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被毛主席稱「南下幹部第一人」、 世界上最長壽的帝王、南越國第一任皇帝趙佗!

秦始皇夢想大秦帝國能夠千秋萬代,他一生都以開疆拓土為已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南爭嶺南。

嶺南,原指中國南方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區。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逐漸將越南排除在外。由於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特指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五省區。

主將屠睢濫殺無辜,引起當地人的頑強反抗,加之道長路險,補給困難,屠睢遭夜襲戰死,第一次征戰以失敗告終。

秦王朝開鑿靈渠,解決補給問題後,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並和趙佗一起率領大軍二次大舉南征,秦軍一舉掃蕩南方蠻族力量,公元前214年,將嶺南划進了大秦的版圖,為便於管理,秦始皇置桂林、南海、象郡三個行政區。

秦始皇命任囂為郡尉,統管一切,趙佗任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龍川縣令。

趙佗上任之初,採取拉、打結合,一手發展經濟,傳播中原地區先進的農耕技術、文化生活,一手鎮壓當地居民的反抗。為發展和穩定,秦始皇將大約50萬商人和因犯錯而遭到貶職的官員南遷嶺南,這些人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對象,既懲治"商人",又發展了嶺南。

趙佗又高瞻遠矚以「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為名,將1.5萬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引至嶺南,解決了秦軍士兵的婚姻大事,士兵在這開墾荒地,娶妻生子,安居樂業,這也是間始皇駕崩後秦帝國農民起義,這支部隊都沒有北上的主要平叛原因。

秦始皇千秋大夢僅二世而亡,在秦末亂世和楚漢爭霸中,各方諸侯混戰,任囂想在嶺南趁勢割據,但懼怕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威懾力,任囂僅是蓄勢待發,但此時他也已病入膏肓。

公元前208年,任囂去世,趙佗繼任。按照任囂生前面授的策略,封鎖了對外的關口,尤其是現在的韶關。然後在南海郡的各個要害部門都換上心腹,中原亂成一鍋粥的時候,趙佗趁機攻打了象郡和桂林郡,殺掉了那裡的秦軍將士,公元前204年,趙佗正式稱帝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東廣州)。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因實力所限,劉邦沒有能力武力征服趙佗,雙方相安無事,公元前195年,劉邦派使者陸賈遊說趙佗,陸賈憑藉能把稻草說成黃金的一張嘴,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並向朝廷稱臣奉貢。

劉邦死後,呂后臨朝,禁止向南越國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二國兵戎相見,漢朝兵敗,趙佗領土已達46萬平方公里,達至頂峰,與漢朝分庭抗禮。

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劉恆即位,他重修趙佗先人的墓地,設置守墓人每年按時祭祀,給予趙佗的堂兄弟們高官厚祿,同時再次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

趙佗再次被說服,決定去除帝號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覲見漢朝皇帝,接受漢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趙佗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享年103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又任4代南越王,享國95年,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武帝所滅。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一、南越往事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是秦末任南海郡尉的趙佗趁秦朝滅亡、中原楚漢相爭,各方勢力均無暇南顧之際,佔據桂林郡、象郡後,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的政權名。歷五王,享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2年冬)。漢武帝時,發軍攻佔南越。

目前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距今一百萬多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嶺南地區就有原始人類存在。先秦時,中原華夏族人將居住在今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部族,統稱為「越」,有「百越」、「諸越」等稱謂。春秋戰國時,嶺南地區與吳、越、楚等國交往頻繁。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萬大軍,分五路進攻嶺南。

秦軍雖多次獲捷,但也損失慘重,主將屠睢也陣亡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再次率軍進攻居住在今廣西地區的諸部落,同年,嶺南平定。秦始皇在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三個郡。

一名參加征戰的名不見經傳的秦軍將領趙佗,被任命為南海郡轄下的龍川縣縣令。或許所有人,甚至包括這位來自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省正定縣)的普通秦軍將領趙佗,都不會意識到,在短短的數年後,他將會成為一個割據嶺南地區王國的創建者。

趙佗塑像

趙佗長遠、深邃的戰略眼光和抱負,早在他擔任區區的龍川縣令時,就充分地展現出來。他深知,秦軍雖憑藉武力奪取嶺南,但人口的匱乏,不利於本地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於是,他上奏朝廷,從中原遷移50萬民眾至嶺南,實施「南部大開發」戰略。趙佗還很含蓄的向朝廷提出,希望能征派3萬名單身女子來嶺南,以便為將士們漿洗、縫補衣服。一向被視為粗暴野蠻的朝廷,這次竟然也很默契、貼心地征派1.5萬名寡婦和未婚女子,送到嶺南。趙佗的不凡表現,不僅在任囂等上司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很多秦朝出征官吏、將士的尊重和擁護。

