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蔡京、蔡卞都是北宋末年的奸臣,在宋史里上了奸臣傳的。蔡京為人,不唯法,不唯書,不唯實;只唯上,只唯財,只唯權。他乾的那些事,都是巴結上司,巴結皇帝,目的是奪取權力,大肆斂財,後來成為六賊之首,六賊沆瀣一氣,北宋的滅亡難辭其咎。另外,蔡京還玩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一套,兒子蔡攸、蔡倏、蔡袺,蔡攸的兒子蔡行,皆官至大學士,蔡京得勢時跟著沾光,蔡京失勢時跟著倒霉;蔡卞既是蔡京的弟弟,還是王安石的女婿,專靠「紹述」之說,上欺天子,下壓群臣,沒少干中傷忠良的事,為了岳父王安石,修改《日錄》,除去事實,文飾奸偽,是一個不實事求是,連實錄、正史都敢修改的人。

第二,蔡京與蔡卞雖然是兄弟,又都是奸臣,卻政見不合,屢生齟齬。比如蔡京重用童貫,蔡卞就與哥哥唱對台戲,反對任用宦官管理軍事:「用李憲已不是好事,李憲還稍稍懂兵,童貫沒有軍事才能,他定會貽誤邊防大事。」。現在看來,蔡卞在這個事情上是實事求是的,他說的是對的。

第三,蔡京與蔡卞,又都是非常有才的人。不然也當不成那麼大官,受到皇帝的寵信。現在流傳下來二蔡很多書法作品,蒼勁有力。蘇黃米蔡,實際上這個蔡,就指的蔡京。只不過蔡京是奸臣,所以將這個蔡移到蔡京兒子蔡襄身上了。蔡卞的書法,絲毫不遜色於蔡京,書法家米芾稱蔡京蔡卞的書法堪稱雙壁,明安世鳳《墨林快事》稱讚蔡卞書法「卞勝於京,京又勝於襄」。


今天說個有意思的事,關於蔡京、蔡卞兩兄弟的故事。

北宋大奸臣蔡京為家鄉辦好事

「水繞壺公山,莆田朱紫半,白湖腰欲斷,此時大好看!」,是唐朝僧人妙應大師對閩地莆田縣前景的一句讖語。詩中寓意「白湖腰斷」則莆田興,或許當地人認為讖語成真的緣故,這句話得以流傳了下來。最終使「白湖腰斷」的是北宋時期動工的木蘭陂水利工程。經歷史文獻考證,現功能尚存,可與洛陽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相媲美的木蘭陂水利工程的修建,得益於北宋莆田籍大奸臣蔡京。

話說當年,福建永春、德化,仙游三縣溪水順木蘭溪經壺公洋匯入興化灣,由於海潮洶湧溯溪踴進三十餘公里,河水無法用來灌溉農田,加上洪水泛濫時泥流嚴重,致使莆田南北洋的數萬頃地「只生莆草,不長禾苗」。當地人只能望地興嘆:「流膏美利,空墮于海」。壺公洋的水利問題,成了當地人的一塊心病。

直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才有福建長樂籍家境殷實的女子錢四娘,看好興建木蘭陂的前景,想解莆田人之難,在此興陂。不料,連續多日大雨,溪流猛漲,陂堤在將要完工之際崩潰。錢四娘因悲傷過度,跳河自殺。後又有長樂籍致仕官員林從世受錢四娘故事的激勵,攜錢十萬緍來開發木蘭溪水利。卻不幸,也在陂將成之際,陂被海潮衝垮。錢四娘、林從世傾盡所有興陂的壯舉,讓所有莆田人為之動容,在京為官的蔡京、蔡卞兄弟倆也有所聞,於是多次請求朝廷出力治理木蘭溪,卻不得行。

幾年後,蔡京、蔡卞兄弟抓住宰相王安石推行《農田水利法》之機,奏請以朝廷名義倡議頗有善名的閩侯籍富戶李宏參與木蘭溪水利建設,由其出錢出力,使其在陂成後得利得名,因朝廷負擔少,方才准奏。蔡京寫書作動員,說動李宏率家人七人,帶緍錢七萬,進莆築陂。李宏吸取錢、林教訓,在兩次陂址之間選擇溪流較闊緩的木蘭山前施工築陂。後因工程質量高、規模大,李宏所有資金很快用完。於是,蔡京又復奏朝廷,再次動員十四富戶,募錢七十萬緍,終使木蘭陂修建成功。從此莆田木蘭溪畔,歲多豐稔,成為一方樂土。有史為證。《木蘭志序》中載有一段宣和年(1119)興化軍知軍占時升說的話:「覽木蘭陂,當其時,絀私錢(花了私人的錢)數十萬緡,贏公錢(給政府創造財政收入)數千萬緡,毀私田數十百畝,溉出田數十萬畝。倘所謂害中伏利,信然哉!信然哉!」肯定了木蘭溪建陂。

可笑的是,這個利民工程,很多年後卻讓蔡京在官場上吃了一次大苦頭。陂成27年後的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天象大變,天上出現了一顆拖著長長尾巴的慧星,意寓奸臣當道。太學生陳朝老和御史張克公直指蔡京,奏十四罪名,其中一個即「決水而灌田,以符興化之讖」,指責他為了應驗唐朝和尚的一句讖語,使自已仕途順利,不惜勞民傷財,破壞自然,是個大奸臣。蔡京因此被第二次罷相。

蔡京遭此一劫或許是木蘭溪有靈,對他的一次忠告,只是他沒有聽進去。最後,只能是「蘭水果符興化讖,功比萬安差雁行。可憐誤國翻自誤,身竄家流名垂錮」。蔡京死後,因人們認為他誤國有責,有意埋沒了倡修木蘭陂的功勞。直到近代,人們才在保護文物需要中,找到史料證實蔡京這一功勞。或許因此,莆田鄉人將蔡京墓修葺一新。可恨!又可惜!若蔡京不是大奸臣,當憑修築木蘭陂一功,也足以在家鄉留下千年美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