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

今天凌晨01點29分

六月的第一個節氣芒種來臨

濕噠噠的梅雨天,餵飽了麥子

轉眼是仲夏

楊梅碩果風雨涼

豐收已在眼前

當太陽黃經為75度時,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芒種」 一詞最早出自《周禮》,「芒」 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豐收,「種」 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

它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此時大部分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民諺:「雷打芒種,稻子好種。」 芒種是一年中最忙的時節,人們沒有多少閑暇的時候,所以,有人將其又稱為 「忙種」。(忙著種)

『芒種三侯』

陰氣相生,鳥鳴夏忙

______

6.6-6.10 螳螂生 感受到陰氣的小螳螂破殼而生
6.11-6.15 鵬始鳴 伯勞鳥在枝頭鳴叫
6.16-6.20 反舌無聲 學舌的 「反舌」 停止了鳴叫

『傳統習俗』

仲夏農忙、艾蒲辟邪

______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是小麥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種的最忙季節。從它到夏至的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 「三夏」 大忙高潮。

· 餞花神 ·

此節氣與花神有關,既有農曆二月二花朝節迎花神,也有芒種餞行花神,人們把綵線系在樹上感激花神給人間帶來的美麗,並送其歸位。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有記載: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從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作為民間雅玩,送花神也展現出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及重視。

· 掛艾草 ·

芒種節氣正逢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前後,家家戶戶在門楣懸掛菖蒲,藉以避邪驅毒。所以,古時又稱五月為 「蒲月」。

因為天氣越來越熱,蚊蟲孳生,細菌、真菌等物生物容易繁殖,故五月也有 「百毒之月」 之稱。除此之外,衣物,木料,藤製品也很容易受潮,變黴。

傳說,艾草是神仙的寶劍,在遠古時代,神仙得知水怪想用水淹一些地方做他的地盤,他十分憐憫民間百姓,就砍了艾草和菖蒲作為寶劍與水怪決鬥,大戰幾天幾夜後,神仙最終取得勝利!

水怪答應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它不會去侵犯,如果做不到,神仙就將他砍死。神仙答應了,他們約定,凡是牆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屬於神仙,沒有的,歸水怪所有。

所以,一到端午,人們就在自家門前懸掛艾草和菖蒲,保護全家的生命和房屋財產。

· 在 「芒」 什麼 ·

全國各地都進入農忙高峯時節,但因地域不同,風俗也各有特色。

江蘇是 「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甘肅等西北地區是 「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廣東是 「芒種下種、大暑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 「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後三日秧不出」;貴州是 「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 「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

對於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而言,忙於夏收的芒種時節已是遠去的記憶,代替的是,漸濃的暑意,熟透的楊梅,清甜的青梅酒,黃昏裏的蛙聲一片,還有江南地區濕噠噠的梅雨天(衣服怎麼都曬不幹~)。

在這樣的天氣裏,你是碌碌無為還是充實地忙碌著呢?

不如忙裡偷閒,安靜坐下來,看一本好書、做做運動、約朋友喝茶敘舊,亦或是趁著假日安排一場短途旅行……如此般暫時的歇息後,才能更好地投入往後的工作。

· 煮青梅 ·

在古代,女子會在芒種節氣做新麥食品,送給父母親朋,以示探望和祝福。製作白梅、烏梅、梅替、梅子汁等,供平日食用。

初夏時節,正月開花的梅樹在這時剛好結出梅子,但青梅鮮果酸澀,如果直接喫,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於是,古人就發明瞭各種煮梅的方法。

三國時期的劉備和曹操將青梅放進黃酒裏煮至變色,等到黃酒變色了就可以喝了。如此一來既飽口福,又很有風雅的形式感。

『芒種養生』

解暑防黴,保養心神

______

芒種節氣裏,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增加後,人難免感到不適,該如何做好養生工作呢?

俗話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 因而要注意防暑,多喝水,多喫清淡的食物。

· 飽睡眠、常洗澡 ·

夏日晝長夜短,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午休,讓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但是也要早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

芒種後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振奮精神。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

· 試冥想、頤養心 ·

夏日漸長,百草豐茂,綠野仙蹤,適合尋一處幽靜的山林冥想。在竹林環繞的林間,或是寧靜致遠的禪寺,心歸平和,簡單冥想,感受山中自然的益養之氣,吸納天地間的平和。

這個節氣還要加強對心臟的保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不要大悲大喜,惱怒憂鬱,以免傷心傷身傷神。晚間十一點前入睡,保養心神。

· 勤晾曬、以防黴 ·

夏日梅雨季,空氣潮濕,蚊蟲孳生,容易滋生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在此期間房間的牆面、未乾的衣物很容易長黴斑,所以,要勤換洗衣物、晾曬被單,特別注意衣物一定要洗凈,徹底晾曬後才能入櫃貯存。

『芒種食補』

喫苦食果,清補養肝

______

俗語 「苦夏喫苦夏不苦」,說的就是夏季應多喫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蓮子、蕎麥、芥藍等,因其具有清熱消暑、血熱養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

/

苦瓜、蓮子、芥藍、綠豆、鯽魚

櫻桃、楊梅、西瓜、鴨肉、玉米

此外,夏季還應 「清補」,多食水果、蔬菜之類,比如不溫不火、滋陰養胃的鴨肉,生津止渴的楊梅,清熱去火的綠豆、蓮子等。

/

羊肉、狗肉、糯米、海魚

醉蝦、毛蚶、涼粉、辣椒

芒種前後天氣悶熱,人易患感冒,中醫稱為 「熱傷風」,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癥狀。

在飲食上要注意清淡,適量飲菊花茶、綠豆湯等清熱之食,腸胃容易受涼,切勿貪食涼粉、冷飲等,過甜、油膩、辛辣的食物也要避免。如糯米飯、油炸食品、海魚、甜點。

· 芒種食單 ·

蟲草茶菇燉水鴨湯

配料:半隻水鴨,蟲草適量,花菇2朵,薑片,鹽

① 水鴨切塊焯水待用;

② 蟲草、花菇洗凈;

③ 將鴨塊、蟲草、花菇、薑片一起放入燉盅,加水燉煮3小時左右(出鍋後根據個人口味加鹽)。

青梅酒

配料:青梅2kg,35度燒酒 1.8L,冰糖500g—1kg

① 青梅泡水一晚,去澀味。然後用竹籤挑去果蒂;

② 一層梅子一層冰糖交替鋪在瓶中,並注入35度燒酒;

③ 等梅子變成琥珀色,表面皺巴巴的,就可喝了。

擴展閱讀

穴位保健,節氣養生

仲夏易犯困打盹,風傷感冒,可按摩太白穴、心俞穴等穴位

太白穴

位置:足內側緣,

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功能:補脾胃,改善脾胃功能

天樞穴

位置:腹部,橫平臍中,

前正中線旁開2寸

功能:胃腸病,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心俞穴

位置: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功能:心與神志病變,咳嗽、吐血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