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期,統治昏暗,民不聊生,社會動盪不安,因此,各地農民暴動的事件十分頻繁。我們也都知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爆發的黃巢大起義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可是你知道嗎,在黃巢起義前,還有一場大規模的起義,並一度佔據了唐朝財賦命脈的江淮地區,差點提前結束唐王朝,這場大起義就是——龐勳起義。

  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十一月,唐朝政府下令從徐州和泗州(今江蘇盱眙北)地區,招募2000名士兵到廣西戍邊,其中有800人駐在了桂州(今廣西桂林),約定三年輪換。

  鹹通九年(868年)七月,徐州、泗州來的士兵在桂州已經駐守了6年,士兵們強烈要求輪換回徐泗,結果得到的答覆是:“戍守期要延長,不能輪換。”

  這800名士兵素以強悍而著稱,而管理他們的唐朝軍官治軍又殘暴,於是,憤怒的士兵們發動了兵變,他們搶奪武器庫後,殺死監視他們的軍官,並推舉頗有聲望的糧料判官龐勳爲領袖,在桂州發動武裝起義。

  起義軍思鄉深切,他們一路北上,準備打回老家徐州。由於義軍軍紀嚴明,一路上得到了廣大羣衆的擁護,在羣衆的支持下,龐勳率領的義軍一舉攻下了徐州城。

  徐州附近的老百姓也踊躍參加義軍,出現了父送子、妻勸夫的熱烈場面。一些原來散落在浙、淮地區和山東、河南南部一帶暴動的農民,也全都遠道而來,加入了義軍,起義軍迅速發展到了20多萬人。至此,這場由桂州戍邊士兵引發的兵變,發展成爲了一場農民大起義。

  義軍壯大後,所向披靡,他們除了攻下徐州外,還佔領了淮南、淮北的廣大地區,並攻下了淮口和運河沿岸的重要據點,切斷了從江淮通往唐朝京都長安的漕運線。

  唐朝廷得訊後朝野震驚,因爲在唐朝中後期,“國家用度盡仰江、淮”,運河的運輸線被切斷後,唐上自皇室內廷,下至禁軍親兵,皆無以供給。

  因此,唐王朝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來撲滅龐勳起義的烈焰。唐王朝派兵20萬,以收買和圍剿的策略,向義軍發動了瘋狂的反撲。

  此時,龐勳在屢次擊敗唐朝的官軍,並在江淮漕運口截獲了大量的貢品商物後,也有些驕傲自滿,並且縱容手下特別是隨同他桂州起事的那些將領搶奪民資,掠人婦女等。

  最終,鹹通十年(869年)九月,龐勳率領的起義在經過一年零三個月後,被唐朝官軍剿滅,龐勳也在一場突圍中戰死。

  龐勳大起義雖然被唐朝鎮壓下去了,但參加起義的餘部仍散居在各地。7年後,當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後,龐勳的餘部立即響應,重新加入到了戰鬥中。

  宋代史學家宋祁在《新唐書·南詔傳》中總結唐朝滅亡的教訓,有一句評價:“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這種看法還是非常準確深刻的。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