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陳星

  從上海到海口,1762公里,3小時15分鐘。同行的媒體人熱切地討論着前幾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讓肩負着報道任務的我感到興奮和壓力。

  飛機落地,機場指示牌清楚顯示“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的字樣,讓每個參會者都倍感親切。

  2001年2月,由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倡議的博鰲亞洲論壇正式宣告成立。論壇立足亞洲,面向世界,致力於促進和深化本地區內和本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自2002年開始,博鰲亞洲論壇已成功舉辦17屆。

  2019年,是每日經濟新聞第六年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的報道,與我而言有幸首次參與。雖是首次,一切卻並不陌生。從3月5日在郵箱中收到了媒體參會確認函,近一個月來,有關博鰲亞洲論壇的日程更新、嘉賓約採越來越密集的在郵箱中出現。

  隨着時間漸近,業界學者、政商人物發佈的媒體見面會多了起來,但實際約訪還得拼手速。“名額25人,先到先得。”有時候真讓人抓狂,看準的採訪嘉賓,一個不留神,沒能第一時間搶到先機,約訪就沒了迴音。

  對於這樣一場集合了政界、商界及學術界的盛會,博鰲亞洲論壇的媒體報道也是重中之重。在論壇召開前夕,幾個百人媒體羣就已經開始“搶”採訪對象,可以預期的是,論壇正式開啓之後,這樣的情形肯定不會少。

  博鰲亞洲論壇,我們來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塗穎浩 攝

  25日下午約4時,我乘坐的論壇專屬大巴正有序安排接機,雖然是從北向南的旅程,但並沒感受到撲面的熱意。天氣預報顯示,美蘭此刻23度,多雲。不過,接下來的四天,天氣也將燥熱起來,從溫潤如玉的春天,來到熱情似火的夏天。

  從機場到註冊區的車程有兩個小時,窗外,隨處可見的是真正的椰樹。

  我隨媒體同行來到註冊中心,領取會議資料和入場憑證,厚厚的媒體手冊密密麻麻地列出這幾日的各論壇詳情。酒店入住後天色將晚,今晚還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