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剛結束,大家剁手地開心嗎?天貓、京東、拼多多們交易額的新高,不僅讓我們看到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也看到不同圈層消費升級的需求。

  每日一淘董事長兼CEO曾斌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從一些數據來看,網購人羣中60、70後用戶佔比已經超過10%,他們也發現電商能把購買變得簡單,網上購物開始滿足他們變化的需求。而更有意思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升級到某一個點去,而是每一層級的人,一到六級城市的人都在消費升級。”曾斌表示到。

  這種多層升級、原層升級的趨勢也給生鮮電商帶來許多新的想象。

  S2S共享創業模式深入縱深市場

  此前,主打生鮮品類的每日優鮮,就孵化了一個精選美食會員制電商“每日一淘”。跟每日優鮮專注一二線城市不同的是,每日一淘就面向更廣泛的縱深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一淘在模式上並沒有“照搬”每日優鮮的玩法,而是採用基於前端社交分享+會員制、後端直採+直購的S2S共享創業模式。

  這是種既不同於農村淘寶、京東下鄉的傳統電商下鄉,也不同於盒馬等新零售的新模式。

  “社交分享+會員制”,實際上是以去中心化的社羣和豐富多樣的社交場景作爲業務發展的推動力。以前,如果是自己開一家生鮮網店,還是需要尋找代理商層層鋪貨。一旦滯銷,風險就會全砸在個人頭上。

  但在這一模式中,會員消費的同時也能對產品進行分享,把優質的零售產品信息通過社羣網絡進行擴散。這種消費者變消費商的方式,可以對產品縱深市場進行更深入的挖掘,讓產品得到更高效傳播。

  而“直採+直購”,則是讓買手直接深入產地精選好商品,降低採購和流通成本。同時藉助每日一淘平臺專業的採購體系和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解決物流與倉儲問題。

  賦能上游 解決供需雙方需求不匹配問題

  當然,每日一淘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衆所周知,生鮮電商是電商中一大重要品類。雖然國家政策大力向三農領域傾斜,消費者對綠色生態農產品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但每年的農產品滯銷卻還是會時常發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物流、倉儲技術的不足,銷售渠道缺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爲種植戶對消費者市場缺乏瞭解,從而需承擔了更多風險。

  爲了從根本上解決供應側與消費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特別是幫助到深受這種不匹配困擾的貧困地區, 每日一淘首創“四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即“打造一款特色商品,培訓一支電商團隊,幫扶一家龍頭企業,受益一批貧困家庭。”通過這一模式反哺上游,縮短農產品流通鏈路,讓種植戶不用再擔心產品不好賣。

  每日一淘與江西安遠縣合作的甜心紅薯就是一個成功的試點案例。

  過去安遠縣以臍橙爲主要農作物,但由於黃龍病的泛濫,當地人砍伐了大量病害果樹,導致經濟發展受阻。在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下,每日一淘通過多元化佈局和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總結更有市場前景的產品定位、包裝、規格和營銷方式,主動同當地種植戶討論種植優化,幫助推進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

  每日一淘發現,當前市場對紅薯這類富含膳食纖維的營養粗糧需求增加,又從當地龍頭企業處瞭解到,安遠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紅薯。加上紅薯種植期短、種植難度低,這能讓黃龍病災害中受損農戶儘快找到合適的增收方式。

  與此同時,每日一淘還通過幫助安遠縣完善物流冷鏈與倉儲設施,培訓專業電商團隊等方式,通過上述“直採+直購”的形式,讓產品的採購和流通成本控制在較低範圍內。

  過去,藉助於強大的互聯網爆款產品運營能力,每日一淘打造了藍莓、榴蓮、牛排、奇異果等月銷售額達數百萬元的明星產品,如今,它也幫助安遠甜心紅薯成爲了新的明星產品。

  而對於下游消費者而言,每日一淘保證了產品的品質,通過精細化運營與專業採購而來的優質農副產品,也讓人們能喫得更放心、更安心。

  目前,每日一淘與安遠縣的甜心紅薯扶貧案例,已被列入國家商務部、網信辦、扶貧辦的電商扶貧典型案例。這也進一步肯定了每日一淘的“四個一”扶貧模式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快速複製 爲更多貧困地區造血

  “四個一”扶貧模式另一大優勢在於其高複用性。這也意味着,在全國其他貧困地區,這一方式可以得到快速複製與擴散,讓更多貧困種植戶與養殖戶受益。解決各地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

  據瞭解,目前除了江西安遠縣外,每日一淘的“四個一”模式已與陝西周至縣、陝西洋縣等數十個貧困縣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上線近兩百款扶貧商品,近6個月來扶貧商品銷售額超過5000萬。

  不難看出,通過鏈接上游生產者、會員、下游消費者,每日一淘正在構建一個全新的“產業路由器”。這不僅是生鮮垂直電商的一次成功探索,更是對農業產業鏈的一次重構,一個共享賦能型農業經濟體的藍圖正逐漸被描繪出來。

  【關於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