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江映月

現代國際貿易中,尊重知識產權已經成爲了各國共識。然而清代的法律與外貿規則遠沒有今天完善,這也讓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發現了“機會”。

法國就有位傳教士,不遠萬裏來到中國,不過這位傳教士的目的並不單純。

他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早記錄的“工業間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載入史冊的間諜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吧。

一、風靡歐洲

歐洲人認識中國,是從精美的瓷器開始的。

作爲我國外貿中的“拳頭產品”,瓷器一進入歐洲,立刻引起了轟動。

歐洲人被這種“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精美器具驚呆了,瓷器迅速風靡歐洲,成爲了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徵。

瓷器的到來帶領歐洲人走入了新的天地,在此之前,歐洲人還處於使用陶器的時代,精美無比的瓷器讓歐洲人愛不釋手。

由於當時的瓷器大多是昌南(今江西景德鎮)生產的,因此歐洲人根據這個發音給瓷器命名爲China。

後來,這個單詞一直延續至今,成爲我國的英文名稱。

二、燒製瓷器

然而,瓷器雖然惹人喜愛,無奈價格不菲還供不應求,歐洲人眼見瓷器銷售的火爆場面,不禁產生了自己生產瓷器的想法。

想法是美好的,可想要付諸實踐並不容易,因爲瓷器生產的祕密,歐洲人不知道啊。

一開始,歐洲人打算通過觀察瓷器找出生產瓷器的祕密。他們看到瓷器的外形光潔如玉,於是認定瓷器一定和玻璃有關,便決定拿着玻璃製作技術來燒製瓷器。

沿着這條思路,歐洲人還真的弄出了一些山寨貨:

15世紀,威尼斯生產出了玻璃藍彩陶,16世紀,德國燒製出了釉陶,之後法國、英國、意大利等等相繼製作出了類似的山寨產品。

雖然這些山寨產品比以往的歐洲陶器更爲精美,但卻遠遠達不到中國瓷器的美輪美奐。歐洲人的這次嘗試實際上已宣告失敗。

不甘心失敗的歐洲人決定繼續探索瓷器的祕密。這次他們決定在瓷器的名稱中做文章。中國的瓷器遠渡重洋到了歐洲後,身價暴漲,價比黃金,因此瓷器在歐洲素有“白金”之稱。

歐洲人想瓷器叫這個名字說不定和鍊金術有關,於是決定這次要按照鍊金術的路子來做瓷器。

1560年,意大利的鍊金大師們開始了煉瓷的征程,結果這次的失敗來得比玻璃實驗組還要慘烈。

人家玻璃組好歹還做出了幾個陶器,鍊金術組則是除了殘次品外什麼也沒做出來。

三、間諜來華

這次的失敗對歐洲人的打擊很大,歐洲人眼看着每年購買瓷器導致鉅額的白銀外流,實在坐不住了。

終於,一名法國人肩負着竊取瓷器製作技術的重任來到了中國。

這位法國人就是我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工業間諜,原名昂特雷科萊,中文名殷弘緒,在康熙年間以傳教士的身份跟隨白晉神父一起來到中國的。

由於白晉神父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來中國的,因此跟隨白晉來華的殷弘緒,也很容易的獲得了官派傳教士的身份。

這個身份讓他很輕鬆的接近了江西巡撫,並且與江西巡撫打造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康熙四十八年,據說他通過江西巡撫送給康熙帝許多純正的法國葡萄酒,讓康熙帝龍顏大悅,從而被特許常駐景德鎮傳教。

除了送給康熙帝美酒,江西巡撫的禮物殷弘緒也沒少送。

這樣一來二去,殷弘緒很快成了江西巡撫的座上賓。看着時機成熟了,殷弘緒就對江西巡撫提出想要去景德鎮各個窯廠裏傳教的想法。

江西巡撫想也沒想就同意了,就這樣,殷弘緒光明正大地竊取了瓷器各個環節的生產工藝。

但殷弘緒並沒有直接竊取技術,而是先與制瓷的師傅們搞好關係。

靠着傳教士的身份,殷弘緒接觸到了大量的瓷器製作師傅,而且,殷弘緒敏銳的發現這些師傅們雖然手藝高超,但是卻並沒有多少錢,有些瓷匠連家人生病也無錢醫治。

恰好殷弘緒會一些醫術,於是殷弘緒立刻無償爲這些瓷匠及其家人治病,這一招收買人心果然很好用,瓷器師傅們對殷弘緒的信賴立刻飛速提升了。

四、竊取機密

殷弘緒眼看着萬事俱備後,終於正式開啓了他的工業間諜生涯。

由於他之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他遇到疑問向旁人請教時,總有人熱心的爲他答疑解惑。

公元1712元,康熙51年,殷弘緒終於掌握了瓷器製作的全部流程,他將瓷器的製作方式,工藝流程,原料配比等等詳詳細細的寫在一封信裏,連同一份原料樣品,一起寄給了歐洲耶穌會。

信件一到歐洲就引起了轟動,無數歐洲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祕密,無數歐洲人盼望多年的答案,終於隨着這封信函的問世,大白於天下了。

然而,歐洲人此時雖已掌握制瓷工藝,卻不知何故製作瓷器的進展依然緩慢。

消息傳回殷弘緒處後,殷弘緒在自己已經調任北京的情況下,於公元1722年專程又去了一趟江西景德鎮。

這一次他又寫了一封對瓷器技藝解釋的更加清楚的信函,連同一份高嶺土原料,一同寄回了歐洲。

至此,歐洲人總算迎來了瓷器製作的輝煌時代。

公元1793年,英國使團來華,他們帶給乾隆的國禮之一正是他們竊取知識產權後生產的瓷器。

歐洲各國輝煌的背後藏着中國外貿的淚水,中國瓷器多年的壟斷地位就此一去不復返,中國的瓷器出口外貿也再難現昔日風采了。

參考資料:《法國傳教士殷弘緒對中國瓷器的研究》,《奧日神父信函》,《江西通志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