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90610

我在法国爱宾娜市画展展场的一角

 

由于父母长年在菲律宾,我在香港和台湾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常埋首于书堆里。书籍与画册,陪伴我度过寂寥的成长期。纸上、书里,俨然成为一个令我身心安顿的地方。有时,甚至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能让我暂时依靠,遮风避雨,远离灾难,驱除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

阅读之余,我也随手涂鸦,在书写和绘画中,描绘梦想,构建起一个在现实中缺乏的美好世界。涂涂写写,对我来说,或许有一种疗作用,忘记现实世界里的匮乏。人世间的错失与欠缺,就由笔下创造出的天地来弥补吧!真实生活里的裂缝,难以填补。我只能以静思与长考,来寻求超越,超越自我超越逆境。站在一幅画布前,或一册笔记本在手,都会给予我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我一心只想在文学或艺术的世界里开创出一方美丽新天地,乐在其中,如此而已。

我一直把文学的殿堂想像是建造在层峦叠嶂的高峰之上,云深不可及。渺小如我,难以攀登到至高点。所以自己虽然创作,却从未想过要去参加什么文学奖。此次是因为第一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没有法国的作家参加,几位法国文友呼吁不要缺席而寄出文章,没想到竟然获奖了,得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的优秀奖。另一次获奖是受到报社的推举,于2009散文集《巴黎单亲路》,获台湾侨联文教基金会华文著述文艺创作项的散文类佳作奖。

真正的创作开始于何时?或许是到法国留学之后吧?异乡的苦闷与徨惑,促使我开始执笔为文,书写在异域的感触。获博士班的DEA(研究深造)学位后,开始为美杂志写稿,进入法国华文报任记者、编辑、翻译,在报章杂志发表了不少新诗、散文等。

文学艺术,对我而言,是将受感的心灵,投射到另一个世界的呈现。创作,是对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一种反叛;拒绝和现实妥协,不屈服于折磨人类的境遇,意欲扭转时间的不可逆性,不可挽回的特质。

和学术研究一样,文学艺术的路途遥远,看似没有尽头;也像在一片茫茫的汪洋大海中划舟,没有边岸。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对创作的激情,就无法持续在这无垠的所在自在行走,浮沉其间。创作者只能构筑一条想像的地平线,怀想著美丽的景致,就在遥远的另一端,向作者频频召唤:朝心目中理想的境界奋进!

施文英 2016-11-25 于巴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