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還沒有超級小的尿樣測量杯,是不是到了該生產它的時候了?

  科學家們通過對野生蚊蟲的尿液檢測首次證明,它可以提供當地害蟲是否正在傳播疾病的早期預警。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今年4月4日在《醫學昆蟲學雜誌》上報道,用一張尿尿收集卡改造的蚊子捕捉器發現了西尼羅河和另外兩種蚊子在野外傳播的令人擔憂的病毒的遺傳痕跡。

  這些測試是基於2010年公佈的一個創新的唾液監測系統:誘捕蚊子的陷阱。該陷阱引誘蚊子品嚐塗有蜂蜜的卡片。它的優點之一是,這種基於卡片的醫學測試不需要像檢查整個蚊子那樣持續製冷。而且它不像監測雞或豬的感染疾病跡象那樣需要做大量工作。

  但是檢測這些卡片上殘留的蚊子唾液的痕跡接近目前檢測病毒的分子方法的極限。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就是是一個樣本的體積問題。

  當蚊子嚐到一張卡片時,它流下的唾液少於5毫微升。相比之下,蚊子每次小便排出約1.5微升液體。相對來說,蚊子尿樣能提供更大量的物質供人們研究。因此,澳大利亞凱恩斯詹姆斯庫克大學的達格瑪·邁耶和她的同事們用標準的夜間採光器和更長時間的長期存水器來收集蚊子尿液。這些存水器通過呼出可口的二氧化碳,吸引蚊子到來。

  wikipedia

  研究小組在昆士蘭的兩個昆蟲很多的地方設置了29個蚊蟲尿液捕捉器,以及用來捕捉蚊子唾液的捕捉器。當蚊子落入陷阱,進入了一個尿液捕捉器,它們的排泄物通過一個網眼地板滴落到一張收集卡上。在捕捉器中加入水可以使被捕獲的蚊子存活更長時間,撒尿時間也更長,以此來改善樣本。研究人員報告,尿液捕捉器目前已經檢測到三種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羅斯河病毒和墨累河谷腦炎病毒,而唾液病毒檢測只檢測到兩種病毒。

  感謝閱讀,請關注企鵝號“掃盲小分隊”,爲您天天呈送有趣的人文、科學資訊與知識!&財商高的同學會看出不一樣的價值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