公元前209年,大澤鄉起義爆發,反秦起義迅速蔓延全國。野心勃勃的南海郡尉任囂遂萌生割據的野心,對秦朝的徵召,屢屢拖延、觀望。任囂雖有雄心抱負,奈何病入膏肓,兒子們也不成器。萬般無奈下,任囂想起了趙佗,認為他堪託大任。於是將趙佗招來,命他代理郡尉,行使職權,指定他為自己的繼承人。

公元前208年,任囂去世。趙佗按照與任囂商定的策略,立即封鎖五嶺所有的交通要道,斷絕與嶺北地區及秦朝朝廷的一切聯繫。同時,將郡內忠於秦朝的軍政官員、將士或殺,或撤。在得到秦朝滅亡的消息後,趙佗於公元前206年舉兵西侵,先後吞併了桂林、象郡。

公元前204年,趙佗自稱「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廣東廣州)。

呂良偉在電視劇《南越王》中飾演趙佗

作為楚漢戰爭的勝利者,劉邦建立的漢帝國於公元前202年重新統一全國後,最初不承認南越國,且將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給長沙王吳芮。公元前196年夏,對嶺南地區鞭長莫及的劉邦,不得不採取變通政策:他派遣陸賈為使,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接受漢高帝所賜印綬,向漢朝臣服。

公元前181年,因呂后欲停止與南越國的貿易關係,引發南越國的不滿,趙佗派兵攻打長沙國。呂后聞訊後,派周灶率兵攻南越國,以示懲戒。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漢朝罷兵。趙佗自認為勢大,自稱「南越武帝」,並不斷對東邊的閩越、西邊的西甌、雒越等侵擾、蠶食。

漢文帝劉恆即位後,主動向趙佗示好:派人修葺位於真定縣的趙佗先人墓,置守墓人,按時祭祀;還命陸賈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也見好就收,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向漢朝稱臣,每年春、秋派人到長安朝覲。不過,趙佗在南越國內,繼續使用皇帝的名號、禮儀。

二、南越回歸

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此後,趙胡(趙佗孫,後改名趙昧,南越文王,在位年:公元前137年—約公元前122年)、趙嬰齊(趙眜子,南越明王,在位年:約公元前122年—約公元前113年)、趙興(趙嬰齊子,南越哀王,在位年:約公元前113年—公元前112年)、趙建德(趙興兄,在位年:公元前112年—公元前111年)相繼即位。

南越國王印璽

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福建一部、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113年,趙嬰齊去世。次子趙興繼位,母親邯鄲女子樛氏為太后。漢武帝派安國少季、終軍等至南越,勸說太后及趙興入朝。樛太后本為漢朝女子,加之與安國少季私通,她還擔憂趙興年幼,而「相三王,宗族官仕為長吏者七十餘人,男盡尚王女,女盡嫁王子兄弟宗室」,在南越國民心目中,地位、聲望遠遠凌駕於太后和王之上的南越國相呂嘉,權傾朝野,頗有不臣之心。因此,太后鼓動趙興,願意內屬漢朝,並因此與反對內屬的呂嘉屢屢爆發衝突。

南越國皇宮復原

樛太后本與漢朝使者約定,趁宴會之際,擒殺呂嘉。但因呂嘉早有防範,以重兵護衛。漢使猶豫,不敢貿然動手。雙方形成僵持之勢。漢武帝指責漢使們膽怯無能,又派韓千秋和樛太后的弟弟樛樂率兵2000人,前往南越。呂嘉得知此訊息後,先發制人,攻殺趙興、樛太后及漢使。同時派兵,消滅韓千秋部。呂嘉還擁立趙嬰齊長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

漢武帝得知呂嘉弒王叛漢的消息後,遣兵十萬,由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領,分四路南伐南越王國。公元前112年冬,漢軍攻陷番禺。趙建德、呂嘉出海西逃,被漢軍捕殺,南越國滅亡。為紀念功績,漢武帝改途徑二邑名為「聞喜」、「獲嘉」。它們成為漢朝滅亡南越,將嶺南地區納入漢朝版圖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者。不過,漢武帝將呂嘉的子孫、族人強制遷徙到今四川境內安置,「置不韋縣,以彰先人之惡」,卻令呂不韋無辜「躺槍」!

