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這個成語指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這個成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成語裏面的“東山”是哪座山,如今在哪裏?可能不少人就不知道了。

從字面意思理解,東山就是東面的山,而且全國各地以東南西北方位命名的山不計其數,東山到底在哪裏,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下這個成語的來歷了。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來源於東晉名相謝安,其前半生不願做官而隱居東山,後來出仕一發不可收拾,幹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聲望如日中天,名留青史。

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周口太康縣)人,出身名門望族,在陳郡謝家無人能及。他曾祖父謝纘是曹魏時的典農中郎將,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職權和太守差不多。他的祖父謝衡曾爲太子少傅,他的父親謝裒任吏部尚書,管官吏的任免等事務,相當於如今的組織部長。謝安有上面幾代人的積累,可以說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官四代。

謝安不但家世好,而且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才氣過人,不管是拼爹、拼臉還是拼才華,位居要職都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卻對當官沒多大興趣,當了一個多月的官就不幹了。謝安辭官以後就開始隱居東山遊山玩水,吟詩作對、以文會友,他的好友裏面有一個人特別出名,大家也非常熟悉,就是大書法家王羲之。朝廷多次召謝安爲官,他就是不出山。當時士人之中流傳這麼一句話:“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意思是說謝安不出來做官,叫老百姓怎麼辦呢?可見,其有非常高的名望。

謝安隱居的東山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西南上浦鎮內,南距上虞市區約13公里。上虞區位於紹興市東部,北面瀕臨錢塘江河口,隔水與海鹽縣相望。上虞是梁祝中祝英臺的故里。

在東山腳下,西邊就是紹興最大河流之一曹娥江,由南至北而流最後注入杭州灣,東山有一巨石懸伸江中,江邊有謝安釣魚臺。謝安真是會選地方,有山有水,風景秀麗而且交通便利。如今常臺高速和G104都經過這裏,可以看出此處水陸交通都很便利。

謝安在曹娥江畔的東山一直隱居到41歲,這個歲數對平均壽命不是很高的古代人來說,意味着一生至少已經走完三分之二了。相信如果不是有突發情況,他會在這裏終老,公元360年謝安爲什麼又出山了呢?關於他出山的原因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爲:謝家已經開始家道中落,謝安的祖父、父親相繼去世,弟弟謝萬因北伐失敗而被革職,謝家在朝堂之中已經沒有位高權重之人。謝安雖然不願做官,但是對家族的感情卻是不含糊的,他出山肩負着重振謝家的重任。

另一種說法是個傳說,謝安出山是因爲受一歌女的刺激。歌女李氏問謝安:“謝公,要想救國安民,必先做到什麼?”安答日:“必先積蓄其德義。”李日:“德義不厚卻想救國安邦,乃‘伏而舔天’也!”說罷,刎頸倒地,血濺花葉而死。謝安悲痛至極,抱李仰天長嘯:“安不如一個纖弱女子也,羞矣!”

反正不管什麼原因,謝安終是出山了,而且果然不同凡響。他出山後幹了幾件青史留名的大事。第一件就是擺平權勢滔天、有篡位之立之心的大將軍恆溫。恆溫曾有名言:“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這個曹操類型的奸雄,能被謝安安撫住,從東晉的角度來說,謝安維護了皇權,避免了內亂,功勞無疑是巨大的。

第二件大事就是383年以少勝多打贏了那場著名的淝水之戰,拯救了東晉。雖然前半生謝安一直隱居,但是淝水之戰後,他的權力、地位、聲望都達到人生的巔峯。因此,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就出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