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座城市的垃圾處理站出了故障,肯定會飄“臭”萬裏,攪得居民不得安生。

  而如果一個人身體裏的“垃圾處理站”出了問題,身體的各項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大腦裏,垃圾累積得多了,腦子就會變得“遲鈍”,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都和大腦中的“垃圾”蛋白累積脫不開關係。

  小膠質細胞是大腦中的重要免疫細胞,擔當了清潔重任。今天,奇點糕就給大家講一講,小膠質細胞出了問題,該怎麼維修呢?

  斯坦福大學的Tony Wyss-Coray博士和他的團隊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發表了重磅研究成果,他們成功找到了調控小膠質細胞“清潔”能力的蛋白CD22,抑制CD22可以恢復衰老小鼠小膠質細胞的清理功能,減少阿爾茨海默病小鼠和帕金森病小鼠大腦中的“垃圾”蛋白,改善小鼠的認知[1]。

  重要通知,Wyss-Coray博士牌垃圾站維修工廠即將開業,奇點糕這就爲您帶來前線最新報道。

  Tony Wyss-Coray博士,也是老朋友了

  小膠質細胞這家垃圾站,存在時間很長,在幾乎全部的生命週期裏都發揮着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2,3]。在大腦的發育過程中,如果神經元連接或者蛋白質出現了錯誤,就需要小膠質細胞來把它們清理掉[4,5]。

  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和其他衰老有關的疾病中,小膠質細胞的正常清理功能被嚴重幹擾,好好工作的蛋白平白無故被“喫掉”,該清理的錯誤蛋白卻不清理,大量的髓磷脂碎片和蛋白質聚積,愁壞了一波又一波的科研人員。

  系統故障,又不能重啓,怎麼辦?

  在小膠質細胞的漫長工作生涯中,各種基因的轉錄水平也隨着年齡不斷髮生變化[6,7],但是這些基因各自的職責範圍還沒人仔細研究過。Wyss-Coray博士決定從細節入手,一個基因一個基因地研究。

  Wyss-Coray博士挑了大概3000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把它們挨個敲除,發現敲除CD22蛋白的基因可以顯著促進小鼠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

  進一步的實驗表明,衰老小鼠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22表達量是年輕小鼠的3倍!是個妥妥的衰老相關表型。表達CD22的小膠質細胞在年輕的大腦裏幾乎沒有,但是在老年大腦中那就是滿天繁星(見圖)。

  綠色:小膠質細胞;紅色:CD22

  紅綠箭頭爲表達了CD22的小膠質細胞

  把小膠質細胞和CD22分別用熒光標記之後,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小鼠的中樞神經系統中,似乎只有小膠質細胞表達CD22。

  這就好辦多了,抑制CD22,也不怕對別的細胞產生什麼影響。

  研究人員給小鼠的大腦注射了CD22抗體和免疫球蛋白(IgG),評估它們的對小膠質細胞清除能力的影響。48小時後,與IgG相比,CD22抗體治療顯著增加了衰老小鼠小膠質細胞的吞噬能力,並且不會對年輕小鼠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顯著影響。敲除CD22基因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和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CD22抗體的加入同樣可以促進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不論是β澱粉樣蛋白還是α突觸核蛋白纖維,數量都明顯減少,這二者分別是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典型特徵。

  CD22抗體治療(綠色)使β澱粉樣蛋白顯著減少

  同時,阻斷CD22還可以能夠“挽留”小膠質細胞的青春,幫助其維持穩態。給小鼠的大腦連續注射CD22抗體一個月,小膠質細胞的基因表達狀況明顯要比那些注射IgG或是未處理的對照組小鼠更“年輕化”,與海馬體損傷有關的趨化因子表達量更少。

  海馬體受到了保護,時間就會對小鼠異常溫柔了,即使年華老去,記憶力、學習能力都會好過未經CD22抗體治療的小鼠。

  總結起來就是,CD22是小膠質細胞吞噬作用的負調控因子,隨着衰老而表達上調,抑制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導致“垃圾站”停工歇業,影響大腦正常功能。抑制CD22可以延緩衰老相關的功能減退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想讓時光慢些,唱歌不管用,CD22興許管用

  但是,CD22並不是個完全的反面角色。小鼠出生7天后,CD22就會在小膠質細胞中出現,防止小膠質細胞胡亂“開炮”,把那些沒有發育完全的神經元也清理掉。但是,在衰老過程中,這種保護機制被錯誤地激活,反倒讓髓磷脂碎片和“垃圾”蛋白佔領了“高地”。

  這件事告訴我們,正確的時間需要做正確的事。比如每天晚上十點半,就應該打開手機看奇點糕的推送。

  編輯神叨叨

  一天一篇文章不過癮?瞬息裏還有更多等着你

  參考文獻:

  [1] John V. P, Michael S. H, Benjamin A. H, et al. CD22 blockade restores homeostatic microglial phagocytosis in ageing brains.[J]. Nature, 2019.DOI:10.1038/s41586-019-1088-4

  [2] Fuger P, Hefendehl J K, Veeraraghavalu K, et al. Microglia turnover with aging and in an Alzheimer's model via long-term in vivo single-cell imaging[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7, 20(10): 1371-1376.DOI:10.1038/nn.4631

  [3] Reu P, Khosravi A, Bernard S, et al. The Lifespan and Turnover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Brain[J]. Cell Reports, 2017, 20(4): 779-784.DOI:10.1016/j.celrep.2017.07.004

  [4] Hong S, Bejaglasser V F, Nfonoyim B M, et al. Complement and microglia mediate early synapse loss in Alzheimer mouse models[J]. Science, 2016, 352(6286): 712-716.DOI:10.1126/science.aad8373

  [5] Lui H, Zhang J, Makinson S R, et al. Progranulin deficiency promotes circuit-specific synaptic pruning by microglia via complement activation[J]. Cell, 2016, 165(4): 921-935.DOI:10.1016/j.cell.2016.04.001

  [6] Hickman S E, Kingery N D, Ohsumi T K, et al. The microglial sensome revealed by direct RNA sequencing[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3, 16(12): 1896-1905.DOI:10.1038/nn.3554

  [7] Grabert K, Michoel T, Karavolos M H, et al. Microglial brain region?dependent diversity and selective regional sensitivities to aging[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6, 19(3): 504-516.DOI:10.1038/nn.4222

  本文作者 | 王雪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