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988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一边是承接链家外部股东的镜像平移,另一边由腾讯领投8亿美元的D轮融资正在进行中,3月25日,贝壳找房及链家方面接连发布的两个信息,使得贝壳何时上市这个话题再度被关注。

01

承接链家外部股东

据天眼查消息,3月20日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以下简称“链家”)出现工商信息出现变更记录,在公司注册资本出现一定缩水的同时,链家原本共计37家的投资方也降至15个。此外,变动还涉及企业类型和管理层人员等。

具体来看,3月20日,共有22家投资人从链家撤出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也由此前的2054.02万元变更至1355.82万元,注册资本减少33.99%。企业类型由则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合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退出的投资人包括万科、融创、腾讯、百度、高瓴等。

对于天眼查方面发布的信息,链家方面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本次减资目的在于企业发展所需,原投资方在链家的股份将通过协议镜像平移到贝壳找房。

02

启动D轮融资

与此同时,3月25日午间,贝壳找房也正式对外披露新一轮融资进展:贝壳找房D轮融资正在进行中,本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腾讯领投8亿美元。

贝壳找房方面表示,D轮融资将重点用于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以及优秀人才招募培养等,进而驱动用户体验和行业效率提升。未来,腾讯还将向贝壳找提供多种优质流量资源。

资料显示,腾讯近年来多次参与链家融资事宜,并与链家达成战略合作,还对链家旗下长租公寓品牌“自如”以及由贝壳找房衍生出的贝壳装修予以支持。

据公开资料,2016年4月,腾讯参与链家60亿元B轮融资;2017年4月,腾讯继续参与链家30亿元战略投资;2017年12月,腾讯云与链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房产服务生态体系;2018年1月,腾讯参与自如40亿元A轮融资;2019年1月4日,腾讯与优居、贝壳装修与优居签署合作协议,联手启动“智慧零售与产业链赋能计划”。

03

互联网故事提速

脱身于链家的贝壳找房于2018年4月正式上线,涵盖二手房、新房、租房、装修等众多类目,随后在全国迅猛扩张。截至2019年3月1日,贝壳找房已成功进驻全国97个城市和地区,连接1.95万家门店和近17万经纪人,入驻平台的新经纪品牌超过126个。

由于从一开始就做平台,贝壳的互联网故事一直在继续。

一方面,贝壳找房CEO彭永东给出了贝壳的定位:“新居住时代,贝壳找房作为技术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平台,将串联起泛居住全业态,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驱动人、物、数据在交互过程中产生关联,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外部的合作一直在升温:最新动作就是入驻腾讯微信第三方服务区。3月22日,贝壳找房刚由此前的灰度测试正式“转正”,并对外宣布开通微信钱包入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六城微信用户可在第三方服务区直接点击“贝壳找房”进行应用体验。

据贝壳找房方面介绍,从2019年3月22日起,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天津、苏州等六个城市的用户可通过腾讯微信客户端的“我-支付-第三方服务”中的“贝壳找房”,直接访问“贝壳找房”官方小程序并体验各类居住服务,涵盖新房、二手房、租赁、装修等。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搜索“贝壳找房”体验该小程序。

从定位衣食住行中最后一个“互联网化”的业态,到承接外部股东、启动D轮融资,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内的分析师看来,均是链家为贝壳找房冲刺上市在“蓄力”。

来自贝壳找房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1日,贝壳找房已成功进驻全国97个城市和地区,连接1.95万家门店和近17万经纪人,入驻平台的新经纪品牌超过126个。

04

高频流量与低频交易

“任何一种商业合作,都是合作主体利益权衡、相互选择的结果。”在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看来,贝壳找房入驻腾讯微信第三方服务区,于前者能有效弥补平台流量上的不足,于后者则能补齐其自身的租房业务缺口。并指出,本质上就是两个生意人讲述资本故事,对于二者而言都是相对合理的商业选择。

腾讯微信的流量有多大?2019微信公开课现场发布的《2018微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0.8亿,2018年微信消息日发送次数达450亿次。

郭毅分析称,租房是房产交易各类业务类型中相对高频、低值的一类产品,从业务模式上来讲,需要大流量的支撑。对于房产信息平台属性的贝壳找房而言,更需要更多新流量的注入,以实现平台活跃度的提升及业务量的扩大,这样才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讲述更动听的故事。“至于腾讯引进贝壳找房,一方面是对其产品及服务的补充;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合作既不会产生品牌商誉上的损失,又能使两家企业在业务板块合作上形成互惠互利。” 郭毅将二者之间的合作谓之“双赢”。

也有专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微信这个流量入口对房产作用有限,因为房产相关业务不是高频交易。

“微信是社交工具,其流量优势对快销品确实有一定促进销售的作用,但是包括微信、淘宝及京东在内的各大高流量平台,实际上都没有摸索出大宗商品的交易模式,因为房产相关交易更需要体验营销。” 张大伟如是分析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