文史君說

趙佗趁秦朝末年,反秦起義風起雲湧,秦朝無暇他顧之際,割據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建立南越王國。客觀上保護了嶺南地區免受戰火毀燹,維護了嶺南地區的和平、穩定。西漢統一後,南越又長期奉行臣服漢朝的基本國策,與漢朝保持頻繁、密切的往來,促進了嶺南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為嶺南地區融入中華大家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南越國末年,統治集團內部因政見分歧而紛爭、屠殺,漢武帝調遣大軍武力伐滅南越,開疆拓土,其中雖多有齷齪、污穢的無恥交易與權力之爭,也不乏血腥、暴力的毀滅,但客觀上促進了中華大一統帝國的形成和鞏固,具有歷史進步意義。

參考文獻

1.(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2.林劍鳴:《秦漢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趙佗(約前240--前137),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50萬大軍平定嶺南(今中國廣東省、廣西省、海南省和越南北部)。

1.百越地區。網路配圖

後因屠睢濫殺無辜被當地人殺死,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至公元前214年,任囂、趙佗率秦軍平定了百越地區。

2.屠睢。網路配圖

秦在嶺南設南海郡(治今廣東省廣州市)、桂林郡(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市西南)、象郡(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3郡。任命任囂為郡尉負責管理,任命趙佗任龍川(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縣令。3.秦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網路配圖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為防止秦末大亂的戰火南延,加強對嶺南的控制,趙佗封鎖嶺南。不久,任囂病亡,趙佗令南嶺各關口的軍隊據險防守,並藉機殺了秦朝的南海郡官吏。4.任囂。網路配圖

公元前204年(一說是公元前203年) ,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都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公元前203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南越國疆土北至南嶺(今廣東省北部、廣西省北部和江西省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省,雲南省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省南部)。5.趙佗。網路配圖

公元前202年,劉邦歷經4年楚漢戰爭統一中國,建國號漢,定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史稱西漢。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化西漢中央政權。公元前195年,趙佗臣服西漢中央政權,被封為南越王,成為西漢的一個藩屬國。西漢和南越國互派使者,互相通市。中原地區的漢文化和先進生產技術得以進入南越,嶺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6.南越國。網路配圖

公元前181年,趙佗宣布脫離西漢,自稱南越武帝。並出兵攻打西漢長沙國,與西漢對立。公元前179年,在漢文帝的努力下,南越國對外去帝號。並再次稱臣西漢,與西漢保持和平關係,維護了嶺南的社會穩定。

7.趙佗塑像。網路配圖

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葬於番禺。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西漢朝所滅。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揭竿而起相繼革命,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烽火連連。而就在這個時候在南方的嶺南卻出現了一個名喚「南越」的小國,這個小國的皇帝叫趙佗。

(南越王趙佗雕像)

首先我們來看看趙佗其人:

趙佗(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原為秦始皇時期秦國將領,後來奉秦始皇之名南下嶺南攻打百越,在秦始皇去世之後秦朝大亂之時,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趙佗本人也就成為南越國歷史上第一代皇帝。

趙佗奉秦始皇之命南下攻佔百越。

公元219年,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討伐嶺南,這就開啟了趙佗與嶺南的緣分。秦始皇時期,強大的秦國橫掃六國,就連擅長打仗的匈奴人在聽到秦軍的名號之後都會聞風而逃。其次秦始皇有很大的凝聚力,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願意為他賣命。趙佗得到秦始皇的信任,讓他率領50萬大軍南下攻打百越,並把攻佔下嶺南之後的治理權力全部授予了趙佗,這種信任對於趙佗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秦始皇)

趙佗在百越的功績:

趙佗也沒有辜負秦始皇的厚愛,攻下嶺南之後,他採取了很多功在百越百姓的政策。

1、在嶺南設置了郡縣,他採用「和輯百越」的政策,安撫和緩和了才經過戰亂的百越人民的仇恨情緒。

2、鼓勵秦軍將士和百越當地的女性通婚。

3、上書秦始皇,請求將一部分中原遷移到百越,並把中原先進的文華傳入百越,加強南越人民與中原的文化交流。

被秦始皇如此信任的趙佗為什麼會割據南越建國稱帝呢?

