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天寫了一篇關於比喻的文章《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比喻分爲三種:明喻、隱喻和借喻。

  甲像乙, 是明喻;甲是乙,是隱喻;例如:舊恨【如】春江流不斷,是明喻;舊恨【是】春江流不斷,是隱喻。

  沒有主體的比喻是借喻,例如: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這兩句不見主體,不見譬喻詞,只有兩個喻體,白雪比喻絲,黃雲比喻麥子。雖然沒有主體,但是讀者“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

  說過了比喻再說一下什麼是比擬,比擬也是一種比喻。最早的比擬在《詩經》和《離騷》中就已經在應用了。

  一、比擬與比喻

  從句子結構形式上看,比喻可以分爲明喻、隱喻和借喻。而比擬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從比喻的內容上來看,比擬有兩種:擬人和擬物。

  比擬在古詩詞中比比皆是,古人也早已注意研究這一修辭手法,南宋魏慶之《詩人玉屑》中卷九“誠齋論比擬”中有一段話,既有擬人也有擬物。

  白樂天女道士詩云:“姑山半峯雪,瑤水一枝蓮。”此以花比美婦人也。東坡海棠雲:“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此以美婦人比花也。

  山谷酴醿雲:“露溼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此以美丈夫比花也。山谷此詩出奇,古人所未有。然亦是用荷花似六郎之意。

  二、擬人

  1、東坡詠海棠

  將物擬人就是把“物體”當作“人”來使用,例如上面引用楊萬里(號誠齋)那段話中的一部分:

  東坡海棠雲:“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此以美婦人比花也。山谷酴醿雲:“露溼何郎試湯餅,日烘荀令炷爐香。”此以美丈夫比花也。

  蘇軾的這首詠海棠花的詩很長,題目也很長《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悽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後略

  這是蘇軾被貶黃州寓居定惠院時做的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如果要寫好,常常要使用擬人的手法。蘇軾在三句就開始使用了,描寫海棠花“嫣然一笑”,並且說桃李”粗俗“。後面一連串都是擬人,把花賦予人的感情和行爲。

  如果單獨節選一段真得就”人花難辨“了: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如果不和整首詩的語境相聯繫,這明明就是描寫的美人嘛。

  2、東坡詠楊花

  這種”似花還似非花“的手法,在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是花耶?是人耶?說是人,人不會”一池萍碎“,說是花,卻”無情有思、困酣嬌眼“,蘇軾寫楊花,轉進轉出,似花非花,似人非人,結尾一句”點點是離人淚“戛然而止。詠物詞到此般境界,已臻高妙,令人高山仰止。

  3、駱賓王《詠蟬》與《詠鵝》的區別

  駱賓王有兩首著名的詠物詩,《詠蟬》與《詠鵝》,我們來比較一下區別

  《詠蟬》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爲表予心?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從聽覺、視覺兩方面寫了鵝的特點,視覺上彷彿是一幅畫,一隻白毛紅掌的大鵝在水面遊動;聽覺上,鵝的鳴叫聲如在耳邊。這首詩表現出駱賓王童年時細緻入微的觀察力。

  詠鵝和詠蟬的區別很明顯,詠鵝沒有寄託和寓意,詠蟬則不同。”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既是寫蟬也是寫逆境中掙扎的人。 這裏的擬人,就是把人比喻爲蟬,以蟬擬己。

  詠物詩詞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物賦予人的特點和感情,更容易寄予作者深層的思想。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南宋後期寄託遙深的詠物詞都有這種特點。

  三、擬物

  把物比喻爲人,用人擬物,是描寫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魏慶之《詩人玉屑》中卷九“誠齋論比擬”中既有擬人也有擬物。下面這一段就是擬物了。

  白樂天女道士詩云:“姑山半峯雪,瑤水一枝蓮。”此以花比美婦人也。《詩人玉屑》

  用物來比喻人就是擬物,白居易女道士詩題目是《玉真張觀主下小女冠阿容》: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姑山半峯雪,瑤水一枝蓮。

  晚院花留立,春窗月伴眠。回眸雖欲語,阿母在傍邊。

  姑山半峯雪,瑤水一枝蓮,用來比喻”綽約小天仙“。這種比喻很常見,我們常說這個姑娘漂亮的像一朵花一樣。

  白居易《長恨歌》中,用雨中的梨花來比喻哭泣的楊貴妃:

