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很多朋友都 “談狂犬病色變”,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疫苗無用論”和“疫苗濫用”的現象普遍存在。被貓狗抓傷後,狂犬病疫苗到底用不用打?

巴斯德與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rabies),是一種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人的潛伏期長短不一,最短3天,最長6年,一般平均約20-90天。處於潛伏期時,感染者沒有任何症狀,發病十分突然。因爲狂犬病患者有害怕喝水的突出臨牀表現,因此狂犬病亦叫做恐水病(hydrophobia)。人患病主要臨牀表現爲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怕水、流誕和嚥肌痙攣,最終發生癱瘓而危及生命。

1885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首次將利用兔腦脊髓製備的減毒狂犬病疫苗應用於人體治療獲得成功,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征服狂犬病,從而爲疫苗預防狂犬病開創了先河。

然而,由於對狂犬病疫苗的認識不夠,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被貓狗咬後存在僥倖心理而抗拒接種疫苗,亦有朋友對打狂犬病疫苗存在濫用現象。

有關狂犬病的9問9答

Q1:被所有的貓狗咬傷都要打疫苗嗎?

A:由於“健康犬能攜帶並傳播狂犬病毒”的誤區普遍存在,不少被犬所傷者長期處於極度的恐懼之中,健康狗狗無辜躺槍。狂犬病病毒僅僅出現在已經發病的或在10天內即將發病的動物唾液中。

Q2:被貓狗咬後,必須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

A:被有異常的貓狗咬傷,這時動物的唾液才帶毒(有病毒),具備傳染性,狂犬病疫苗原則當然是接種越早效果越好,最好是在24小時內注射。

但據世衛組織的研究證明,只有在狗或貓死亡前幾天纔是狂犬病傳染期。因此可參照2013年WHO給出的“10天觀察法”:

貓在咬傷人後隔離觀察10天內還沒有死去或經可靠的實驗室使用恰當診斷技術證明該動物未患狂犬病,就證明咬人的狗或者貓事發時,唾液中是不含有狂犬病毒的。如此則可判斷受傷者沒有感染狂犬病病毒。

如觀察期間如果貓狗死去,則人可以補打狂犬疫苗。只要在疫苗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抗體之前人還沒有發病,疫苗就可以發揮效用。

如果是其他的動物,則不要用10天觀察法,立即打狂犬疫苗。

Q3:小時候被咬過,長大後有必要接種疫苗嗎?

A:狂犬病有潛伏期,潛伏期多數爲20天到2月,最長期限是6年,極少數病例(不到總數的1%)的潛伏期大於一年。如果曾經被咬傷,而且已經過了1年,那麼你基本可以放心了。如果還在一年內,不放心可以再次接種狂犬疫苗,等同第一次暴露(第一次被咬)。

Q4:被家裏的小狗咬破皮,但沒出血,我要去打疫苗嗎?

A:只要破皮了(皮膚髮生破損)就有被感染的可能。處理方法根據病毒暴露級別有所不同。

Ⅰ類:與動物僅有普通的接觸或餵養動物,以及被舔的皮膚部位完好,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

Ⅱ類:皮膚被輕咬或者僅有輕微抓傷或擦傷而無出血,應立即接種疫苗並對傷口進行局部處理。

Ⅲ類:如果皮膚被咬傷或抓傷有出血、或皮膚破損的傷口被舔、或粘膜被動物體液污染,應立即接種疫苗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動免疫製劑),對傷口進行局部處理。

Q5:懷孕時被狗抓傷,怎麼辦?

A:狂犬病疫苗是滅活疫苗,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懷孕時仍可接種。

Q6:是否需要提前接種狂犬病疫苗?

A:對於高危人羣(如獸醫)提前免疫十分必要,但對普通人來說,預防效果只能持續幾年,意義不大。

Q7:被常規注射過疫苗的犬類咬傷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A:需要。因爲動物接種狂犬病疫苗後,保護率並非 100%,仍可能存在有帶狂犬病毒的情況,所以被打過狂犬病疫苗的狗咬傷後,還需要按時接種狂犬病疫苗。但這並不代表動物不用注射疫苗,按規定注射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在動物間流行和傳染,降低人類被攜帶病毒的動物咬傷的概率。

Q8:狂犬疫苗接種有禁忌症嗎?

A:由於狂犬病幾乎是100%致死性疾病,所以暴露後疫苗接種無禁忌症。但是過量飲酒、飲濃茶或咖啡、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可能會影響疫苗免疫應答,也可能引起疫苗注射反應,所以接種疫苗期間要儘可能避免上述行爲。在此期間,還應儘量避免使用皮質醇類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抗瘧藥。

Q9:疫苗只能預防一次,再次被咬還需要注射?

A:針對這種情況,國際上爭議較大。目前我國指南建議:3個月內再次暴露者,如致傷動物健康且接種了疫苗,在正確處理傷口後,可用10日觀察法,推遲加強免疫;3個月以上再次暴露者,加強2針。如果三級暴露、疫苗效力不確定、之前未全程接種,再次被咬傷後需要全程接種疫苗。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狂犬病疫苗到底用不用打?------消化病公益科普1643帖

馬醫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