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發展對人的一生髮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促進人的許多方面的發展。身體的運動受大腦指揮,反過來,運動本身又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動作對促進幼兒體能、技能、健康行爲和體育品德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動作發展是身體生長髮育的基石

  兒童每一個階段身體的發展都是通過動作完成的。3—6歲是平衡、靈敏與協調、力量與持久力發展的階段。我們把發展“平衡、靈敏與協調,力量與持久力”等三個方面的能力稱爲“三維”動作發展。

  發展平衡能力的最佳年齡是3—4.5歲,協調與靈敏則貫穿3—6歲,發展力量與持久力的最佳年齡是4.5—6歲,也就是說幼兒園時期是“三維”動作發展的敏感期。人類動作發展是從平衡開始的,發展平衡的敏感期只有嬰兒期和幼兒期兩個階段,幼兒的平衡能力大部分是通過爬和轉身等動作來發展的,通過爬行等動作,使身體感知前後左右,感覺空間位置,使前庭器官功能得到正常的發展。

  在動作發展敏感期間缺乏練習、提早或超越身體發育敏感期將造成終身的某些技能缺失或不足,如感覺統合失調、抑鬱症、恐高症、老年性平衡失調、脊柱異常及椎間盤突出等症狀,均是小時候的“三維”動作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或者沒有發展。小時候採用“學步車”的幼兒,大部分就沒有經過爬的階段,這些幼兒的平衡、靈敏與協調能力均比正常兒童要差。

  力量與持久力的發展敏感期是4.5—6歲。由於3歲以下的幼兒肘關節還沒有完成發育,如果懸垂時間過長,會使關節囊鬆弛而出現習慣性脫臼。跳繩是“三維”動作獲得綜合發展的項目,需要平衡、靈敏與協調、力量與持久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兒童才能完成。在5.5歲之前(幼兒園大班第一個學期),幼兒基本上不會跳繩,到了大班第二個學期,不少幼兒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跳繩動作。

  在人的身體生長髮育過程中,動作發展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不可以超越,也不能逆轉。因此,《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得開展任何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

  動作發展形成兒童健康行爲

  動作發展可以培養兒童正確的身體姿勢、衛生習慣、睡眠、合作、集體、人際關係等健康行爲,正確的走、跑、跳、球類等遊戲的練習及適當的運動強度(影響身體發育和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均是形成兒童健康行爲的主要手段。

  幼兒園的早操可以培養兒童正確身體姿勢,體育遊戲可以培養兒童的合作及團隊精神,兒童在體育活動中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可以形成良好的飲食和睡眠習慣,促進身體發育,健康成長。

  王惠珊等學者抽取我國12個省市14883名0—6歲兒童的睡眠調查結果發現,3—6歲幼兒平均晚上睡眠時間爲9.42小時;邢淑芬等學者對大班幼兒的調查發現,大班幼兒平均夜間睡眠時長更少,只有9.20小時。兩者均達不到我國提出的3—6歲幼兒10—12小時和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推薦的10—13小時的要求。

  造成幼兒晚睡及睡眠不足的原因有不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與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有很大的關係,一是體育活動的時間不足,二是體育活動的強度不足。

  不少幼兒園爲了兒童的安全,不敢在體育活動中增加運動強度,兒童在體育活動中沒有大強度的運動,體內的能量消耗不了,直接影響晚餐和睡眠的質量和時間。有經驗的幼兒園在下午的體育活動中,會安排有一定強度的練習,讓兒童在活動中出汗,從而提高幼兒晚餐的質量及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因此,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從兒童開始,動作發展是抓手。

  動作發展幫兒童形成體育品德

  動作發展是培養兒童基本體育品德的有效形式。幼兒園的所有體育遊戲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程度培育幼兒的品德,如通過集體合作練習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培養團隊精神;通過遊戲和競賽體驗輸贏,逐漸形成和提高抗挫折的能力;通過遊戲及比賽培養兒童遵守規則、尊重同伴與老師、文明禮貌等品質;通過征服一定的高度、難度培養自信、勇敢頑強、超越自我的精神。

  幼兒的良好體育品德就是通過動作遊戲或競賽中獲得的,“老鷹抓小雞”遊戲就是通過動作發展培養幼兒初步的體育品德典型案例。老鷹的動作敏捷、勇猛、快速,可以培養自信、勇敢的品質;母雞必須動作迅速、機智,培養富有愛心、敢負責任、勇於擔當的精神;小雞要做到動作協調、靈敏,聽指揮,幼兒在體驗中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正因爲有這樣的培育效果,這個遊戲一直是許多幼兒園的首選活動。但是不少幼兒園只在體育活動中進行“老鷹抓小雞”遊戲,忽略了各個角色的品德培養。

  每個遊戲均擔負一定的育人目標,通過遊戲使兒童得到薰陶,幼兒園教師要把這些育人目標點融入動作發展的活動和遊戲中,挖掘各種遊戲的育人作用,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

  (作者系廣州商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07日第2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