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性本善

成年人的心酸世界是怎樣的?

是凌晨後朋友圈秒刪的祕密?

還是加班到半夜電腦突然死機?

沒有人明白你的不容易,

像個獨行俠般遊走在這個世界,

只敢在星光點點的深夜揭開傷口,

獨自療傷。

每個人都憐影自顧自,

誰又顧得上誰。

如果舉手之勞便能助人,

你願意伸出你的雙手嗎?

大多數時候,

這世界充滿愛,

但也有冷漠。

對“冷漠先生”而言,

各人自掃門前雪

纔是這社會的行事標準。

直到老太太溫柔地對他笑了笑走後,

恍然一瞬,

似乎有些別樣的情緒涌上心頭。

看看自己的手,

原來,舉手之勞如此簡單。

並不會累,也沒有損失什麼,

卻有無限的愉悅自然而然從心頭涌出。

這就是善良。

暫停趕不上的電梯,

拉住小女孩放飛的氣球,

拾起沙灘上的垃圾,

與福利院的孩子嬉戲……

此後便再沒有忽略擦肩而過的舉手之勞,

每每那時,

總是覺得無比滿足而又開心。

有一天,

他在路口看見與自己曾經一模一樣的背影,

那個背影,冷漠而又孤獨,

或許,是時候做一些改變了。

突發奇想,裝盲人拉住他,

告別冷漠先生,

便從這一刻開始。

法師開示

一個平凡的人,從自私的黑暗裏面跳出來,有了正確的人生觀之後,他可以讓枯萎的花草得到甘霖,可以讓冷漠的人心得到溫暖。

生命的自我存在的價值,全在於奉獻。所以佛陀證悟的時候說,人不因出身而高貴,人因爲他的心靈和行爲而高貴。

凡夫和聖人的區別就在於:凡夫只爲自己想,聖人是爲他人想。諸佛菩薩在因地裏都是隻爲衆生,所以早就成佛菩薩了。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這種服務的心態,只爲別人,只爲衆生,這樣你會得到很大的快樂。

快樂是從利益他人當中產生的。你多一份利益別人的心,就會多一份快樂。雖然是利益他人,但利益他人的過程也是爲了修正自己。

修行是要去實踐的。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這顆善良、溫暖、光明的心,就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就是你未來的前程。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臺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