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臺北報導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14)天公佈第二屆入圍作品名單,共計有95件入圍,受到新聞傳播界肯定,今年有不少媒體和學校首度參加就入圍,參賽者關心能源、空汙及快時尚等,反映出最新時事及最迫切的議題。

由世新大學等單位舉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公佈2018第二屆入圍作品,報導奬分專業組、學生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總計有八個類組獎項。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首度有高中生來參賽,明道中學學生以再生能源議題入圍,反映對時事的關心。(圖/李若慈提供)

今年報導奬收到臺灣、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32家媒體、23所學校,一共425件參賽作品,總件數較去年增加八成,其中學生組件數增加最多,成長1.6倍,專業組也增加48%,競爭較去年激烈。18位傳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歷經一個多月審查,選出95件入圍作品,包括專業組53件、學生組42件,入圍比率平均約24%,最後脫穎而出的各類組首奬作品,將於10月頒奬典禮揭曉,總奬金超過130萬元。

關心生態文明議題,今年更有多媒體報名參賽。在專業組入圍作品方面,三立就有四件入圍。融媒體類則吸引電視臺、報紙、廣播人參賽。

學生組入圍作品也令評審驚艷,在評審最後一刻,增額錄取。入圍件數最多的是銘傳八件、其次是輔大七件、世新五件、政大和臺大也各有四件,今年首度參加的政大、靜宜和文化,都有不錯表現,另外今年更吸引高中生報名參賽,明道中學高中生以「再生能源的公民參與扭轉階層的可能」獲得入圍,為唯一高中生入圍作品;關心地球永續,連高中生都用實際行動,製作完整作品來參賽。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催生以建設性新聞學方法,製作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新聞報導,今年參賽作品題材與去年相比,面向更豐富多元,題目吸睛,顯示大家愈來愈瞭解「生態文明」涵義,進而製作走入日常食衣住行的生態文明報導,例如學生組關心時下快時尚議題。

「能源」、「空汙」是今年最夯的兩大議題。面對極端氣候來臨,人類生活產生巨變,最引發所有參賽者高度關注,紛紛報導極端氣候影響下的能源問題,專業組作品有深度剖析缺電潮、瘋種電、深澳電廠、替代能源可行性等,更有新聞團隊前往極地探索;學生組也有臺灣太陽光電議題等,皆盼為地球降溫,為能源找出路。

今天公佈名單後,將展開網路人氣票選活動,登入「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官方網站 https://www.newsaward.org/vote,且至「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粉絲頁」完成活動步驟,即可取得抽奬資格,有機會獲得HTC U12+手機、福容大飯店福隆店一泊二食住宿券、麗寶樂園國際賽道賽車券,以及麗寶樂園門票。另外,獲得「最佳人氣奬」的作品,專業組可獲得HTC U12+手機,共四名,學生組可獲得HTC U11手機,也是四名。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智慧的鐵人競賽!72小時動腦不停歇
正妹牌打起來 「新北學姐」曝光!
CCTF產官學探討AI、大數據
多螢時代!產官學打造臺灣數位產業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