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正因爲前景本身高度不確定性,一些人可能會更多寄希望於黃光裕可以早日歸隊,收復失去的領地。和一些新老朋友再次正面交手。

  4月1號,國美再次和我們開了個玩笑,黃光裕即將再次掌管國美的消息甚囂塵上,在資本市場引起不小的風波,爲此國美的股票一路上漲。

  雖然之後國美方面否認了傳聞,但黃光裕所擁有的影響力哪怕不在江湖,也依舊有着他的傳說。

  僅憑黃光裕一人能否讓國美重回巔峯,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畢竟在這些年黃光裕缺席的歲月中,國美已經掉隊很多,互聯網和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黃光裕能否掌握市場帶領國美收復失地一切都需要打問號。

  據調查,京東和拼多多分別以25.2%和5.7%穩居前三,國美的市場份額下降嚴重,如今僅有1.2%,排名第六,落後於老對手蘇寧的4.5%,唯品會4.3%。然而2017年京東佔據32.5%,蘇寧佔比3.17%,當時的國美市場份額還有1.65%。如今的國美市場份額在不斷遞減,拼多多後來居上,未來國美會如何發展呢。

  如今處於轉型的國美,2018年的國美虧損近48億,和國美的商譽減值有很大的關係。從2016年開始就不斷拓展家.生活等業務模式。計劃將聯合國美APP、美店和線下門店三渠道相結合的方式,爲用戶們提供更智能方便的生活方式。

  不僅如此,國美在鄉、鎮、農村市場看到了新的苗頭,計劃在三到六線市場加大縣域店的開展。2019年國美計劃新開設1000家縣域店,同時還將大力發展加盟店,2019年開設700家店。而線下方面,國美也會繼續打造體驗場景爲主的綜合館,以一二線城市爲主。截至到2018年底,全國共有國美2122家店,縣域店佔據25%,達到了513家。

  國美曾經是國內電器行業的巨頭,它的輝煌和黃光裕是息息相關的。如今零售行業變化很大,電商企業的蓬勃發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零售行業,很多公司紛紛尋求轉型機會,離開黃光裕的國美,想要通過全零售生態戰略,實現線上線下完美的融合。畢竟在其他公司盲目向互聯網公司轉型的時候,國美零售行業依舊發展很好。

  幾年前,在家電連鎖行業鼎盛時期,爲了穩固中國市場份額,國美開始了瘋狂併購,上海永樂等門店紛紛在國美名下。爲了實現市場承諾,降低交易帶來的高成本問題,2015年國美將非上市公司的500多家門店裝進上市公司中,然而這幾年實體零售在不斷轉型中,收益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有部分人覺得,國美應該將這些資產計提商譽,雖然會造成虧損,但對公司長期發展非常有利,未來將沒有後顧之憂。

  如今國美經營方針也做了很大改變,決定將娛樂、休閒和購物三個融合到一起,用一種全新的理念和大家見面。2017年6月,成立第一家全球性質的VA影院。憑藉20多年的零售發展經驗,瞄準試產需求,搶先佈局“家.生活”戰略轉型,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與家居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進駐優秀家居建材商場,助力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體驗;另一方面對原有賣場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開拓新的市場,使渠道快速擴張。

  想想也知道,黃光裕歸來後一定會對國美進行重大改革,想要重新奪回市場,在如日中天的電商領域佔據市場並不容易。

  曾經的老對手蘇寧,由於轉型比較早,如今收穫頗豐,不僅和阿里、萬達、恆大實現資源整合,2018年實現營收2449.57億元,上漲了30.35%,銷售規模達到了3367.57億元,上漲了38.39%,市值1834億。而國美毛利僅97.39億元,下降了11.9%,毛利率15.13%,減少了0.32%。資產約160億港元,纔是蘇寧的13%。

  黃光裕是個很傳奇的人物,所獲得的成就人盡皆知,未來國美能否在他的帶領下,力挽狂瀾重回巔峯,現在還沒有辦法下定論。但電器之父的稱號也不是白來的。

  曾經那個年代,黃光裕所創造的奇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所帶領的國美,馬雲和劉強東都難以匹及,闊別太久的他,能否在未來帶來更多的奇蹟,一切都需要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