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任何故事都要有一個主題,一條主線,一個主人公!這樣觀眾或者讀者才能看的明白、清晰、透徹,讀完之後瞭然不惑!

給你講講為什麼沒有出現索額圖和明珠:

第一、雍正王朝???講康熙朝的事兒,以九子奪嫡為線索,目的是突出四爺在鬥爭???如何戰勝八爺而登基!這就決定了九子中競爭的主戰場在四爺VS八爺,那麼兩立兩廢的太子和大阿哥的明爭暗鬥自然就是略寫,而索額圖和明珠主要就是和大阿哥和太子的鬥爭結合的!那麼,在雍正王朝裡面,上書房大臣已經沒有明珠和索額圖,那麼就是就是假設兩大權臣已經倒台,屬於藝術的處理手法!

第二、上書房大臣留的是佟國維、張廷玉和馬奇,這些人物的設計是因為張廷玉是雍正朝重臣,他是被雍正最為倚重的人物,都是下旨要配享太廟的人!佟國維則是為了襯托隆科多的出場,因為隆科多實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還留著索額圖和明珠,人物關係的複雜程度就交代不了,不是電視劇能說明白的,也不是一般小說家能詮釋明白的。

第三、雍正王朝里,說是九子奪嫡,其實大阿哥、三阿哥基本就沒怎麼著墨,主要就是太子派(演化的四爺派)和八爺派(演化的十四爺派)在博弈,已經十分可貴了!索額圖和明珠的鬥爭在康熙朝就被終結了,他倆的勢力沒有延續到雍正朝,所以略過不提是沒有問題的。

熟悉二月河作品的人都知道,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乾隆王朝都是他的作品,其實故事情節是相互獨立的,並不是一部書的三個部分,所以大家不必太在意的!


康熙時期的權臣明珠和索額圖,為什麼在《雍正王朝》中都沒露面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都被搬上了銀幕,而且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和好的口碑。兩部電視劇對歷史的把握、人物的刻畫,尤其是人物內心活動的描述,非常的到位,堪稱是在清朝宮廷劇戲說多年之後的兩部良心劇。

兩部小說和影視劇我都看過,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我個人覺得,《雍正王朝》都要優於《康熙王朝》,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康熙王朝》中的兩大權臣明珠和索額圖,在《康熙王朝》中可以說是戲份很大,而在《雍正王朝》中竟然沒有出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康熙王朝》中,明珠和索額圖從康熙親政前就登場,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平葛爾丹,後因為黨爭、貪墨、謀反、參與皇子奪嫡等種種罪名,罷官削爵,鋃鐺入獄,以至於最後還參加了康熙皇帝的千叟宴,基本上是參與了康熙所有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活動。

而在《雍正王朝》中,兩人完全沒有出現,甚至都很少提及,這樣兩個重要人物,為什麼要繞過去呢?

我們來看看影視劇《雍正王朝》的開篇,它一開始就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黃河大水事件,索額圖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開始調查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額圖已經被處死。而明珠此時已經被邊緣化多年,並且老病不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所以,《雍正王朝》一劇未出現明珠、索額圖任何鏡頭,實屬正常。

那為什麼在《康熙王朝》一劇中,明珠、索額圖帶著手銬腳鐐參加康熙舉行的千叟宴呢?千叟宴舉行的時間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明珠、索額圖都已經去世多年了,總不能穿越了吧,我想這或許是電視劇情的需要。

《康熙王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接近於小說,其中有很多虛構的人物和事件,《雍正王朝》則更接近於史實,但不管怎麼說,《康熙王朝》仍然瑕不掩瑜,是一部難得的經典歷史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