秦始皇去世之後,幼子胡亥在權臣趙高的協助之下成為秦二世,但胡亥實施了暴政,弄的天下民不聊生,各路英雄揭竿而起紛紛起義來反抗秦二世。當時的中原大亂,逐漸形成了項羽和劉邦楚漢相爭的局面。趙佗為了保持嶺南地區的穩定,就在南越各處設置了層層關卡,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中原大軍的入侵,同時也保存了秦國的國土。

此時的秦王朝百病纏身,滅亡的徵兆十分明顯,如果趙佗發兵支援秦朝,那麼百越地區勢力就會死灰復燃,趙佗這些年在百越的苦心經營將付之一炬。何不靠嶺南地區獨有的地形自立為王,於是趙佗便率領自己的大軍攻陷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南越國,自己也當上了南越的皇帝。

(漢高祖劉邦)

趙佗又為何被劉邦封王?

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最終以劉邦獲勝而告終。後來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在經過一些列改革之後,中原地區又回到了穩定的局面。為了實現國家的大一統,劉邦派遣使者到南越國規勸趙佗投奔大漢。趙佗迫於西漢的強大,就同意臣服劉邦,被劉邦封為南越王。


要了解秦將趙佗是如何在南越國稱帝的過程,就必須提到另一個關鍵人物任囂。秦始皇第一次平定嶺南受挫後,第二次派往嶺南的大將就是任囂和趙佗。平定嶺南後,為了進一步控制嶺南地區,秦始皇設置了南海尉掌管嶺南地區的軍政大權。任囂就是第一任南海尉,而趙佗則是任囂治下龍川縣縣令,深得任囂器重和賞識。

鑒於嶺南地區偏居東南一隅,中央朝廷的控制力有限,且南海尉掌控了戍守嶺南地區50萬秦軍,出任南海尉後的任囂便有了割據一方的想法。沒幾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致使秦王朝陷入混亂狀態。中原各方勢力互相角逐,無暇關心嶺南。任囂意識到這是天賜良機,無奈此時的他已病入膏肓,無力將計劃付諸行動。在臨終前,他將趙佗找來,面授機宜,並假傳聖旨授予趙佗南海尉一職。

繼任南海尉的趙佗展示出過人的政治韜略,他通過一系列手段剷除不聽從號令的秦吏,而由自己的心腹出任郡守、縣令、長史等職,牢牢控制了嶺南三郡的軍政大權。掌權後的趙佗迅速組織軍民築城,加強嶺南的防禦力量。在趙佗的主政下,他消除了內部越人的反抗力量,實現了嶺南地區的統一。

當嶺南地區實現統一之時,中原地區各股勢力還在互相角逐。等到劉邦平定中原時,趙佗已經建立南越國,並自稱南越王了。劉邦一時又無力量進攻南越國,只能承認既定的事實,封趙佗為南越王。


簡單來說,趙佗手裡有兵。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制王朝,輝煌一時卻二世而亡,在秦末亂世和楚漢爭霸中,中原一片混亂,各方諸侯混戰,人們所注意到的,是在中原指揮著千軍萬馬往來廝殺的項羽、劉邦,以及他們身後的謀士、將領。

或許會有人因為數十年後匈奴的崛起而去關注一下北方,但少有人知道,在南方,有一雙眼睛在密切地注視著中原。這雙眼睛的主人,就是趙佗。

趙佗大概生於前240年,在秦滅六國的戰爭後期加入秦軍,不過沒立過什麼大功,他的一切榮耀,都來自於南方。

在攻滅楚國以後,秦王政一邊派兵進攻剩下的燕齊兩國,另一邊派兵南下,準備攻取楚國以南的百越之地。

百越是中原對南方沿海諸部落的總稱,包括從今天江浙一帶沿海一直到越南北部的廣闊土地上的居民,百越內部可分為東越、閩越、南越、西甌、雒越等部分,他們並非未開化的原始人,在戰國時期,百越地區已經出現了方國文明,雖不如中原先進,但也絕不算原始。

正是因此,秦軍進攻百越的過程並不算太順利,第一次由屠睢率50多萬大軍出擊百越,雖然拿下了東越和閩越,卻陷在了今天的兩廣地區,一是因為這裡遠離中原,秦軍補給困難,直到秦朝修建靈渠成功,運輸問題才得以解決;二就是當地居民的反抗和屠睢的失策,最終屠睢遭夜襲戰死,秦軍傷亡慘重,副將趙佗率殘部退回秦朝。

