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 今天

數以百萬計的英國人23日如潮水般湧向倫敦市中心抗議英國“脫歐”,要求政府就英國是否應該離開歐盟舉行第二次公投。向議會要求取消英國脫歐的網上請願者人數截至24日也多達近500萬,甚至一度導致議會網站服務器癱瘓。

英國人聚集在倫敦市中心抗議“脫歐” (圖源:美聯社)

對於英國因脫歐而陷入的困境,不少政客把矛頭指向堅持“自己結出的苦果得自己吞”的首相特雷莎·梅。《星期日泰晤士報》稱,英國保守黨至少11名內閣成員正密謀集體逼梅辭職。但英國脫歐還能“拖”多久?民主真的能後悔嗎?法國《解放報》嘲諷稱,“英國‘脫歐馬戲團’已經演砸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場”。英國《每日郵報》的一名讀者留言稱:“英國民主正從糟糕滑向更糟糕。”

“交給人民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23日的大規模遊行集會被命名爲“交給人民決定”,遊行人羣高舉“停止脫歐”“停止這場混亂”等標語,希望能通過第二次公投停止脫歐。

這是自2003年英國反伊拉克戰爭百萬人大遊行之後,倫敦再次舉行百萬人規模的遊行示威。法國《解放報》稱,這次倫敦反脫歐大遊行,光租來運送示威者的大客車就超過200輛。有示威者騎車從謝菲爾德趕來,還有特意從國外飛回來參加的。

英國人聚集在倫敦市中心抗議“脫歐” (圖源:美聯社)

英國《衛報》稱,英國社會各界名流紛紛加入大遊行。報道引述一名示威者的話說:“政府宣稱爲國家代言,那麼請打開窗戶看看外面吧。”“拉開窗簾,打開電視,看看這些人吧。我們的政府並未爲民請命。”

《每日郵報》稱,反對黨工黨二號領導人沃森在遊行現場表示,他是代表自己10歲的女兒來參加遊行的,女兒將會感謝人們爲她的未來抗爭。沃森說,無論投贊成票還是反對票,這都是一個垃圾協議,沒有贏家,只有輸家。“脫歐已經卡在議會的下水道里了,找不到出路”。

英國人聚集在倫敦市中心抗議“脫歐” (圖源:美聯社)

與此同時,在英國議會網站上呼籲“從《里斯本條約》第50條程序中退出並留在歐盟”請願書截至3月24日已徵集到近500萬人的簽名。請願書稱,政府一再聲稱脫歐是“人民的意願”,現在必須通過公衆強烈支持繼續留在歐盟的明確表達終止這一謊言。“德國之聲”稱,理論上,英國可以單方面收回脫歐聲明。不過,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仍然堅持排除中止脫歐程序的可能性,她3月21日表示:“我認爲不需要叫停‘第50條’的程序。”

《華盛頓郵報》稱,脫歐在英國仍然是一個分裂性的議題,而且氣氛變得“有毒”。過去一年來,民調顯示大多數英國人開始傾向選擇留在歐盟,這是因爲2016年時還沒有投票權的年輕人現在到了投票年齡,這些年輕人壓倒性地支持歐盟。年齡65歲及以上的絕大多數人當年支持脫歐,現在其中一些人已經去世。

梅首相面臨被逼宮危機

“不斷深化的脫歐困境使梅首相面臨被逼宮的危險”。法國24小時電視臺稱,經過近3年折磨人的爭論後,英國如何脫歐、何時脫歐甚至英國是否能脫歐,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英國首相正在經歷至少是一代人以來的最嚴重的政治危機。有關梅可能被趕下臺的猜測甚囂塵上。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4日稱,由於特雷莎·梅此前拿出的脫歐方案一次次都未能得到議會表決同意,保守黨內正密謀對她進行逼宮。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至少11名內閣成員都表示,如果特雷莎·梅堅決不辭,他們將集體發動公開的逼退行動。報道稱,目前至少有6名內閣成員支持梅的副手、內閣成員列丁頓來擔任看守內閣首相,他們計劃在週一的內閣會議上向梅發起挑戰。《每日郵報》則稱,一些主張硬脫歐的內閣成員擔心,傾向留歐的列丁頓一旦上臺,有可能與工黨聯手,放棄脫歐計劃。因此,另一些內閣成員力推主張硬脫歐的環境大臣戈夫。

