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峯

  話說,儘管有很多爭議,但是,1918年3月14日,蘇聯高層還是選擇了在不平等條約《佈列斯特和約》上簽字。也正因如此,才爲蘇聯政權的鞏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讓我們將目光移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這個時期也正是世界形勢極爲複雜的一年。一方面,英國和法國等協約國都希望蘇聯能夠繼續站在他們一邊,在東線牽制一部分的德軍主力。但是,另一方面,作爲一個新生政權——蘇聯卻並不想繼續參加到這一場混戰當中。

  於是,這種情況下,蘇聯高層便決定要單獨與德國在蘇聯小鎮佈列斯特進行談判,爭取使蘇聯迅速到達一個和平的狀態。然而,經過兩個月的談判,雙方卻始終達不成一個統一的意見。直到1918年2月9日這一天,德國向蘇聯下達了一份最後通牒,即:要麼就繼續打下去;要麼就在《佈列斯特和約》上簽字。當然,具體條件對於蘇聯而言實在是太苛刻了,甚至,就是一份恥辱。比如:《和約》中明確規定,蘇聯必須割讓1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同時,還得再交付30億盧布的戰爭賠款。

  顯然,這一最後通牒立刻在蘇聯的內部激起了巨大的爭議,甚至,許多蘇聯高層人員都反對在這一《和約》上簽字。但是,蘇聯最高領導人在三思之後卻認爲:蘇聯已經無力再進行戰爭了。因爲,此時的蘇聯不但糧食非常緊缺,就連士兵的士氣也都是萎靡不振。如果硬打下去,對於蘇聯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於是,蘇聯最高領導人就派遣外交部部長托洛茨基再次帶領蘇聯代表團前往佈列斯特和德軍進行談判。並且,一再叮囑他,如果德軍態度強硬就一定要在《和約》上簽字。然而,這位外交部部長托洛茨基又是如何做的呢?他竟然在會場上臨時自行決定,不予簽字,並很快返回了當時的蘇聯首都彼得格勒。顯然,這一下子,就如捅了馬蜂窩一樣,德軍很快就對蘇聯發動全線進攻,而蘇聯軍隊則是一敗再敗。僅僅幾天之內,德軍的前鋒部隊就兵臨蘇聯首都的城下,眼看着蘇聯政權是危在旦夕。

  於是,這種危急情況下,一方面,蘇聯又緊急成立了一支嶄新的隊伍,以阻擋德軍進攻的腳步。另一方面,趕緊又派出外交大使前往德軍陣營,請求再次進行談判。但是,德國這一次的談判條件就更爲苛刻了,不但擴大了割地的範圍,還將戰爭賠款增加到了60億盧布。

  當然,儘管如此,在權衡利弊之後,蘇聯高層還是同意了這一份不平等條約,並在1918年的3月14日正式在《佈列斯特和約》上簽字。至此,蘇聯才騰出一隻手,不斷加緊國內的經濟建設和軍事建設,爲日後蘇聯的強大做了很多必要的準備。

  總之,爲什麼說《佈列斯特和約》對於蘇聯而言是一份恥辱?因爲這一份《和約》讓蘇聯是既割地又賠款,直到德國戰敗才正式予以廢除。(呂海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