  玉容寂莫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在南北朝的《木蘭詩》中,詩人用雌雄雙兔來比喻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擬人與擬物 蓮花似六郎 六郎似蓮花

  可能有人注意到,本文前言裏魏慶之《詩人玉屑》中還有一段話老街沒有解釋:

  山谷此詩出奇,古人所未有。然亦是用荷花似六郎之意。

  荷花似六郎是一個典故,出自《舊唐書·楊再思傳》 :

  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見寵幸,再思又諛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蓮花; 再思以爲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其傾巧取媚也如此。”

  在唐代武則天當政時,面首張昌宗(人稱“六郎”) 因貌美而深受武則天寵幸。楊再思(?-709年)曾經居相位十餘年,此人巧佞邪媚,毫無作爲,但卻官運亨通。 據說在一次宴會上,楊再思爲了取媚於張昌宗,便拍馬屁說:“人家都講六郎(即張昌宗)面似蓮花,我看是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

  這一段話很好地解釋了擬人與擬物的區別,蓮花似六郎是擬人,六郎似蓮花是擬物。

  用此典故擬人(蓮花似六郎)的作品有:

  明·高啓 《子夜四時歌》:“不忍便回舟,荷花似郎好。”

  宋·辛棄疾《鷓鴣天·席上再用韻》:“最憐楊柳如張緒,卻笑蓮花似六郎。”

  宋·陸游《荷花》:“猶嫌翠蓋紅妝句,何況人言似六郎。”

  六郎似蓮花是擬物,但是沒有哪個無恥文人用過。

  五、擬人與擬物的幾首古人佳作

  賞析古詩詞時如果細心就會發現,擬人的修辭手法在詠物時很常見。詩詞就是情景的安排,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因此賦予景物以人的感情最易打動人心。

  除了上文中列舉的例子以外,老街在錄入幾首擬人擬物的佳作。

  1、擬人的佳作

  李白《獨坐敬亭山》寫山: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把山作爲好友,相看不厭,這首詩被後來南宋的辛棄疾化用爲: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南宋姜夔也寫山:數峯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脣·丁未冬過吳鬆作》

  岑參《山房春事》寫樹: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庭樹後知後覺,任滄桑變化不問世事,只管開自己的花。

  陸游《卜算子 》寫出了梅花的精神,借詠梅抒發人生的失意,以及高潔的人格。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史達祖《綺羅香·詠春雨》 ,將春雨比作有點調皮的人: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峯,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2、擬物

  《詩經·碩鼠》將人比作老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屈原《離騷》將高潔之人比作芳草,將醜惡之人比作蕭艾: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爲此蕭艾也?

  杜甫《贈李白》,將李白比喻爲飄蓬: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3、擬物又擬人

  張先有一首《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結尾三句很有特點: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不如桃杏:把人擬物;猶解嫁東風:有把物擬人。

  最後三句化用了李賀《南園》詩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之句,而李賀只用擬人,張先又擬物又擬人,轉進轉出,絕妙無比。

  結束語

  老街也寫過不少使用擬人手法的詠物小詩,例如這首《詠楊花》:

  因風且作霓裳舞,沾雨叨陪解語花。謝傅門前一株柳,又分惆悵與詩家。

  我最喜歡的是這首《瑤華-嶗山百合》 ,詞不甚好,而是老街喜歡嶗山百合自有的特質:

  幽林異色,野澗傳香,豈人間行客? 聽泉看月,曾沒個、老鶴閒雲相識。 黃金花好,翦六出,星星凌碧。惜分明、夷雅形骸,玉樹蒹葭傾國。

  愛他溪水環流,自悄臥東山,清欲安石。 風餐露飲,漫指點、暮雨負樵蓑笠。樂吾樂矣,任世事、倏然無跡。 似我般,本自無心,慣了春來秋匿。

  拋磚引玉,歡迎詩友們指正交流。

  @老街味道

  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

  這5首元朝的詞放入宋詞三百首中 您能分辨出來嗎?

  被蘇軾笑話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張三影 其實還有幾十個影

  唐詩宋詞中清明時節的雨有個專業名字 大多數人沒有聽說過

  蘇軾、王安石、辛棄疾的這三首豪放詞代表作 您最喜歡哪一首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