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3月25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工商銀行聯合舉辦的“中國-新西蘭基礎設施建設交流論壇”在京成功召開。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銀行業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銀行投放基礎設施行業貸款餘額已超過25萬億元(約合3.7萬億美元),面對基礎設施投融資難題和市場變化,中國銀行業正在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

  潘光偉稱,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穩定經濟增長,也是逆週期調節經濟的有效手段。不僅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提升城市化進程中需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發達國家也陸續推出規模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以更新老化基礎設施、帶動經濟復甦。相比國際來說,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廣,出現了更偏重於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銀行在產品和服務上有很多嘗試。建行推出了PPP模式系列貸款服務項目全流程;國開行則探索形成“政府主導、機制建設、統一借款”的融資模式,緩解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難問題。

  他認爲,銀行業正在積極服務於“一帶一路”的建設。中銀協在“一帶一路”倡議伊始就向620家中外銀行會員單位發出了《中國銀行業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書》,讓資金的融通成爲“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

  據瞭解,國家發改委剛剛發佈的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趨勢監測報告及2019年投資形勢展望中稱,2018年全國擬建設項目數量增勢較好,爲2019年投資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的項目儲備基礎。隨着國家加大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支持力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望逐步回暖。以基建項目落地週期1年左右判斷,2019年基建投資有望保持中速增長態勢。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