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是官員選拔制度,科舉考試就是公務員考試,科舉考試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峯,一個沒有家世背景的讀書人想要入仕做官,科舉是最重要且唯一的途徑。院試,是由各省教育主管官員學政主持的地方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全部考試合格者稱秀才,又稱生員,因爲只有考中秀才,方具備進入官方學校(包括府、州、縣等舉辦的學校)學習。只有進入官學學習,才具備進一步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清朝不支持讀書人自學,直接報考舉人或進士,必須經由官學報考。

  院試:即考取秀才資格。登科前叫“童生”、“孺子”。;考中後稱“生員”、“秀才”。 其實老百姓眼裏,秀才是很有才分的,很光彩的。官職前途:秀才,最低等級功名,並無入仕資格,當不上官。但秀才再低也是功名,享有見官不跪、免除徭役、罪不上刑等特權。秀才有些實惠好處:當地辦個學堂,當個老師;在縣衙謀個文祕等差事;或就近縣府學校再學習,再往上考。鄉試:即考取舉人資格。三年一考,考生爲秀才,考中後是舉人,第一名舉人稱解元。考期八月,故又稱“秋闈”。 習慣上俗稱舉人爲“老爺”,雅稱孝廉。舉人基本就卡住了,再升難如登天。

  而一旦成了貢士,基本就可以和進士劃等號了。因爲殿試是排名考試,換言之,所有參加殿試的貢士都會被錄取爲進士。進士也分三個級別,一甲三名狀元榜樣探花,這是直接翰林院授官的,二甲、三甲統稱進士,這個還需要參加一次朝考,才能最終定去向,考得好、年紀輕的會撥入翰林院深造,其他基本分到各部或下發到各縣爲縣令。這批人,是俗稱的老虎班,是不需要候補、即到即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