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寶釵從被曹公塑造出來就備受世人爭議,一個嬌憨可愛,一個伶俐可人,一個才德並長,一個才情兼具。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於我而言則是少時林黛玉,老來薛寶釵。

我十歲時借住在姑姑家,在那之前不過是閑著翻過幾本作文書,以及少兒漫畫之類的,再者就是天方夜譚,並不知道什麼名著。只不過表姐當時是個大學生,又是學歷史的,家裡倒是弄了許多的書。那時候我也是皮,姑姑做飯我就在院子裏玩兒,後來沒意思也會翻翻那些書。那是第一次接觸紅樓夢,記得很清楚的裡面有很多的插畫,插畫中的人物還是三瓣嘴的畫法。我只看著是紅樓夢就想著大概是在一座紅色的樓房裡睡覺做了一個夢吧。我就翻插畫,想著找到了那個「紅樓」自然旁邊就是描寫那個夢的了。翻了之後我就傻眼了,都是亭臺樓閣,並未知道哪個就是「紅樓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讀那些小字,書倒也沒算白讀,至少知道了裡面的一些主角。那時候只是覺得林黛玉和賈寶玉挺好的,只是覺得薛寶釵沒讀懂。後來就撂開了。到初中的時候因為中考會考一些簡單的常識所以名著也會知道一些,只記得當時老師說了一句:每一個男的都會希望自己娶的是薛寶釵,而不是林黛玉。因為這句話反而覺得老師太過世俗,因為那時候對紅樓夢的瞭解僅僅限於別人的書評,給初中生的書評裏大都會說

到高中時正兒八經的讀了一次紅樓夢,用了三天的時間。那時候讀書快,一目十行,且自認為大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裡面的詩詞也是記誦了不少。那時候才覺得林黛玉是真的好,滿心裡都是寶玉。醒也好,夢也好都是隻為自己的愛,是個有真心的人,所以很是愛她。另外林黛玉才情也好「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非常符合當時對於侯門千金的臆想。整日裏詩書不離手,錦心繡口又肯跟姐妹們一起玩笑,加之寶玉一心的唸叨,所以非常喜歡黛玉。

現如今已經癡長幾十年,新紅樓夢再次新拍,看電視劇總覺得少了一些韻味。便發了心再讀紅樓夢。但是再讀紅樓夢有一個很不舒服的地方,需要提前說明白一下。這個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我曾經讀了劉心武的《劉心武解讀紅樓夢》,當時年紀小,看到書店裡有這本書就買了下來,並且一氣兒讀完了,讀完之後就覺得被劉心武影響很深,但是這個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劉心武直接把紅樓夢套到了曹雪芹身上。針對這個梗我必須很贊成別的紅學大家說的一句話:劉心武的解讀紅樓夢有一種讓人喫了蒼蠅一般的噁心感覺。所以我在這裡很刻薄的說一句:不要讀,不要讀,不要讀。尤其是自己對紅樓夢見解不是很深的情況下不要讀劉心武的紅樓夢,不是他解說的對不對,而是他壓根就沒有解讀紅樓夢,而是炒作曹雪芹。

好了回到我再讀紅樓夢這件事兒上,我發現再讀紅樓夢我心竟讓180°轉彎,莫名其妙的開始不太喜歡黛玉,反而喜歡寶釵。或者有人覺得那是我也世俗了,我不做辯解。

1、林黛玉小性子,寶釵大度

舉個例子,賈寶玉跟著父親叔伯們逛新建好的大觀園,因為提匾寫對聯得了賈政歡心,所以自己也是飛起來一般的高興。這是書裡面少有的賈政對寶玉表示出滿意的一出,所以一出園門賈政的小廝們過來要打賞,寶玉也是開心就隨他們搶了去。回到家中黛玉一見到他,沒問今日如何應對,發生了那些有趣之事,反而出口就是自己的做的荷包也被搶了去。鬧的又是哭又是吐又是剪荷包的,後來賈母領了寶玉去了,倒是弄得黛玉越發的沒意思。讀到這裡我就想到我初中語文老師的一句話,或許他是對的,若是一個人天天的這麼小性兒,我不是寶玉,早晚會喫不消的。

相比寶釵就會好很多,清虛觀打醮,寶玉得了一個麒麟,高興的什麼似的。賈母隨口一句:我彷彿見誰家孩子帶過這個。寶釵隨口接了一句:雲丫頭有一個。黛玉下面的話就不好聽了:她原是在這些穿戴上面最是上心的。若是換成黛玉自己這樣被說,估計早就氣得哭將起來,吐了昨天喫的飯。但是寶釵只是一笑而過。畢竟在外面道觀裏打醮,長輩們也都在,何必說話刻薄,甩臉子不開心。別人依著賈母未必當面說什麼,但是背地裡豈有不疏遠的。換做是自己身上的事兒,一句話好不好的刺一下你,很開心嗎?

所以女孩子談戀愛也好,做事也好,沒必要時時事事都小心眼,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未必不好。

2、林黛玉悲觀,薛寶釵樂觀

林黛玉見秋雨落淚,見落花流淚,說自己「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其實與少時孤兒史湘雲相比,不需要夜間做針線,不需要時時刻刻受束縛已經是萬般的好了。相比寶釵雖然有個哥哥,但是哥哥萬般不行事,鬧出來名聲各種不如意。個人覺得如果黛玉在寶釵的家庭裏,也未必能長成寶釵的樣子。個人心性所定。

所以說「少時林黛玉,老來薛寶釵」

少年只知自己,來老人情世故不得不考慮。好也不好,各人有各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