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簡介上,各種獲獎獎項寫滿了5頁PPT——連續3年專業綜合排名第一;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獲得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等各類國際級或國家級獎項10餘項;發表論文3篇,擁有專利十餘項……這位硬核女“學神”,就是來自西北工業大學2015級軟件工程專業的白雨桐。不久前,她接到了美國西北大學、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普渡大學等6所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挑戰自己完全不瞭解的專業

“當年,我的高考成績是西工大在江蘇省錄取學生中的最後一名。”白雨桐坦言,她一直喜歡數學和物理,希望“能在理論力學和機械工程方向有所作爲”。

然而,高考成績不理想使她與自己心愛的專業失之交臂。從小沒怎麼接觸過計算機的白雨桐,選擇了一門自己完全不懂的專業——軟件工程。

“我要挑戰自己——即便全部歸零,也要證明自己是有學習能力的,要在一個全新的方向有所作爲。”這個倔強的女孩,想要和自己較勁兒。

正是這樣的選擇,讓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專業。“後來我逐漸明白,在真正瞭解一個事物之前,是沒有資格說自己喜不喜歡的。”當真正深入軟件工程專業,當一個個具體的難題個個擊破,白雨桐完全喜歡上了這個專業方向,喜歡上了這種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

大學應該怎麼過?在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

剛跨進大學校門,白雨桐就問自己:“大學應該怎麼過?”不知道答案,就四處請教。除了完成課業,她加入了十幾個社團,“和各種各樣的人溝通,聽取學長學姐的建議”。

“要多花時間自己編程,成績好並不代表編程水平高。”“想留學或讀研究生,成績不好可不行。”“大學就是要多和各種人打交道。”……各種聲音中,一位老校友的話打動了她:要想造汽車,就要先會拆汽車、修汽車。

她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學校舉辦的各種學科競賽和創新大賽中,常常可以看到白雨桐的身影。參加機器人大賽或寫代碼時遇到了具體問題,她總是找老師、同學請教,再自己分析探索。

如何讓“足球機器人”正確識別出飛來的是球,而不是“隊友”的“腿”?如何讓機器人在行進過程中識別出哪些是障礙物、哪些是背景幹擾?這些問題深深吸引着她。在她看來,“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非常有意思。”

本科期間,白雨桐所在的團隊斬獲多項國際競賽大獎:2018年水下航行器比賽國際冠軍,2017年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單項國際冠軍,全國機器人錦標賽暨第八屆國際仿人機器人奧林匹克大賽服務類冠軍……等等。

這些實踐活動,讓白雨桐收穫的不僅僅是各種沉甸甸的獎項,還有專業上的不斷進步。她先後獲得“多自由度人形機器人”“一種可羣體工作的三足機器人”“基於強化學習的機器人路徑規劃”“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等10餘項專利。此外,有1篇頂級會議論文已被接收,2篇頂級會議論文在投,還有1篇與老師合作發表SCI期刊論文。

成功源於不斷的努力和拼搏

然而,這樣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2017年,作爲隊長,白雨桐帶領大家參加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他們準備了足足半年,“比賽前一個月,每天下午5時到凌晨2時,我都在寫代碼,當時真的是拼了”。

然而,在首輪比賽中,由於主辦方設備故障,團隊寫了十幾個小時的程序毀於一旦,成績歸零。所有隊員都氣餒了,白雨桐卻沒有放棄,她鼓勵大家:“比賽還沒有結束,後面的單項賽我們還很有優勢,如果不打起精神,我們乾脆回家好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團隊最終斬獲了超級計算機競賽單項國際冠軍,這是西工大歷史上首次獲此榮譽。

已經大四的白雨桐,計劃在今年9月前往美國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方向爲人工智能。目前,她已取得了美國排名“前十”——包括美國西北大學、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普渡大學、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的全獎博士錄取通知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還有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沒出來,我想等一等。不過,只要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問題應該不大。”白雨桐說,讀博期間,自己還是在一如既往的努力和拼搏,“一定要趕上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大潮,儘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