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23.tv/av50520290/p2?

b23.tv


更新:湊撒逼索尼,藏著掖著,4K OLED講了,我也是現在才知道你個zz支持2K下120Hz,你怎麼不說,nmd就沖這個第一的屏幕沒得跑了。

C!有毒!


Xperia1,強就對了。

別和我說什麼市場份額小就是不好,你根本不懂真正的大法。

大法的發布會從來不碰瓷,所有產品都與自家比較,這種做法我十分欣賞,我個人算得上個索嗨,每次討論索尼都如同世外桃源(根本不理會水軍的謾罵,他們沒錢買)。

而今年Xperia one更是各部門合併的第一個作品,之前索移和攝影部門關係不好,導致索尼即使有好的感測器,卻也發揮不出超強的性能。

我們再回來談Xperia one,發布會我全程看了,雖然有些尷尬但整體滿意,尤其是這個電影大師錄像模式,真的,震撼了。手動專業錄像模式!我就問你別家有沒有?逆光錄像全程臉不黑!我就問你別家做得到?逆光錄像雲朵全保留!woc我已經好了。

再來講照相模式。眼!控!追!焦!我就問你還有哪個手機做得到?而且兩個人頻繁由遠拉近也能迅速跟焦。別家對焦基本都是先糊一下,索尼,不糊!全程跟焦!

索尼Xperia1很對得起我之前的評價:這是一款介於手機攝像/攝影與專業設備之間的設備,想偷懶偷懶得起來,想專業,專業得起來。


有在展示會試玩了,導演畢竟是被請來宣傳的也不好說什麼吧

實際上大師模式(正確名稱叫做Cinema Pro)非常難用

(這小哥哥跟小姊姊挺累,看它們一直在那擺pose跟閒聊?)

如果真的要專業拍片,不如找FiLMiC pro這個付費軟體

(這軟體能調整1/2/3/4k解析度、fps、音源輸入、色溫、看長方圖、還支援大疆/智雲三軸)

原因是Cinema Pro雖然提供了可切換鏡頭丶ISO丶Raw檔風格濾鏡(解說人員表示這是在Raw檔就先套好,所以成像會比其他APP後期套的會更好)跟一些該有的參數,但實際上拍攝時,並不具備5軸防手震(解說人員說拍片多半會用滑軌跟三軸,你逗我嗎,一般人哪來隨手有雲臺),再加上錄製過程只能調整焦距,使用上我認為體驗很並不理想,剛剛提的測光什麼的都不能調整,連點擊對焦也沒有

換句話說,別人的相機是預設使用者越來越笨,所以啥都AI優化,但Sony這是把消費者當陳可辛...預設你要隨時拍大片

不過內建的相機APP就比較好了,能調整的參數該有的還是有,缺點還是沒有4K60Fps(有跟PM討論,他提到內部人員認為因為4K60有過熱問題,所以寧願不裝這功能,但我有跟PM說就算有限時5分鐘之類的,有個選項總比沒有好...),而4K+HDR會蒙上一層有點像是S log的感覺

這臺曝光時間居然長達30秒,往年Sony都是1秒,1秒通常不夠拍什麼光軌之類的

會場沒有暗光區域可以提供測試Raw檔降噪的表現如何,但跟PM聊過,他的看法是XZ2P在極弱光表現應該還是會強於Xperia1,而有一定光源的夜景Xperia1噪點可以控制得比較好,但實際都要看樣張,因為解說人員說這批是工程機,上市後版本也許會有在做調校(目前仍未上市,只有說5月,但沒有詳細排程),以照片樣張來看很難說,不過錄影品質應該還是妥妥的,真正成像品質還是得看看評測去跟S10+/P30pro這些去比較。

另外補充三鏡頭組,主鏡頭是Sony自家,另外兩顆是三星方案,裡面超廣角是沒有五軸防抖的(也相對比較不需要),錄影防抖上我自己體感並沒有S10+那種廣角端裁切的EIS強悍,但也要兩臺比對可能才知道(因為展場機沒辦法拿起來走動,我只是上下左右晃晃而已)

12 MP, f/1.6, 26mm (wide主攝), 1/2.6", 1.4μm, predictive Dual Pixel PDAF, 5-axis OIS

12 MP, f/2.4, 52mm (telephoto長焦), 1/3.4", 1.0μm, predictive Dual Pixel PDAF, 2x optical zoom, 5-axis OIS

12 MP, f/2.4, 16mm (ultrawide超廣角), 1/3.4", 1.0μm

前鏡頭是沿用Xperia10/10+的8 MP, f/2.0, 24mm (wide), 1/4", 1.12μm(5-axis gyro-EIS)

這顆參數蠻接近三星S5K4H7,也有人說是因為三星屏所以才捆綁銷售了兩顆副攝之類的,但以Sony官方立場是都不會公佈來源,但深究硬體規格也沒什麼意思,還是要等成像比較出來才知道

