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自信、樂於交友。但是如果孩子顯現出讓人憂慮的性格行爲,比如羞澀、好與人爭執、過於追求完美……並因此不願意交朋友,或者在同伴交往中出現問題,作爲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呢?

  小觀望者

  4歲的萊萊和媽媽正在游泳池邊曬太陽,她的幾個幼兒園的小夥伴也來到游泳池旁,可是萊萊卻沒有跟任何一個小夥伴說句話,甚至,連手都沒有揮一揮。小夥伴們一個個都“撲通撲通”跳下水,在池中無拘無束地嬉戲,而萊萊卻只是眼巴巴地站在一邊看着。

  如果孩子凡事表現出一個觀望者的樣子,爸爸媽媽就要爲孩子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孩子的安全感獲得了充分的滿足,這時,天性的好奇心就會使他伸出向外探索的小觸角。爸爸媽媽也可以拉着孩子的手,擁抱他,用沉穩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告訴孩子當他需要爸爸媽媽時,他們總是在那裏等待着他。重複這個過程可以爲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後方,使他有信心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孩子獲得了愉快的新體驗,形成了積極的行爲反應,這些行爲反應會鼓舞孩子去繼續學習、探索,並擰開孩子天然個性中樂於交友的那個基因按鈕。

  小鬥士

  跳跳已經5歲了,而媽媽會時時爲他的急脾氣擔憂,總擔心他會傷到別人或自己。在幼兒園裏,有一次,竟然把小朋友的頭都砸破了。幸虧到醫院只縫了幾針就好了,沒有留下永久的疤痕。就這樣,後面的道歉、賠償,也是大費周章,讓爸爸媽媽傷透了腦筋。

  有的孩子表現出好與人爭執的行爲,時刻如同一個小鬥士一般,這往往是因爲與家人或朋友間的關係出現一些問題。有侵犯性,愛與人爭執的孩子需要的是冷靜、理智的父母。給這些孩子定的目標不要太多、太高,只要每天完成一小步的任務就可以。這樣,孩子就知道每一天他們需要做的是什麼,從而避免挫折和沮喪感。成就讓人產生信心,而挫折只能讓人更具侵犯性。此外,還建議父母爲孩子的玩耍時間也做一個安排和計劃,同時,事先告訴孩子玩耍的內容、要求。父母在生活中堅持這樣去做,並注意做好計劃和安排,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去相信他人,感受到內心的祥和安寧,與小朋友相處時會逐漸平和。

  小完美主義者

  蘇菲小小年紀,但總認爲自己是個什麼也幹不好的孩子,爲了達到完美,做每件事是耗時耗力。怕自己不夠完美,也不敢主動交朋友。更糟糕的是,別人做的事她同樣要求“完美”,因而經常和小朋友發生不愉快。

  追求完美的孩子常常會覺得事情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而會害怕犯錯誤。要幫助這些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就要適當降低要求。有必要告訴孩子,即使他做不到最完美,也沒有什麼關係。比如以他最喜歡的運動偶像來舉例,告訴孩子即使是這麼有名的籃球明星,也曾有過投不進球的時候;奧林匹克的滑冰冠軍,也有摔倒在冰上的時候。尤其是當孩子看到小夥伴做得也並非完美時,他就明白,大家都可以不必完美,而誰也沒有嫌棄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