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是中國人自主建造的第一座三代核電技術水平的反應堆,多項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自主這兩個字說來簡單,但背後卻是幾代核電人的艱辛付出,《經濟半小時》記者來到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站去揭開五號機組的神祕面紗。

  中國人自主建造的第一座三代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的全球首堆示範工程進展順利

  福建省福清市的前薛村,在一個突出內陸,三面環海的尖嘴上,“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的全球首堆示範工程正在緊張建設。

  福建省福清市前薛村

  福清沿海環境多變,剛剛三月份,這裏白天的溫度已經高達三十度,但對這裏的建設者來說,這時候正是建設的黃金時期。

  福清核電廠區

  “核島”大廳,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的核心區域,眼下,核電站的反應堆和衆多關鍵設備已經安裝到位,4月份,“華龍一號”首堆就將進行不裝核燃料的冷態功能試驗,這是對機組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驗。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福清五號機組核心區域

  任何一個核工程,都要經過大量的試驗驗證來確保安全。而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二所所長,李朋洲就是華龍一號核電技術首席“試驗驗證官”, 他已經帶着團隊圍繞華龍一號開展了衆多關鍵性試驗,今天他們要給關鍵的堆內構件做流致振動試驗前的狀態檢查。

  核反應堆核心區域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二所副總工程師馬建中:我們的核心技術,就是從國外的157堆芯變成了177堆芯。

  構件上大量的小孔,今後就會對應177組核燃料組件,今後帶走核反應熱量的水流,就會從這些大小不一的孔洞流入堆芯。從157組核燃料組件變成177組,這是核電站從二代到三代的重要轉變之一,也是 “華龍一號”重要的技術革新。

  堆內構件:流量分配板

  核反應堆就好比是核電站的心臟,核燃料組件就將安裝在這些堆內構件裏面。有了堆內構件的保護,核能發電的安全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核電站真正啓動後,燃料棒在這裏發生核裂變反應,產生的高溫加熱冷卻液,從而產生蒸汽發電。到時候,反應堆裏的溫度將達到300多度,反應堆中的每一個構件必須能承受高溫、高壓、以及水流腐蝕的嚴酷環境。

  華龍一號防止堆芯融解安全技術

  中核集團福清五號機組是“華龍一號”的全球首堆,在設計研發過程中充分汲取了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採用了國際最高的安全標準,核電站可以抵禦9級海嘯地震,還能抵禦商用大飛機的碰撞。

  而更重要的是核反應堆內部的長久正常運行,所以,首堆必須按照正式運行時一比一的環境來做堆內構件流致振動試驗,用真實可靠的數據來回答安全這個問題。

  傳感器

  2000年,中國陸上核電站第一次進行流致振動試驗的時候,李朋洲就參與了,他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是給別人“打工”的,主動權都在外國工程師手中,如果自己不掌握技術,就只能國外賣給你什麼東西,就只能用什麼東西。

  從反應堆堆芯設計到燃料技術、安全技術,自己能建造一座核電站,這成爲幾代核電人共同的夢想。在穹頂下,蒸汽發生器如同堆頂結構上點綴的珍珠,它就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ZH-65型蒸汽發生器。

  在“華龍一號”提出設計建設初期,曾經跟美國談,打算購買他們的蒸汽發生器技術,價格方面談得都很順利,但是美方始終堅持一點,將來應用這種蒸汽發生器技術的核電站技術出口國外,必須經過美方同意。

  “蒸汽發生器”是核電站關鍵設備。美國、法國製造首臺三代核電蒸汽發生器用了38個月,而中國“華龍一號”製造首臺蒸汽發生器僅花了27個月。這在國際核電製造領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蒸汽發生器

  在“華龍一號”福清核電5號機組的核島內部,一座金黃色的裝置,它是整個核島內最高的裝置,被大家親切地稱爲“龍首”,附着在它四周的管線如同漂浮的“龍鬚”。

  “龍首”是指“華龍一號”核反應堆的一體化堆頂結構,它就像是一個經過高度集成的智慧大腦。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動力技術專家羅英介紹,電站換料時間非常寶貴,一體化堆頂結構的設計,換料開蓋時間由原先的40小時縮減到24小時,經濟性大大提高。

  一體化堆頂結構

  這套一體化堆頂系統就是羅英和她的團隊設計研發的,這個研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整整20年,羅英終於圓了自己的夢。

  羅英

  打造華龍一號自主燃料元件的完美“外衣”N36鋯合金首次實現規模生產

  目前,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福清核電5號機組已經實現85%的國產化,關鍵技術全部自主可控,核不同於一般的產品,凡是核島中用到的材料都要耐輻射耐高溫,比如核燃料棒的包殼材料,是一種極爲特殊的合金,爲了找到這種特殊合金,核動力院的一位專家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

  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華龍一號的核心技術就誕生在這裏。一套完整的核電站機組至少要持續工作60年,不會更換,而像核燃料組件這樣的耗材,一到兩年就需要更換。提煉核燃料的技術,中國早已掌握,但是核燃料組件的包殼材料之前中國一直都做不出來,全部依賴進口。

  N36鋯合金核燃料包殼材料

  包殼材料是一種特殊的合金,被稱之爲N36鋯合金。包殼管距離核裂變反應最近,300多度的高溫,疊加上高速的水流,還有發生裂變反應後的芯塊傳給包殼管巨大的壓力。如此特殊功能的合金,此前,全世界只有法國、美國、俄羅斯等核發達國家具備生產能力。

  爲了打破壟斷,研製鋯合金成爲了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當中核集團CF3項目副總設計師,趙文金接到鋯合金研發任務的時候,他發現可以參考的配方資料寥寥無幾。國外的配方,早已申請專利,根本拿不到具體的配比參數。

  中核集團CF3項目副總設計師 趙文金

  在1996年趙文金尋找合適合金配方的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各種符號,尋找新的配方,如同大海撈針。鋯合金裏到底有多少種金屬,每種金屬的含量應該是多少,甚至什麼溫度下添加,這些趙文金最初的時候一片茫然。在研發過程中,每一種可能的配方,都會被製作成一枚枚鈕釦錠。

  N36鋯合金鈕釦錠

  當趙文金和團隊找出了N36鋯合金型號,他們的研究已經過去了22年。現在N36鋯合金剛剛步入生產線,但趙文金已經退休了。值得高興的是,目前,中國已經實現了鋯合金包殼材料的量產。

  鋯合金真空熔煉爐

  半小時觀察:

  “華龍一號” 全球首堆中核福清核電5號機組有望在2020年建成,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路線。中國已經掌握了世界主要堆型核電站的建造、運營和維護技術, “華龍一號”也已經形成了中國自主的核電品牌,並通過出口積累了大量的海外工程管理經驗。核電和高鐵正成爲中國技術“走出去”的兩張靚麗名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