侮辱性的語言抨擊了胡波,也抨擊了那些「對著空氣罵世界」的文藝青年。

胡波事件之後,重振旗鼓的王小帥帶著173分鐘的《地久天長》回歸,很多觀眾認為三個小時的時長是對胡波的致敬。不過,《地久天長》低迷的票房又似乎印證了王小帥當年的判斷。

作為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王小帥擅於用獨特的敘事技巧與鏡頭語言,表現底層邊緣人物的生活狀態。雖然他的拍攝對象是普通人,但他的電影視角卻非常知識分子化。面對質疑,他曾經公開表示,他的這種「不識時務」不需要改變,而需要堅持。

他雖然曾在媒體採訪中多次表示「不在乎票房」,但他依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他的上一部作品《闖入者》曾被院線安排了最差的場次和排片。憤怒的他以一句「我的觀眾,請你挺我!」,來為藝術電影呼喚更多的觀眾。

但藝術片在商業上的劣勢依然沒有發生改變。

影評人蘇打認為,《地久天長》票房低迷其實是在預料之中。「首先從卡司來看,除了王源以外,其他演員的基本上知名度不高。其次,《地久天長》雖然創造了記錄,但在整部影片中,王小帥還是沉浸在他的個人表達之中,對於觀眾來說並不友好。而且,三個小時的這個時長也很難拿到拍片。」

這是藝術電影一貫的通病。藝恩數據顯示,2018年的藝術電影中,僅有兩部電影票房過億,分別是以7.5億票房領跑的《無問西東》和2.8億的《找到你》。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均由章子怡、姚晨等一線演員擔任主要角色。

數據來源:藝恩數據

而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江湖兒女》以七千萬票房位居第四,斬獲第2屆澳門國際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的《暴裂無聲》則以五千四百萬票房的成績位居第五。

2018年,觀眾更加熟悉的則是狂攬36億的《紅海行動》,這一數字超過了2018年票房前十位的藝術電影總和。在網路上吶喊者「欠藝術電影一張電影票」的觀眾,並沒有真實用腳走進電影院。

「藝術電影從來都是小眾影片。國內的中小學藝術課形同虛設,藝術鑒賞能力也從未成為衡量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我們很難期許藝術電影有市場。一二線城市排片少,還都是非黃金時間,很多時候由於時間原因只能放棄。至於三四線城市,根本就不會有排片,如果做個全民調查問卷,金熊獎是哪一個電影節的獎項?相信比例一定低得超越你想像。」阿炎說。

藝術電影不但缺少專業的觀眾,也缺少專業的藝術影院。

藝恩數據統計,截止至2018年4月25日,國內200個城市供擁有1429個專業藝術片和商業藝術片影院(主要播放商業片,但是確保為藝術片開設專場),主要分布於一二線城市,覆蓋高消費和高學歷群體,其藝術影院佔全國藝術影院比例近50%,北上廣深四市佔全國藝術影院比例為15.4%。

但在北京七所代表性的藝術影院中,藝術電影播放場次和排片都相對較低。在與商業片同樣的票價下,藝術電影很難與商業電影進行正面抗衡。

數據總結:藝恩數據

不過,蘇打認為,文藝片和商業片之間並不是兩極對立的關係。「很多像管虎一樣的第六代導演是能夠在自我表達與商業中間找到平衡的,這將是未來中國青年導演要努力的方向。」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表現出「流量失靈,口碑驅動」的態勢。《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顯示,2018年有10部影片通過口碑實現了票房逆襲。這些電影在上映初期排片率和票房低迷的情況下,依然依靠好口碑彎道超車獲得成功。

圖片來源:《2018騰訊娛樂白皮書》

王小帥本人對於藝術電影的預期也保持樂觀。「去年到現在,《小偷家族》《綠皮書》等很多大家意想不到,覺得不會有好成績的電影,收穫都很不錯。這種變化其實已經在發生了。所以我們有理由,抱著樂觀和希望的態度來面對這種變化,擁有自己的市場空間。」王小帥說。

中國觀眾對電影的質量的關注,或許是文藝片崛起的開始。

「文藝片在中國,只會越來越好」,蘇打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