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路運動一聲吼,清廷急調新軍入蜀平叛。他們未料到,此舉會使武漢空虛。革命黨人趁此發動起義,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南方各省紛紛獨立,偌大帝國瞬間分崩離析。

風雲人物袁世凱踩中歷史節點,有意在清廷與革命黨之間居中調和。一時之間,局勢似緩。然而,到處熱血之下,他的兩面討好謀取自己最大利益的活計,引發很多青年的不滿。

1912年1月16日,張先培、楊禹昌等革命者分成數隊,帶手槍攜炸彈,謀刺袁世凱。

在此之前,他們經過了長時間縝密的觀察,摸清了袁世凱的出行路線,隨行人馬。知其戒備森嚴,在路面行動難以奏效,便在他將經過地方的店鋪樓上,分別埋伏。

(當時的三順茶葉店)

那日正午,袁世凱與朝廷親貴開完會後出宮,行經丁字街,突遭炸彈襲擊。

某百科上關於此事是這樣寫的——

突然從茶樓上飛出一顆炸彈,轟隆一聲,硝煙騰起,馬車在慌亂中疾馳而過,剛到天順茶樓門前,又有一顆炸彈橫飛出來,正好落在車棚頂上,隨即滾了下來,轟然爆炸。

此說時間地點之類,基本沒錯,但實際情況,卻與當時的報紙記載有所差異。

刺殺發生後,上海民立報便有發出零散消息,至24日,得到具體詳情,於是刊出《袁世凱遇炸詳志》,裏面是這樣說的——

先有人由樓上擲下炸彈,一枚,未炸。再有一人由丁字街路北三順茶葉店內拋出炸彈。此時袁車已過,炸彈打在路邊自來水管上,反彈到衛隊管帶袁金標的馬頭上,凌空炸彈。

(袁世凱劇照)

此彈威力極大,炸死了袁金標、遊擊隊管帶榮齡、馬三匹。炸傷排長一人、親兵二人、馬巡二人、路人兩名。

炸彈造成重大傷亡,不知誰又放了兩槍,但未中人。爆響之下,車馬狂奔,埋伏在東安市場的楊禹昌,已難再投炸彈了。

定下神來,袁世凱的衛隊及警察們立即搜捕。

這些人本想先放槍再進攻,被袁世凱制止,他說,他們既然是來暗殺的,肯定人不多。直接上去抓就行了。

最終,數人被捕,接應的革命黨則趁亂撤離。

這就是民立報的記載。我們知道,基本上越是原始的史料越爲真實,因此我認爲,當時第一枚炸彈,確實是未爆,否則,袁世凱不可能毫髮無損。

(袁世凱劇照)

不過,民立報的記者似乎沒有探聽到消息,當時,三位義士因堅貞不屈,已於19日夜間,被以棉花裹身,澆上煤油,活活燒死,壯烈犧牲。

2月12日,在袁世凱威逼之下,宣統皇帝宣佈退位,清朝滅亡。

張先培等人的炸彈,被認爲是促使袁世凱下定決心的利器,居功至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