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市場對股票質押交易違約處置可能帶來的影響產生一定擔憂。滬深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昨日淩晨集體發聲,稱當前股票質押風險總體可控。

上交所:確需處置的交易也不會“一平了之”
上交所表示,從上交所股票質押業務現狀來看,場內質押規模穩中有降,總體風險基本可控。截至目前,滬市股票質押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181%,股票質押總市值占滬市總市值的3%,其中,低於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在滬市總市值中的占比不到0.2%。上一周,上交所股票質押融資實際日均違約處置約1900萬元,未見顯著變化。從股票質押交易定位、風險防範機制和實際情況看,違約處置對二級市場影響非常有限。
上交所表示,對於因股價下跌導致擔保不足的合約,資金融出方通常不會立即要求平倉,而是與融入方協商通過部分提前購回、延期購回、補充標的證券或者其他質押物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特別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更傾向於採取追加擔保等方式化解風險,避免進入違約處置程式。
對於最終確需處置的交易,證券公司也不會簡單通過二級市場“一平了之”,更傾向于尋找有意整體承接股權的主體,通過協定轉讓達成交易。截至目前,尚未發生由於二級市場平倉賣出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非正常轉移的情況。
深交所:上周日均違約處置沒有明顯變化
深交所稱,從統計資料看,深市質押平倉風險總體可控。截至目前,深市股票質押平均(按質押市值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23%。低於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占深市總市值的比例不到2%,考慮到司法凍結、股份限售、減持限制等因素,在二級市場可直接平倉處置的比例則更低。經統計,2017年全年深市二級市場累計違約處置金額約7億元,日均違約處置餘額約為已觸發違約風險融資餘額的萬分之一。上一周深市股票質押融資實際日均違約處置約3000萬元左右,沒有明顯變化。
深交所表示,將加強對股票質押行為的日常監管,密切關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高比例質押風險,強化穿透式披露,做好風險揭示和預研預判;繼續督促證券公司等融資方加大與質押人的協調力度,提前做好風險預案,對經營正常但有臨時性資金困難的融資人,提供必要的展期等支援。
中證協:從二級市場減持的金額非常有限
中國證券業協會負責人指出,根據滬深交易所統計資料,目前,兩市股票質押市值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維持在200%,低於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在兩市總市值中占比1%,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可控。經向滬深交易所瞭解,2017年股權質押融資日均處置僅為已觸發違約風險融資額的萬分之一。與往年相比,目前情況未發生明顯變化。
中證協調查顯示,質押融資方通常為上市公司5%以上的大股東,相當部分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保持對公司的影響力和控制權,一旦出現違約風險,相關股東傾向于與證券公司協商通過補充標的證券及其他質押物、合同延期、展期等多種方式避免進入處置程式。
個別最終進入違約處置的,需遵守上市公司股份減持規定中關於減持時間、比例和資訊披露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證券公司往往會協助尋找受讓方,通過協議轉讓、司法拍賣等方式變更股權持有人,真正從二級市場減持的金額非常有限。
中銀協:做好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
中國銀行業協會潘光偉專職副會長表示,在當前形勢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科學合理地做好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在質押品觸及止損線時,質權人應當綜合評估出質人實際風險情況,採取恰當方式妥善處理。
他還表示,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體經營狀況良好,運行穩健,風險可控,貸款品質和經營效益穩定,風險抵補能力和流動性儲備充足。據統計,截至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0萬億元,同比增長7.2%,撥備覆蓋率183%,前5個月實現淨利潤8555億元,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7%,資本充足率13.6%,流動性覆蓋率125%。

【大華網路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