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導報老友週刊

  新知故交都在這裏

  `

  最近的熱播劇《都挺好》刷爆了熱搜榜,

  花樣作妖小能手蘇大強遭遇了金融詐騙。

  都2019年了,

  還有人相信高收益無風險的投資嗎?

  六十多歲的蘇大強相信。

  投完資之後,

  蘇大強好像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峯,

  表示每天躺着都能掙錢,

  最後還居然到處推薦別人跟着他一起理財。

  沒過多久,

  這家非正規理財公司捲款跑路了,

  養老錢打了水漂,

  蘇大強當場癱倒在了人去樓空的理財公司的門口。

  雖然這只是劇情,

  但在現實生活中,

  老年人常常陷入非法金融騙局中,

  被騙走了僅有的養老錢。

  騙局高發區——養老理財

  由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編著的《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中》指出,超過95.5%的調查對象目前(或計劃)通過不同方式進行養老投資、理財。 但是,超過30%上的調查對象,在這一過程中有上當受騙的經歷,其中部分人羣受騙金額較高。

  該報告還顯示,49歲以下中青年全體在理財或其他金融活動消費中上當受騙的金額相對較小,主要集中在1萬元以內。

  而在1萬元以上被騙人羣的各年齡段中,50歲及以上中老年佔比均高於其他年齡段。尤其是受騙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人羣中,50歲及以上中老年佔比高於其他人羣。

  老人300萬房產陷“以房養老”泥潭

  “籤合同的時候說是‘以房養老’的項目按月付薪,但是,從2019年1月起我就再沒拿到錢了。出借方還稱要拍賣我的房子。”家住在北京市60多歲的王阿姨被捲進了中安民生“以房養老”的迷局中,心力憔悴。

  2018年6月,想減輕兒女負擔的王阿姨在中安民生業務員的指導下開始瞭解“以房養老”。如果將閒置的房子拿出來抵押併購買他們的一款養老產品,便可以每個月收取“養老金”。而且,半年後自己可以隨時辦理解押。

  隨後,中安民生的業務員帶着王阿姨一起在北京市房管局將房本抵押給了個人朱玉(化名),並與朱玉簽署了一份兒合計300萬貸款合同,借款利息爲月息2%,年化24%。中安民生承諾,王阿姨抵押房產的本息由他們負責償還。

  事後,王阿姨與中安民生簽署了“資產養老服務產品”合同,將自己的抵押借款直接購買了一款養老產品,該產品一年期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爲5%。

  然而,2019年1月起,王阿姨就再沒收到中安民生承諾的“養老金”,出借人的利息也無人償還。事實上,還有多位出借人均與中安民生介紹的老年人簽署了貸款合同,而現在這些出借人均在着急催老年人還款。

  那麼中安民生對此的解釋呢?事後,中安民生在官網發佈信息表示,要進行不超過六個月的“升級轉型”。而對於目前老人被出借人“被逼”還款,中安民生並無明確解決方案。

  3月10日,中安民生總裁李佳豪在官網“闢謠”:“近期出現許多關於中安民生的謊言,如:中安民生總裁和領導層跑路、中安民生崩盤、中安民生被查封、中安民生項目爆雷等等……”他在“闢謠”中號召:“請不要傳謠、信謠。”

  對於這樣的說辭,多位老人表示接受不了,老人們不但收不到“養老金”,還面臨着被催債、屋子被拍賣局面,這對於這些老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異常沉重的打擊。

  而據企查查顯示,中安民生總裁李佳豪的關聯公司有26家,大多跟中安民生有關,其中,廊坊市博源商貿有限公司有7則失信信息,深陷借貸糾紛中。

  2018年10月,中安民生曾呈現在媒體的一篇《“以房養老”的騙局”》的報道中,文章稱,從2015年1月開端到年末,有17位老年人房屋被抵押,抵押款超過了3100萬元,而大部分都是經過中安民生公司轉介而來。”

  據瞭解,2013年國家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隨後2014年“以房養老”政策正式落地,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始試點。

  “以房養老”政策的初衷,是爲了緩解一些家庭的養老壓力,通過將老人住房向正規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的方式,每月獲得一定的補充養老金,從而改善老人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過,這一政策被某些機構利用,卻變了味。

  養老牀位項目變騙局

  “現在很痛苦,出事到現在我愛人都不知道,也不敢告訴兒女。”2019年3月27日,購買了上海大愛城項目的李女士無奈地說道。

  2018年3月,李女士在小區組織的一次旅遊中,接觸了上海大愛城的養老牀位項目。

  李女士被上海大愛城良好的環境、養老牀位項目返租模式吸引,以20萬元拿到了上述公司養老項目的牀位所有權,因暫時不去居住其又將牀位返租於上海大愛城,每年獲得利率爲15%的收入。

  2018年7月之後,李女士再沒有收到從上海大愛城打來的資金。據瞭解,將近有1940名購買上海大愛城項目的老年人捲入這次騙局當中,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最年長的爲95歲,損失金額達到5.2億元。

  北京市中諮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陳智律師分析表示,不管上海大愛城是否實際將款項運用於養老項目,本質上是用後入局者的錢去還先入局者,以大愛城項目的名義,不斷吸引投資者購買,已經構成刑事犯罪,涉嫌合同詐騙,是“龐氏騙局”模式。

  老年人如何防範金融詐騙

  目前,金融風險和健康風險是人到老年所需面對的兩大主要風險,以投資理財詐騙爲代表的金融陷阱很有可能讓年邁的老人置於危機當中。那麼,我們該如何防患於未然呢?

  莫貪便宜,抵禦高收益誘惑

  老人選擇將自己養老金用於投資理財時,大多是被集資人許諾的高額利息、入股分紅等話術吸引,但往往意識不到高收益的背後常常是與高風險掛鉤。如果有人說,他們的理財項目收益高、風險低,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陷阱。

  防止個人和家庭信息外泄

  不要輕易將個人資料、卡號密碼等告知他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在偵查辦案中都不會通過電話詢問羣衆家中存款情況以及要求轉賬等。

  積極學習理財知識

  如果具備豐富的理財經驗和專業的理財知識,那麼在辨別理財項目正常與否、考察公司等背景時纔會輕而易舉。尤其是網絡詐騙,手法高明,很容易以假亂真。老年人想要防騙,更要與時俱進的加強自我學習。

  瞭解詐騙慣用伎倆

  生活中,詐騙案例以及防騙方法都有很多報道,老年人也要主動瞭解一些詐騙的慣用伎倆,以防於己故技重施,另一方面,平常也要保持高度警惕,以防騙子對自己實施詐騙新花樣。

  主動和兒女家人們溝通

  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是在家,與外界接觸相對較少,信息難免閉塞,建議老年人在遇到理財之類的問題要主動和兒女家人們交流,不要覺得孩子工作忙而不願打擾,殊不知,老人能安享晚年纔是子孫們的最大福氣。

  如果已經發現上當受騙,更要及時的告知家人,報警處理。

  參考來源:

  《中安民生以房養老謎局:現在真沒錢 百萬資產老人夢碎》

  《以房養老夢碎:中安民生兌付方案難解,出借人已申請凍結銀行賬戶》

  《上海大愛城養老項目爆雷 1940位老人5.2億元資金蒸發》

  《老年人如何防範金融詐騙,守住自己的養老錢?》

  來源:醫食參考

  END

  審覈:滿淑涵

  責編:李 鵬

  編輯:楊 晶

  其他人都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