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比較的標準。

標準有二,一是按照購買力絕對值來計算,二是按照每個人在他所處歷史時期的財富佔比來計算。

比較合理的標準應該是後者,但小嘎啦猜測,題主問出這個問題,可能還是想比較購買力絕對值,雖然這可能有點公戰秦瓊的意味,小嘎啦還是以這個標準來回答。

陶朱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范蠡,春秋末期人;沈萬三和魏忠賢都是明朝人,但沈萬三是元末明初,魏忠賢是明晚期,前後也差了200多年;和珅是清朝中期人,小德張清末民初,前後差了100多年;宋子文是民國年間,說起來倒是和小德張差不多同時代了。

為什麼要梳理每一位的所處時間呢?因為這關係到他們誰更有錢。

經濟史和財稅史告訴我們,每個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越往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越高,生產力水平越發達,社會財富總量就會放大,無論是社會物質財富存量還是購買力都會增長。

先來看陶朱公與沈萬三

這兩位前後相差了1800年,前者處於奴隸制社會晚期向封建社會過度階段,後者處於封建社會中晚期。這兩個時代,中國的地理疆域和社會生產力水平已經完全不同了。陶朱公即便在春秋時期富可敵國,那時的國也是周朝分封的小國,沈萬三也是富可敵國,他敵的國卻已經是大一統的中國封建王朝。再者,奴隸制時代的生產力水平與封建中晚期的生產力水平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理論上說,陶朱公再怎麼有錢,也比不過沈萬三了。

再來看魏忠賢

大家印象中魏忠賢是大奸臣,大奸臣總是要貪污腐敗的吧。可恰恰相反,崇禎把魏忠賢拿下後,是抄了他家的。但是,居然!沒有抄到錢。抄完魏忠賢的家後,大明朝的財政依然一貧如洗。要知道,明代之前落馬的那些大臣們,劉瑾、嚴嵩、張居正等等,被抄家之後,抄出多少錢,正史上都是有明文記載的,但到了魏忠賢這兒真沒有。零星的史料小嘎啦找到了,是司禮監太監張邦治處理了魏忠賢的房產後給朝廷上奏的文件:逆犯魏忠賢莊房變價銀三萬九千五百四十九兩九錢二分,著交進內庫,照數查收。其未完二處,俟完日另進。——三萬九千兩!就算把剩下沒處理完的的兩處房產都算上,最多也就是幾萬兩吧。所以,魏忠賢和題主這份名單中的其他人比起來,真不算有錢。

小德張

此人是清末最後一位太監總管。李蓮英當大總管時月俸5000兩銀子,小德張也一樣拿這個數目,小德張大總管只當了三年。宣統元年,隆裕太后給小德蓋住宅,賜了10萬兩。

慈禧太后搜刮的民脂民膏,史家估計約2500萬兩,慈禧死前,李蓮英私下送給隆裕200萬兩,慈禧死後填在棺材裡約800萬兩。剩下還有1500萬兩就成了小德張發的財。

出宮後,小德張在老家靜海置地17頃,在北京南苑置地20頃,在天津英租界41號路修樓房12座。在北京永康衚衕建了一所大宅,另在北京開設兩座當鋪資金達10多萬兩,在北京開綢緞店,資金20多萬兩。結合以上史料,算起來,小德張的錢財還遠遠稱不上富可敵國。

關於宋子文有多少錢?

騰訊的著名專欄「短史記」曾做過詳盡考證,當時宋子文被傳「世界首富」,可後來解密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文件顯示,這是戰時日本攻擊中國的宣傳手段,是徹頭徹尾的謠言。1940年前後宋子文的家底是270多萬美元,相比同時代的中國富豪,不算特別有錢。定居美國後宋子文不再過問政治,專攻股票和債券投資,家底才日漸豐厚。紐約遺產法庭關於宋子文遺產分割的執行書顯示,他財產總值是10485729.47美元,1000多萬美元而已。

最有錢的是和珅

分析完上面那些人的財產,我們可以比較肯定的說,在這份名單中,稱得上最有錢的一定是和珅和大人。嘉慶皇帝抄他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當時清政府一年的國庫收入是2900多萬兩,18年就是5億多兩白銀。按照購買力平價來換算,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880億元人民幣。

綜上所述,陶朱公,沈萬三,魏忠賢,和珅,小德張,宋子文,誰最有錢?和珅最有錢!


如果較真的研究,這個問題肯定不會有答案。首先一個人的財富積累都有過程,對於他們自己最富有時有多少錢,我相信他們本人都不會清楚。其次,歷史做為後人或者旁觀者的記述對於詳細的數字的記錄多數為約摸,根本不可能有準確記錄他們資產的數字存在。再次,社會發展變革各個時期的貨幣根本無法進行比較,兵荒馬亂之年一袋米可易一人,國富民強之時萬金也難抵一命。最後,就算有某位或某些歷史學者窮極一生研究還原了一克黃金(也可以是其它貨幣單位)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平均購買力,但是研究只是研究,與現實的差距仍待商榷。

另外,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值得探討的是他們的財富最有價值。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非陶朱公范蠡莫屬。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漢族,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儒商之鼻祖。

此外,范蠡的軍事思想:「強則戒驕逸,處安有備;弱則暗圖強,待機而動;用兵善乘虛蹈隙,出奇制勝。」為後世稱道並沿用。經濟思想:「勸農桑,務積穀」、「農末兼營」、「務完物、無息幣」、「平糶各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等至今對現代的軍事、經濟建設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世人譽范蠡為:「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以上十二字評說,沈萬三、宋子文,四字都難達,更何況那些歷史中跳樑小丑的太監。讓他們同范蠡相提並論,真是羞煞國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