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個5歲的寶寶,最是讓人頭痛的年齡。犟嘴,淘氣,不聽話,不讓他做什麼他就偏要做,讓他往東他偏往西。

老好人爸爸總說:你每天火氣怎麼那麼大,結婚前你不是這個樣子的啊。

廢話,我結婚前活的跟公主似的,結婚後怎麼就活的跟保姆奴隸沒什麼區別了呢?我結婚前溫柔似水,說話聲音都不出嗓子眼,怎麼結婚後我就變成了你口中河東獅吼的“母老虎”了呢?

這日常的對話,就是硬生生把你往精神病院的路上逼啊。

爸爸,媽媽火氣太大了,她一定得狂躁症了。

爸爸,媽媽可能得精神病了,她總對我大吼大叫,你帶媽媽去醫院看一下吧。

爸爸,媽媽怎麼又生氣了,她是氣包子嗎?

此刻,你需要的是勻速呼吸,氣沉丹田,告誡自己千萬要穩住。

畢竟,老公再不好是自己選的,孩子再調皮是自己親生的。而且就這遺傳的基因概率來說,反正不是隨爸就是隨媽。

隨爸,老公不能換吧。

隨自己,那還是忍氣吞聲的過日子吧。不然爸爸一句:孩子這倔脾氣就是隨了你。

好吧,你脾氣倔我認了,可你看看你的無敵破壞神功:

牆壁還有一塊乾淨的嗎?那是你隨手就來無所不在的畫板呀;

家裏的電器,但凡你能觸摸到的,還有一個是好的嗎?

搖控器冰箱門是壞的,電腦顯示屏咱家一個月就換了二個。

甚至你一錘子就將咱家的玻璃房門敲碎了.....。

生活中,一個熊孩子的姿態,他可能是來搞笑的,也可能是要你命的。

面對一個無所不能,無處不作的熊孩子,許多爸爸媽媽都在說:孩子不打不行呀,我們的父母不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嗎?

軒媽

我們家常備着一根鞭子,不聽話會抽的,不然怎麼辦?你嗓子叫破了,也沒人理你,沒反應啊。

桃媽

也打啊,太調皮的時候怎麼叫都不聽,非得打幾下才記的住。

蛋殼

不打不行啊,一打立馬乖了。

可我還真就捨不得打,由於捨不得打,便只能叫,只能吼。

有時氣的自己都快吐血的節奏,看着他,始終仍無反應的樣子,真想摔門走了算了。

別問我滿臉的痘是怎麼回事,它與青春痘無關,那一個個都是內傷憋出來的火包,急火攻心呀。

憋傷,硬生生的內傷就這樣憋出了便祕。

生活中,那些和熊孩子鬥爭的日常,究竟誰更技高一籌?完敗的你,看完是不是笑哭了。

撒潑的孩子&束手無策的媽媽

孩子喜歡一個玩具,哭着鬧着要買,媽媽不讓:家裏的玩具堆成山了啊。

此時孩子開始了一哭二鬧三打滾。

比耐力的時候開始了。

是看着孩子可勁的演下去?還是你沉的住耐力?

你自信滿滿,老孃幾十年走過的路,什麼人沒見過,什麼風雨沒經歷過,還抗不過你小子這撒潑的架勢?

定定定,我定。

好吧,爲娘敗了。

你哭花的小臉,顫抖的身體,這拼了命的演技真是讓人服了,爲孃的心被你哭化了,再演下去,老孃的心臟病就要復發了。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孩子對你提出要求,你總告誡自己要做個有原則的家長,這話沒毛病,哪個做父母的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啊。

可不答應或是沒有立刻滿足,孩子就會哭鬧,甚至悲愴的聲音響徹大街小巷。

此時面對人頭涌動、“觀戰”的人羣,是不是很尷尬?

無論你怎麼哄,熊孩子貌似吃定了你。人越多哭的越大,越哄哭的越久。

你羞紅了臉,也惱了心,可面對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熊孩子,終於拗不過他,妥協了。

你不得不承認,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孩子拖延症&反覆不斷的復讀機式嘮叨

許多寶媽說,無論大事小情,無論嘮叨千遍萬遍,復讀機式的重複,熊孩子就是充耳不聞。

看看我家這熊孩子:

“兒子”

“......”

“兒子”

“......”

大吼:“兒子”

“幹嘛,你叫什麼,我聽到了,那麼大聲嚇到我了”

“聽到了你倒是回一聲啊,玩具你能自己收拾一下嗎?”

“哦,媽媽,我玩累了,你自己收吧。”

“媽媽更累啊。”

“哈哈,媽媽你真是搞笑,你都沒玩,怎麼就累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收拾,媽媽打你小屁屁哦。”

“媽媽,你不可以打小孩的,不要以爲你是大人,就可以欺負小孩,你這樣是不對的,你消消火好吧,不要動不動就發火,生氣。”

“你聽話我就不生氣了啊。”

“媽媽,你太不講道理了,一定得瘋病了,快讓爸爸帶你去醫院看一下醫生吧。”

“媽媽沒有病,是被你氣的。”

“媽媽,你每天都那麼大火,生那麼多氣,你一定是神精失常了。”

好吧,兒子,我舌戰不過你,不和你多說,家裏就我和你,一口氣真上不來的話,誰救我?

來來來,硬的不行,咱換個方式。

熊孩子&悲情牌媽媽

“寶貝,我們聊聊天吧。”

“媽媽,你不就是想管我嗎?我很聽話了呀,你還想怎樣?”

“兒子,你天資聰明,真是媽媽肚子裏的蛔蟲,媽媽想什麼你都知道。”

“你看,媽媽白頭髮都氣出來了,皺紋都有了,媽媽老了。”

“媽媽,你那白頭髮是你胡思亂想長的,不怪我呀。你太自私了,你看,你的樂趣是種花,我的樂趣是玩遊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對不對?你不能只管自己的快樂,不管人家快不快樂吧?”

“可遊戲你太着迷了呀?”

“我已經很好了,放假你還不讓我玩,我的童年還有什麼樂趣呀,我問你?”

“瞬間急火攻心啊。”

“媽媽,你怎麼了?你閉眼乾嘛?生病了?你不會被我氣死了吧,媽媽,你千萬別死,你不能死啊。”

“好吧,你的脣槍舌戰已經把我打蒙,能否先閉上你的嘴?讓爲孃的靜一靜。火在肚子裏盤旋,河東獅吼的功力要出來了:你走遠點。”

“媽媽,你醒了,你說話了,我真是太高興了,你原來沒有得精神病也沒有死啊?你只是得了狂躁症了。”

剛理順的氣又瞬間氣短了。

媽媽不得不承認,你語言的組織能力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峯,我倆的日常真是堪比一場宮鬥劇,待媽媽再反覆去研究觀摩下延禧攻略、甄嬛傳等,眼下媽媽智商明顯不夠,如果哪一天我真被你氣出了個好歹來,那豈不是鬧天下大笑之。

那樣的話,會不會鋪天蓋地都是這樣的新聞:一個熊孩子一番口舌便PK掉了一個低智商媽媽。

或是:論一個孩子的智商,看他如何用語言論殺死自己的媽媽。

好吧,我承認,一個熊孩子的爆發力會要命,更要命的,是你對他的語言無法可駁。媽媽一定等不到老死的路上,就在氣死的路上氣出了一身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