秦始皇自然不是輕言放棄之人,他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再次率領大軍平定越地。經過四年努力,到前214年,嶺南終於還是划進了秦朝的版圖。

既然成功佔領,自然需要好好治理,秦朝立刻將嶺南之地劃分為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在嶺南駐留大軍,並向那裡移民。

三郡之中,南海郡最為重要,乃是嶺南地區的中心,南海郡治在番禺(今廣州),任囂任郡尉,統管一郡的政治、軍事、監察。南海郡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其中龍川又最重要,趙佗就被任命為龍川縣令。

趙佗在龍川築城闢地,建立辦公地點,開始對轄區的治理。嶺南初定,原住民還很不甘心,趙佗一手拿大棒,一手扔蘿蔔,既用武力壓制越族以防他們反抗,又採取「和輯漢越」方針,極力安撫越族。他勸導駐守的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漢越同化,同時鼓勵移民與越族交流,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和技術。

就這麼過了幾年,前210年,秦始皇駕崩了,秦二世繼位,由於統治失策,秦朝很快出現了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六國貴族趁機復起,互相交戰,最終秦朝滅亡,之後又是楚漢相爭,中原陷入戰亂,無人顧及嶺南地區。

在秦朝行將滅亡之前,嶺南地區的長官任囂病倒了。臨終前,他把趙佗召來,闡述了自己立國的謀劃,可信他命不久矣,謀劃不能實施,只能交給趙佗來完成。他當即向趙佗頒布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一再囑咐他嶺南立國的地理優勢。

不久,任囂病亡,趙佗立即以防止北兵侵犯為由下令,封鎖五嶺的四關——橫浦關、誆浦關、陽山關、湟溪關,並斷絕四條進入嶺南的道路,開始構築捍衛番禺的三道防線。嶺南的官吏群龍無首,又收不到皇帝的指令,只得照辦,嶺南因此與中原隔絕。

趙佗暫時穩住局面後,就開始大換血,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全部換成他自己的親信,完全控制住南海郡,遙控桂林郡和象郡。

前203年,趙佗眼見秦朝滅亡,出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漢越兩族士民的擁戴下,他建立了南越國,以番禺為王都,佔地千里,自稱「南越武王」。

次年,劉邦取得了楚漢爭霸的勝利,稱帝建立了西漢。由於多年戰亂,西漢國力衰弱,百姓生活困頓,並不具備大規模對外擴張的資本,同時劉邦忙於對付國內的異姓諸侯王,在北邊被匈奴一頓揍之後,他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與民休息才是西漢所需要的,所以以免對匈奴和親,以免派使者出使南越國,目的都是為了籠絡,讓他們跟漢朝保持和平關係。

所不同的是,劉邦時期的匈奴處於鼎盛狀態,軍事實力較漢朝為強,漢朝無法做出居高臨下的姿態,可南越國實力不如漢朝,劉邦還是很樂意讓趙佗俯首稱臣的。

在漢朝使者陸賈的勸說下,前195年,趙佗接受了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並向朝廷稱臣奉貢。此後,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屬國,與漢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一片和平景象。

劉邦死後,呂后臨朝,漢朝開始和趙佗交惡,呂后甚至下令禁止向南越國出售鐵器等(類似於今天的制裁)。之後,雙方關係持續惡化,呂后還派軍攻打南越國,但由於士兵水土不服,連南嶺都沒越過去,軍隊就無奈退了回來。

趙佗也不是吃素的,來而不往非禮也。他直接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並出兵攻打長沙國(漢朝的諸侯國),不過這只是給個教訓,趙佗沒想吞併長沙國,佔領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就撤軍回國。

接下來,趙佗開始四處用兵,一方面向漢朝顯示軍威,另一方面也為了擴張領土。時間不久,周邊的閩越、西甌和駱越都紛紛歸屬南越,南越國領地範圍擴張至頂峰。趙佗也開始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與漢朝分庭抗禮。

前179年,呂后死後,漢朝中央亂了一陣,才選出漢文帝劉恆即位。漢文帝即位不久,就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的墓地,並給趙佗的族人賞賜了官職和財物,向趙佗展現自己的誠意。接著他又令陸賈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

陸賈到了南越後,向趙佗曉以利害,趙佗再次被說服,去除帝號復歸漢朝,南越國又成了漢朝的屬國。此後一直到漢景帝時代,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定時派人到長安朝見漢朝皇帝。但是在南越國內,趙佗仍然是皇帝,只不過名號不是皇帝而已。

