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埔心鄉公墓劃設樹葬環保專區,已劃設多年,尚無骨灰拋灑及植存等相關法規規定,推動不如預期。(民政處提供)

2018-08-21 23:25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彰化縣是六都以外唯一的百萬人口大縣,高達近128萬人,每年死亡人數約8、9000人,但內政部統計發現,全縣納骨塔總數高居全國之冠,尚未使用的骨灰和骨骸櫃位仍有17萬多個,若再加計新建中納骨塔,保守估算骨灰空櫃位至少超過20萬個,對照每年不到1萬名死亡人數,即使再加上各鄉鎮陸續禁葬須遷葬的,縣內骨灰櫃位起碼再供應20年,應該都不成問題。

納骨塔供過於求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彰化縣到目前連個火化場都沒有,往生者火化都得遠赴鄰近縣市,火葬場沒人敢蓋,納骨塔卻一座接著一座蓋,形成奇怪現象。

骨灰空櫃位那麼多,彰化縣政府民政處推動樹葬等多元葬法,於埔心鄉第5公墓劃設環保葬區,可惜,從2015年出現首位樹葬者至今,3年多來只有172位往生者選擇使用自然環保葬,樹葬成效不如預期,相較於都會縣市,農業縣難推動,更何況骨灰櫃位選擇性又高,「自然葬沒碑沒名,要讓親人身後化為春泥,做不下去…」民眾說,納骨塔越蓋越好,選擇又多,還能看到骨灰壇和親人相片,骨灰放塔才安心。

對此,民政處指出,多元葬法是未來時勢所趨,樹葬和海葬都是,國外早已成熟,國內起步階段,縣府考量納骨塔從規劃到建設完竣耗時甚久,並為了將傳統公墓更新起掘及遷葬,考量未來需要大量塔位提供民眾安置先人骨骸,眼光放遠,自不可等鄉親無櫃位可供先人使用才開始緊張,預先規劃準備有其必要。

民政處說,目前已草擬骨灰拋灑及植存辦法,法制程序即將完成,希望用法規為後盾做好多元葬法,放眼3、40年後甚至更久,民眾處理親人善後,不是隻有單一納骨塔櫃位選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