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收入或者資產完全可以過較高品質的生活,至少在喫飯方面;

2、稍微的資產波動或者努力就可以覆蓋掉喫飯支出。


因為人家喫飯只因為不得不喫,要不會餓死,人家趕緊喫完了還有更重要的事做。。。

而你把喫飯本身就當成了很重要的事。。。。


這個問題可以答一下,

最近每天股票市值波動在10萬左右,前段時間某支持倉股3個交易日浮盈30W+

從我的角度來說,投資是投資,生活是生活。

投資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但更多的是增加對生活品質的選擇上限。

多年前剛入市的時候一天盈利幾萬確實會比較激動,短期進行一些高消費。但我一般是做中長線的,有時候今天浮盈幾萬,可能明天又虧回去了,做的久了也就看淡了,一筆交易沒有結束之前,誰也不知道最後具體能賺多少或者會虧多少。

所以該怎麼生活還怎麼生活,但需要消費時在能力範圍內不會過多在意價格,比如平時喫20多元的午餐,但想去喫100元的午餐也不會感覺有多大差別,重要的是喫的滿意。

而且我覺得20多元的午餐確實能喫的挺好了。


每個人花錢的方式不一樣,你這麼想只是因為你覺得喫飯重要,和賺錢多少沒有絲毫關係,說不定人家把錢花在健身旅遊上呢?


有的人用lv有人用書包,到頭來都是包,喫飯有人喫20有人喫2000到頭來都是飯,實際上的差別很小,不是所有有錢人都會按照你的思維消費,他們有自己的消費習慣


因為我喜歡


喫飯花多少錢跟多少資產股票市值都沒關係吧?

只跟時間有關係,有些人就是忙

前上司,美國飛北京不倒時差,下飛機就幹活,喫中飯~app點到家美食匯

因為是他投的項目,之前有一次差旅,讓我安排途家,因為也是他投的。

愛工作很勤奮。


大哥,按說你所謂的大佬、知乎上那些動不動就30歲財務自由的精英,沒有比王思聰更有錢的吧,他不也照樣路邊擼串,喝燕京啤酒,人家覺得這個就好,非要天天喫鱷魚肉?


高資產高收入不等午飯必須喫高級餐,你電影看多了吧

高收入人羣不會有你這種思維,就像任正非這種層次的人物,已經是格局很大的人物

想法都不一樣


稍微調整了一下原回答,嘗試從幾個角度來解釋一下:

1、有錢的好處是可以相對更充分地按自己意願行事而不必特別顧慮他人看法(重點詞:相對)。而直接原因可以很多:真的喜歡這口、懶得跑太遠喫貴的、貴的也就那麼回事……但沒那麼重要。

2、媒體對富人生活的描述多少有些偏頗。曾經有一本書說得有一定道理:媒體裏很多對富人的描述是為了迎合廣大不太富有的讀者對富人的想像。

換句話說:更富有的人的lifestyle「方差」更大,普通收入人羣「方差」更小,這是由其財富基礎支撐的選擇能力決定的。然而,這不代表所有有錢人的生活方式都在離散值很大的區間,那只是一部分,依然有很多有錢人活在「正常的2個標準差」裏:)媒體更喜歡報道outlier......天天報道那「正常的2個標準差」的話,那雜誌非關門不可。

另外,有錢人的Lifestyle要是與普通大眾的overlap越小,越需要相對來講更加極端的富有。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家底比自己多一個零就算很有錢,但這個差距可能還很難支撐與本層級完全沒有overlap的生活方式。要達到那個標準,財富差距可能更大......然後在大眾生活中基本壓根就見不到財富差距極大的人羣了。

3、另外還有一個解釋:低調是最牛逼的炫耀


說一個我身邊的人。家底薄,高中畢業出去打工,20年後上市公司股東,喝完的礦泉水瓶留在後備箱攢著賣錢,自己喫飯從不超過20,衣服不超過200,車不超過20萬。為什麼這麼省?對他來說,因為每一分家底都是自己掙的,因為對未來還有不確定性,因為攢錢成了習慣,因為沒有必要的錢不必花,因為過了顯擺的階段覺得有些講究無所謂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