前137年,趙佗去世了,享年超過一百歲,葬於番禺。


趙佗這個人物在歷史上非常有傳奇色彩,他曾是兩廣及越南一帶的「拓荒者」,在嶺南相當有名氣。趙佗出生地有據可查,就是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常山趙雲趙子龍和趙佗是老鄉。趙佗並非皇親貴胄,而是由文官轉武將,後憑藉赫赫戰功,一點一點熬出頭,最終創立了南越國,成為第一代「南越王」。毛澤東稱趙佗是中國歷史上的「南下幹部第一人」,香港、澳門也是由此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公元前216年,主將屠睢在戰爭中被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再次進攻廣西地區的百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嶺南的大業,隨後設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三郡,整個嶺南正式納入了大秦的疆域。

任囂被秦始皇任命為郡尉,統管南海郡治,南海郡治所設在番禺(今廣州),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委趙佗任龍川縣令。趙佗上任後,採取「和輯百越」的民族政策,同時上書朝廷,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促進漢越同化。

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死時,指定趙佗接替南海郡尉的職務。而此時,秦始皇已死後,秦二世繼位,中原大地暴發陳勝吳廣起義,劉邦和項羽「楚漢相爭」,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亂狀態。

趙佗趁秦王朝內亂自顧無暇之機,以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為名,藉機殺了秦王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公元前203年,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關閉嶺南馳道,自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也就是南越國的第一代皇帝。當時南越國的的地盤已經囊括今天中國的廣東、廣西兩省區的大部分地區,福建、湖南、貴州、雲南的一部分和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中原大戰中勝出,建立大漢王朝。因兵亂多年,百姓生活勞頓困苦,劉邦決定不用軍事剿滅的方式來對付南越國。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接受冊封歸化中央政權。公元前195年,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南越王」冊封,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並向朝廷稱臣奉貢。

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如今在南越當地,很多人仍供奉著趙佗的雕像,將他當成是他們的祖宗,可見趙佗在當地的影響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1949年9月29日新中國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曾問過準備前往廣東主持工作的中共前內政部長曾山同志:「你知道趙佗這個人嗎?」,曾山回答不知。毛澤東微笑著說:「不知道趙佗是不行的!……他可是中國歷史上的南下幹部第一人哦!」。

越南史學家黎嵩贊對趙佗的評價:「趙武帝乘秦之亂,奄有嶺表,都於番禺,與漢高祖各帝一方,有愛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懾乎蠶叢(安陽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結人心,教民耕種,國富兵強……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注點評。


要說這個趙陀還得從秦始皇時期開始說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派了兩路大軍出征。

一路是由大將蒙恬帶領三十萬大軍,北上抗擊匈奴修建長城,當然蒙恬所帶著的這支軍隊,

基本上被後來的項羽給消滅殆盡了 。

另一路軍隊由主將屠睢帶領,趙佗為副將。

兩人開始率領五十萬大軍去平定當時的嶺南地區。

到了嶺南地區由於屠睢太囂張,和當地的土著居民有了矛盾爭端。

他這個主將仗還沒怎麼打,就被當地的土著給殺死了。

沒辦法,秦始皇不得不重新派一個主將繼續去平定嶺南。

這次秦始皇派去的是一個名叫任囂的大將。

任囂這個人十分的了得,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將軍。

他帶領著秦始皇給他的這五十萬大軍,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平定了整個嶺南。

這件事報到朝廷之後,秦始皇大為高興。

秦始皇下令在嶺南設立了南海郡 (今廣東省)、桂林郡(廣西省)和象郡(今越南北部領土)。

任囂因平定嶺南有功,被秦始皇封為南海郡尉。

任囂在南海郡上任後,為了方便治理這些地區,他又設置了博羅、龍川、番禺、揭陽四個縣。

而當年的這個趙佗就做了龍川縣的縣令。

到了二世統治的時期,中原大亂。

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各地的起義軍都開始加入到了反秦的大營當中。

這時候的全國只有嶺南地區是相對安全的。雖然戰火暫時燒不到嶺南來。

但是,任囂一直都在密切的關注著中原的動向。

到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第二年,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任囂得了重病。