人眼追焦我認為偏噱頭,主要是在A73那些單眼上,因為有明顯虛化因此追焦上會顯得格外重要,但是展場的Model動來動去,整個景都還在焦內,有沒有追到好像不是很重要,但也許很適合動態場景丶拍小孩跟寵物,或是運動比賽等等,整體來說追焦速度還是很快的

側邊觸控感應,體驗是還不錯,就是在螢幕跟框接合處滑一下或敲擊的感覺,我有跟PM建議請他們認真考慮在遊戲模式中把這觸控調整成類似ROG跟iQOO那種L1 R1的感應按鍵,不然原先的遊戲模式真的很辣雞,只能殺殺後臺,勿擾,開直播等等,完全沒有實質遊戲體驗改善的感覺

螢幕貌似是三星屏,PM也只是說面板來源是商業機密...但觀看體驗還不錯,根據會場PPT上顯示的色域跟S10那幾塊2K屏的參數很接近(滿足100%DCI P3,在導演模式我猜可以到125%吧),官方也表示有導演有電影般的調色,但我覺得這真的沒什麼好當噱頭的,畢竟就是某程度的鮮艷模式

只是到底上哪找4KHDR的片源阿,哥!!! Netflix在移動平臺上也僅有1080p HDR,唯一能想到的穩定來源是自己錄製的4KHDR30fps的影片,所以某種程度上也許適合VLOGGER之類的視頻博主

總之設計師大概率住在Hollywood,就是三不五時能撞到導演或製片,也許等上市後影視颶風可以來一期完整對比RED跟Xperia1在錄視頻能提供什麼幫助吧...

最後是其實發布會還有一系列10週年類似回顧的,有不少Sony一些有趣的舊機型

QX外接鏡頭系列,目前定位應該是被RX0取代了,當初敗在連線太慢,如果今年用藍芽5.0做也許會不同反響

我記得視Xperia Play吧,主打遊戲機

最後還送了大法餐具組,品質還不錯

如果有部分繁體字請多包涵...因為我的Chrome會一直自動翻譯

有時候不確定有沒有轉換成功這樣


索尼已經躋身季度五百萬級的「大廠」行列

魅族:哈哈你也是大廠啦

這發布會開的居然比mwc靠譜?

高刷新率的話……以手遊的強度來說,emmmm

又是個索尼做了沒有用,蘋果做了纔有用的功能(3d掃描啊防水啊廣色域屏幕啊啥啥的)

這玩意即使在「遊戲玩家」羣體裏也只是硬核硬體玩家纔去關注的東西

你不能把它當核心產品力來看待,因為索尼不會吹,吹了也沒人聽,即使索尼在發布會上拿個兩萬的高刷新率4k顯示器來吹牛,也起不到某單反碰瓷大廠的作用的

而且以手遊的性能適配邏輯來說,這玩意現在它就是沒什麼用

索尼還是應該吧產品力重心放在那些「傻子都能聽得懂並且自己聽起來不像傻子」的性能方面,比如高iso拍照比比月亮啊啥啥的。


  1. 4小時4K攝像耗電20%,這個吊的太過分了。即使拍拍停停,亮屏1小時耗電也要20%了。希望不是吹得太過。
  2. 導演對寬容度評價蠻高。
  3. 如果入了這個機器,感覺自己的水平可能是機器的最大短板。
  4. 上面的答主也說了,介於手機光圈和最短拍攝距離的問題,虛化不強,所以眼部追焦沒想像中那麼重要。
  5. 有其他評測者說1200像素稍稍有些肉,希望後面的調教不要出問題


索尼的東西向來對我們這羣用戶"不友好"。各種天花亂墜的功能意義不大,這次的大師級電影錄像模式……兄弟用不上啊,真沒有960fps高速攝影好玩,不如把畫質弄好點。不過這個功能建議快手抖音各大小視頻主播買一個,尷尬的視頻瞬間上一個檔次。

上一個垃圾設定就是XZP的相機,當年用著手機界裏最好的coms,imx400,然並卵,底層級優化垃圾得懷疑這是不是旗艦底。最後官方推薦,你可以用手動模式啊!啊!啊!啊!啊!無力吐槽,人人都是會用手動模式的?你是賣手機還是賣低端黑卡?

雞肋的LADC模式,又不是人人都需要藍牙耳機,逼著想用藍牙的耳機的索尼用戶去買自家的耳機,哪怕開啟LADC音質也差有線一個馬路,關鍵信號還不好,出門手機揣褲兜就卡了。

今年的屏幕素質刷新率廣色域,21:9影院比例尺屏幕。目的就是朝PSP發展,PSP前身應該是叫個人媒體影音設備。未來5G普及,索尼天然適配的Sony手柄,會有一批主機玩家為此買單


續航,我最感興趣的是續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