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日前報道稱,美國正重新將重點放在太平洋一些幾乎被遺忘的戰略要地。

  在位於夏威夷和菲律賓之間5000英里水域中點附近的密克羅尼西亞,按照該國政府官員的說法,美國軍方與該國就開放新的海軍設施以及擴建一條機場跑道等事宜已經舉行了會談。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美國此舉意圖非常明顯,其目的,正如美媒報道的那樣,美國當前謀求通過投資和援助在廣闊的太平洋地區開展合作,在鞏固舊有關係的同時拉攏潛在的新夥伴,並着重讓有關國家與華盛頓,而不是與北京結盟。

  深化關係

  美國早就表明了在南太平洋刷存在感的意圖。

  去年7月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會談後稱,他有信心南太平洋國家會選擇美國作爲夥伴,而不是中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

  美國新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密克羅尼西亞羣島,這個羣島的居民人數剛剛超過10萬人。

  美軍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舉行了會談,除了啓動新的海軍設施並擴建一個機場跑道外,美軍還就在密克羅尼西亞啓動聯合軍演進行了磋商。

  美媒報道進一步指出,密克羅尼西亞並不是美國軍方想要深化關係的唯一地區。

  五角大樓發言人戴夫·伊斯特本中校說:“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在其他次區域加大參與力度,在這些次區域,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歷來發揮着主導作用,現在也在發揮重要作用。”

  知事注意到,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以及馬紹爾羣島共和國和帕勞都與美國有特殊關係。這些國家都集中在關島等美國領土的周圍,且建有大型軍事設施,由此在戰略上就更具重要意義了。

  美國陸軍的一名負責人對美媒表示,陸軍希望在2020年的“太平洋通道”軍事演習中首次納入密克羅尼西亞,該演習旨在讓美國陸軍部隊與海外同行在遠徵環境下進行聯合訓練。

  “動態部署”

  其實,美國在該地區到行動已經開始了。

  美國《陸軍時報》週刊網站上月20日報道稱,爲加強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陸軍計劃在當前的部隊輪換中向該地區增兵數千人。

  美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羅伯特?布朗近日接受美媒採訪時說,新部署的兵力數量可能達到5000至1萬人。現有的輪換和駐紮該地區的部隊仍將執行既定任務,新的輪換將增加這支部隊的兵力。

  這一方式被美軍稱作“動態部署”,是在2018年的美國國防戰略中提出的。

  美國空軍在密克羅尼西亞羣島空投聖誕禮物

  美陸軍副參謀長詹姆斯?麥康維爾解釋說,需要以足夠靈活性在全球和太平洋戰區,以夥伴所需的方式調動部隊。

  而這一行動則是美國現有“太平洋路線”計劃最重要的內容,該計劃今年將進入“新階段”。

  美國於2014年啓動“太平洋路線”計劃,使美陸軍與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日本的部隊建立了夥伴關係。前者輪換持續的時間很短,部隊在各國之間迅速調動,或同時分散在所有國家。

  按照布朗的說法,新版“太平洋路線”計劃能讓部隊在一個國家停留更長的時間。例如,今年夏天,士兵們將在菲律賓訓練4個月。他還說,明年的輪換時間將延長至6個月。

  老套藉口

  歷史上,南太一些島國在二戰時曾是太平洋戰場的重鎮。

  二戰結束後,作爲美國勢力範圍的一部分,南太地區的管理基本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來幫助美國實現,因此後來會有南太島國是澳、新“後院”的說法。

  不過,這些國家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正在下降。

  澳大利亞智庫去年公佈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澳大利亞仍是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援助國,新西蘭、美國和日本分列三至五位。但總體而言,外界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正在下降,從2011年至2016年期間萎縮了20%。

  報告舉例說,澳大利亞政府自2013年起削減了110億美元的援助,使援助預算達到了“最低限度”水平。

  美國爲什麼此刻加快重返南太平洋的步伐?美媒報道指出,在一個嚴重依賴援助的地區,中國非常受歡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室主任郭春梅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南太島國普遍體量較小,2000年之前很長時間都遠離人們視線,但近年來中國在這一地區逐步加強存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像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這些傳統勢力的神經。

  近年來,中國爲南太平洋地區建交島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由衷歡迎。斐濟總統孔羅特和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曾造訪過中國援助的菌草技術示範中心項目,並稱贊這是“一個造福民生的好項目”,感謝中國對斐濟的援助。

  美國等國想保住在“後院”的影響力但又無心去經營,看到中國的援助出成效,酸葡萄心理作怪,想重返這些幾乎被遺忘的戰略要地,又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免得難堪。

  不過,想借此把中國當成攻擊的“靶子”,甚至編造“債務陷阱”等藉口,這樣老掉牙的把戲還是收起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