如今中原已經大亂了,病重的任囂發現大秦政府根本無暇管理他所在的這個嶺南地區了。

為了避免再次戰亂,任囂就想在當地找一個比較賢明的人來接替自己位置。

可是,令他頭疼的是,諾大的一個南海郡,竟然找不出一個像樣的人才來。

頂尖的人才雖然找不到,一般的人才還是有的。

實在沒辦法,那也只能從矬子里挑將軍 了。

這時候龍川縣的縣令趙佗就被任囂選中了。

任囂在病危前把趙佗叫到他的跟前,交代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給他。

任囂告訴趙佗:「如今中原大亂,我們南海郡這個地方面山靠海 ,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

「等我死後,我就把整個南海郡交到你的手裡,到時候你就可以把通向中原的各個關口給封鎖住,不給他們往來了。」

「這樣中原大亂的戰火也就燒不到這裡來了。」

「關口關閉後,你就可以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了。在建立國家之前,你最好也把桂林郡和象郡給兼并了,這樣整個嶺南地區就都在你的統治範圍之內了。」

任囂交代完這些後事之後,也就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說完這些,沒過多久,任囂就死了。

任囂死後趙佗開始按照任囂吩咐的來實施了,趙佗先是把秦朝派來南海郡任職的官員,找了個借口給殺掉了。

殺掉秦朝派的官員之後,他立馬又讓自己的心腹接替了這些位置。

然後又下令把通向中原的各個關口給封鎖住。

就這樣任囂打響了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的戰爭。

桂林郡和象郡的守將基本上都沒有什麼能力,和趙佗打仗當然是敗多勝少的。

趙佗的地盤一點點的擴大了起來,經過五年激烈的內戰。趙佗終於統一了整個嶺南地區。

統一嶺南之後,趙佗開始自稱為南越武王。這就是南越王的來歷。

到了劉邦稱帝後,派了陸賈去說服趙佗歸順漢朝,趙佗自知不是劉邦的對手,他就向大漢稱臣了。


南越王國的建立者趙佗本是秦朝駐南海郡的一名官員。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開鑿靈渠,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以靈渠的水運,大舉南征。秦軍一舉掃蕩南方蠻族力量,平定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三個行政區。然而,就在平定嶺南後四年,秦始王死在東巡途中,緊接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大亂,中原逐鹿,英雄紛起。遠在南嶺以南的南越,很快便脫離中國的版圖。

當時任南海郡軍事長官的任囂,是個胸有大志之人,見秦國內政混亂,天下英雄崛起,也想藉此時機,在南方有一番作為,割據自立,獨霸一方。

可惜任囂年老,體弱多病,最後竟卧床不起。臨死之前,他喚來了心腹之將,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交待後事。任囂認為,自陳勝起兵,天下豪傑紛起,南海之地雖然僻遠,恐怕也會被戰火波及。最好的辦法,是隔絕通往北方的道路,避免戰爭影響到南方,然後靜觀中原戰局的變化。他對趙佗說,南海郡北有五嶺山脈,地勢險峻,而且東西數千里,與中原隔絕。北方有變,可自立為國。

在南海郡諸官吏中,任囂只看好趙佗,認為他才能突出,只有趙佗能接任自己的位置,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任囂去世後,根據他的遺命,趙佗繼任南海郡軍事長官。

任囂並沒有看錯趙佗,趙佗確實是有本事的人。他一上任,首先阻斷通向北方的通道,派重兵把守,斷絕與中原的聯繫,南海郡實際上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公元前207年,短命的秦朝滅亡。遠在南方的趙佗得到消息,更加有恃無恐,便出兵攻打桂林、象郡,吞併這兩個地方。此時,趙佗已經完全掌握了嶺南地帶,便宣布獨立,自立為「南越武王」。

漢王朝建立後,前196年(高帝十一年),高帝劉邦考慮到南越還沒有臣服,便派陸賈出使南越,打算封趙佗為「南越王」,使南越國成為漢帝國的藩國。

陸賈是一介文人,他的口才非常好,鐵齒銅牙,連劉邦都不得不佩服。當趙佗聽說漢帝國使者到來,擺出一副妄自尊大的架式,大模大樣坐在堂上,頭上不戴冠,衣服鬆鬆垮垮的,露出胸膛,兩腳張得大大的,就是一派南蠻的樣子。