自從2016年6月英國通過脫歐公投後,時任首相卡梅倫辭職,特雷莎·梅臨危受命,她一直奔波在態度強硬的歐盟和混亂的英國議會之間,備受折磨,但梅一直認爲中止脫歐是對“民主原則的背叛”,堅持“自己結出的苦果得自己吞”。英國天空電視臺24日引述英國內閣政策委員會前主席弗里曼的話爲梅辯護稱:“恐怕首相的一切都結束了,但梅首相已經做到了最好。放眼全國,到處都是憤怒。每個人都感覺受到了背叛,政府陷入僵局。人們對民主的信任正在崩塌。”

英國脫歐主角今安在?法新社24日稱,當年曾導致脫歐公投的英國獨立黨前領導人法拉奇上週五宣稱,如果英國推遲脫歐的時間,他將參加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英國前首相卡梅倫自脫歐公投後一直遠離公衆視線,撰寫回憶錄。今年1月,他罕見地發表評論稱,他不後悔呼籲公投,但對留歐派的失敗以及隨之而來的問題深感遺憾。工黨領導人科爾賓則因爲在英國脫歐問題上持觀望態度而受到親歐派和脫歐派兩邊的批評。保守黨內要求脫歐的關鍵人物、前倫敦市長和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因反對梅的脫歐戰略而辭職,但他仍然經常在報紙上攻擊梅的做法。報道稱,約翰遜最近“馴服了自己一頭狂野的金髮,收窄了腰圍”,並和新搭檔一起公開亮相,這讓人懷疑,他正在把自己列爲梅的有力競爭者。

“英國民主從糟糕滑向更糟糕”

《華盛頓郵報》稱,英國有關脫歐的糾結與掙扎擴散到了倫敦的大街小巷,大規模的遊行隊伍顯示出人們對政治僵局的不滿、挫折感。人們湧向倫敦街頭不太可能改變脫歐僵局。批評人士說,舉行第二次公投將深深地破壞民主制度,而且是對那些選擇離開歐盟的民意的背叛。但是無協議脫歐也令人不安,英國甚至來不及爲這種最糟糕的情況進行準備,除了經濟上的各種糟糕後果外,英國人還將面臨嚴重的藥品短缺,駛向歐洲大陸的卡車不得不因爲海關的重設而導致大規模的交通癱瘓。

英國人聚集在倫敦市中心抗議“脫歐” (圖源:美聯社)

法國《世界報》稱,在倫敦百萬人反脫歐遊行中,一些人喊出“民主應該允許反悔”的口號,對此,強硬脫歐派認爲,“這是對民主原則的背叛”。對於脫歐帶來的動盪以及國內各黨派無休止的內鬥,英國網民紛紛在網上吐槽。《每日郵報》一位讀者留言道:“英國民主從糟糕滑向更糟糕。”另一名網友寫道:“民主已經死亡,政客們正在爲私利而盡情表演。政客和民衆之間的鴻溝正變得越來越大。”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3月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脫歐僵局可以看出,如今英式民主已經陷入一種“怪圈”。當年,很多英國百姓實際上並不清楚脫歐意味着什麼以及脫歐將給他們的未來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因此,當脫歐進程陷入僵局,“懵圈”的英國百姓才緩過神來,希望尋求重新表達主張的機會。坦率地說,即便如民衆所願舉行第二次公投,也未必能解開當下的“死扣”。因爲在這樣的“民主”下,政客們未必考慮國家和民衆的根本利益,更多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

“英國脫歐完全是一場民粹主義的鬧劇”,《南德意志報》24日稱,英國陷入脫歐困境顯示出新民粹主義的失敗。這些政客只是在利用“人民的參與”,他們並不關心對人民有沒有好處。他們是以“民主的民意”來損害“人民的利益”。

本報駐英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穆積山 青木 陶短房

本報記者/ 趙雨笙 陳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