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1 14:19

〔記者楊綿傑/臺北報導〕政府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首座面對除役工作的即是位於新北市石門區核一廠,而今天也於環保署進行二階環評專案小組初審,會中包括核廢料、拆除後的廢棄物都受到關注,最後專案小組要求臺電再針對可能災害風險及因應、廢棄物清除等提出資料,擇日補件再審。

已經處於停機狀態的核一廠1號機、2號機2部機組,其運轉執照分別到今年12月及明年7月,2015年年底臺電向原能會提出除役計畫,另一方面自願進入二階環評,並於2016年在環評大會中確認正式進入二階環評,去年2月完成範疇界定。

核一除役計畫將以25年分4個階段進行,前8年為停機過渡階段,接下來12年為除役拆廠階段,再後3年為最終狀態偵測階段,最後還需2年土地復原階段。相關程序包括先將用過核子燃料移置、除污作業、設備拆解、改建或新建設施、建築物拆除、土地再利用等。臺電也表示對於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將會進行嚴格管制監督,除役過程也會落實公眾參與。

對於核廢料問題,由於臺電規劃先將高階核廢料貯存在目前遭受新北市政府反對的一期露天貯存場,等到二期室內貯存場完工後,再一併全部移入,至於低階核廢料則以設置焚化爐及固化設施處理。但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認為,露天貯存一直被懷疑有土石滑落、土石流潛勢區種種風險,既然最後都是要放在室內,應該一次到位。

地方代表包括石門區公所、三芝區公所也都發聲反對設置核廢料乾式貯存設施,只要最終處置場址還沒確定之前都會反對,他們憂心當地會變成永久存放的地方。此外,在回饋金的部分,也希望臺電多多與民眾溝通,維持核電廠運轉時的水準。臺電則回應,一定要興建核廢料貯存,除役才能進行,如果要再等待二期室內乾式貯存場做好材將燃料棒移出,會有更大的風險。

歷經2小時討論,環評委員最後決議臺電應該補件再審,需補充資料包括應各就最惡劣情境發生之複合式災害,要如何因應及投入資源;廢棄物廠內堆置及環境管理規畫、規劃清除至廠外可能去化管道餘裕量可行性;更新道路交通背景調查資料;拆除工程之揚塵空氣污染防制對策;綜整及研析歷年海域生態調查資料等。

  • 核一廠目前現況。(擷取自原能會網站)

    核一廠目前現況。(擷取自原能會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