陸賈大聲喝道:「足下本來是中國人,父母的墳墓都在真定,現在居然自甘淪為南蠻,盡喪中國人的風俗,想憑藉區區南越之地,與帝國天子抗衡,我看足下要大禍臨頭了。」

趙佗大驚,謝道:「我在蠻夷地呆得時間久了,差點忘了中國的禮義。」

陸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天花亂墜地談起大漢天子劉邦如何在短短几年內,打敗強秦與西楚霸王,平定海內。這麼偉大的事業不是人力所以達到的,分明是天意所屬。他向趙佗表示,大漢皇帝憐憫百姓受戰爭之苦,不想對南越用兵,只希望授予南越王印,互通使節。倘若南越不願臣服,大漢將遣偏將率十萬雄師南下,到時取南越易如反掌。

趙佗不吃這一套,問陸賈:自己與蕭何、曹參、韓信相比,誰的本事大。

陸賈聰明得很,答說,足下的本事似乎要大點。

趙佗聽得很舒服,又問,自己與大漢皇帝相比如何。

陸賈答說:皇帝討暴秦,誅強楚,一統中國,繼承五帝三皇的偉業,國土廣袤,人口眾多,萬物殷富,自有天地以來所未曾有。足下不過數萬人馬,還都是蠻夷之輩,國土皆是崎嶇山地,比不上漢帝國的一個郡,跟皇帝有什麼可比的!

趙佗自嘲說:我沒在中原起兵,只好在此地稱王,倘若我居住中原,未必不如皇帝呢!

陸賈能說會道,趙佗留他住了好幾個月,日夜飲酒,暢談天下大事。他向趙佗曉以利害,勸他早日歸附。趙佗被感動,於是自願稱臣,歸附漢室,接受「南越王」大印。這樣,南越國就成為漢帝國的一個藩國。

直到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發動南征,南越存活九十三年後滅亡。


趙佗生於公元前240年,恆山真定人。秦滅六國之後,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守長城,抵禦匈奴,又派屠睢和趙佗率領五十萬平定嶺南。

這五十萬大軍分成五路,分別駐紮於鐔城,九疑,番禺,余干,南野。屠睢率三十萬秦軍與越人作戰,打了三年沒有成功,屠睢最後戰死,秦始皇就在嶺南設了三郡,分別是南海郡,象郡,桂林郡。

其中南海郡的郡守是任囂,南海郡下有番禺,龍川,博羅,四會四個縣,其中趙佗是龍川縣令,秦軍就在嶺南傳播了中原文化,還讓秦軍士兵在嶺南娶妻生子。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都紛紛相應,他們一起滅掉暴秦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再後來就是項羽與劉邦的四年的楚漢相爭。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任囂病重,他把趙佗叫來,任命他為新的南海郡守,他對趙佗說,現在中原大亂,而嶺南地區靠山臨海,只要把守著嶺南的各個關口要塞,不讓中原的軍隊進入,那麼就可以自立為王了。

任囂死後,趙佗就把原來秦設的官吏全都換成了自己人,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趙佗率軍吞併了桂林郡與象郡,建立了南越國,以番禺為都,趙佗就是南越武帝。

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國,勸說趙佗能夠歸附漢朝。趙佗接見了陸賈,開始的時候,趙佗對陸賈十分的傲慢,陸賈就說趙佗是中原人,他這樣子做是忘本不講禮節。

然後陸賈跟趙佗講了楚漢相爭,項羽是多麼的強大,最後還是被劉邦給滅掉了,漢朝是比南越國要強大很多,如果南越國執迷不悟的話,那麼就後悔莫及了,趙佗一聽,是這個道理,就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起身向陸賈道歉。

趙佗就問陸賈,他跟蕭何曹參韓信這些人比起來怎麼樣,陸賈說,你會更厲害一些。趙佗聽了十分的高興,他繼續說,那如果跟漢高祖劉邦比起來呢?陸賈說,那遠遠比不上的。

趙佗很滿意陸賈的回答,然後說他願意接受南越王的稱號,向漢朝稱臣。陸賈回去跟劉邦彙報,劉邦也很高興,任命陸賈為太中大夫。

劉邦死後,呂后稱制,呂后下令禁令向南越國出售鐵器和其他物,趙佗一氣之下,就脫離了漢朝,重新稱南越武帝,還派兵攻打了長沙國。

呂后去世後,漢文帝繼位,他想修復與南越國和趙佗的關係,就派人修葺了趙佗祖先的墓地,還讓人每年祭祀,還厚待了趙佗在漢朝的親人。

漢文帝又派陸賈再次出使南越國去說服趙佗歸漢,陸賈對趙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次成功說服了趙佗歸漢。趙佗生於公元前240年,死於公元前137年,享年104歲。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滅了南越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