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朋友帶着自己最近認識的一個男生來參加我們朋友之間的聚會,大家一起玩遊戲聊天喫飯,看着看着我就覺得不對勁了,把我朋友叫過來,找了一個安靜的地方問她:你喜歡這個男生?喜歡他什麼?

  她說也沒想好要不要在一起呢,我就是覺得這個男生比較貼心細膩吧,最近有點想找個小男人相處一下,這不是正在考察嘛。

  我說小男人和媽寶男不一樣啊,你這不是找了一個媽寶男嘛,你不信你接下來相處就知道了,我們這麼多年的朋友我不可能騙你的。

  媽寶男是很容易觀察出來的,雖然他們可能會有一個“孝順”和“細膩”的面具,但是總是會在一個十分致命的地方露出來破綻——沒有獨立意識,毫無主見。

  這個男生就是這樣的表現,一到了選擇的時候,或者是別人和他聊天的時候,他都會眼神慌亂,不由自主的看向自己的女朋友,甚至還需要女生過去給他解圍

  ——這是他過往形成的習慣,一旦需要展現他自主意識的時候,他都會習慣找一個人來幫着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他的媽媽不在,我朋友就成爲了這個替代品。

  而且在聊得深入的一些,涉及到三觀之類的問題的時候,他開口一定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家裏(我媽)和我說......”

  我觀察了半天都沒聽到一句:我覺得。

  如果你身邊有個媽寶男,這樣的兩個經典表現你一定會看到:

  1. 他們毫無主見可言,總是在尋求別人的意見和領導,而且特別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和意見帶走

  2. 在他們的言論之中,涉及到觀唸的問題的時候,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述自己家人給自己的影響和期望,很少涉及到自己的選擇。

  當然,雖然“媽寶男”常見的特徵都是對母親唯命是從的男性,但實際上這個概念可以擴充到其他情況

  ——當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學會合理地樹立自己的個人意識,不懂得表達自己獨立的思想,出現什麼問題都是尋求別人的幫助並且希望別人能對自己負責的時候,我們往往都統稱這樣的人是“媽寶男”。

  他可能成長在一個十分壓抑和強勢的原生家庭當中,在他成長的過程之中,一定有某個長輩或者很多長輩給他強加過違揹他意志的事情,在高壓之下,他漸漸放棄了反抗和思考,變成了一個毫無主見任人擺佈的人。

  和這種人打交道是一個很讓人鬱悶的事情,因爲當你們確立關係,或者是未來建設家庭的時候,你們兩個人就應該是獨立的一個存在了,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強勢的原生家庭回來頻繁插手幹預你們的事情,而應該幫着你們小家庭說話的他卻站在一邊不敢發聲。

  就像不少家庭當中婆婆對着小夫妻的生活習慣,關係處理,甚至是小家庭的裝修風格指手畫腳,妻子受盡了委屈,但是丈夫卻在一邊無動於衷——因爲在丈夫看來,這一切都是“咱媽也是好心”,甚至他還會爲了維持這個秩序來打壓你,說你不懂事或者是不孝順。

  媽寶男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你和這個人在一起,你不是找了一個同舟共濟的伴侶,而是找了一個隨時都可以向你開槍的“叛徒”。

  當然,就像我說的:他們剛開始的面具是很有迷惑性的,不管是“小男人”,還是“貼心”,亦或者是“溫柔”......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前期的時候能夠吸引人的品質。

  就怕你一開始沒有認出來,結果後知後覺的發現身邊人是個媽寶男,這個時候你要是想調教和自救,就比較麻煩了。

  一個核心的思路就是以柔克剛,你對比一下實力差距你就知道不一樣了:

  一個是伴隨了他幾乎整個成長經歷,他言聽計從了多少年的BOSS;

  一個是初來乍到,還沒站穩腳就要爭奪江湖地位的你。你覺得這個事情,正面衝突合適嗎?

  最重要的還是引導,你要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他植入一個心理暗示:你來拿主意,我聽你的,你說了算,我支持你。

  一個人長期生活在受到鉗制的隱形下,或多或少心裏面還是有不滿,或者想過抗爭的,他不抗爭往往是因爲沒有支持者以及沒有自信。

  你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直讓他開始做主,培養他的自信,鼓勵他自己拿主意,漸漸地他就會開始享受這樣的感覺。

  一開始可能只是小事,但是小事總會形成習慣,先從買什麼去哪裏,再到兩個人今後怎麼發展,甚至再到給你的事情出謀劃策......

  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隻要這個過程可以走完,你都不需要正面和他的原生家庭發生衝突,他自己都會開始對抗來自那邊的壓力。

  我們想一想,身邊的男生是不是這個樣子:原來什麼事情都是聽家裏的,但是有了女朋友之後漸漸地開始學着對女朋友負責。

  負責多了之後,當家裏人再強加什麼意志給他的時候,他就開始憤怒了: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那些男生的女朋友出面了嗎?沒有,但是男生在這過程當中已經覺醒了。

  以上,篩選的方法告訴你了,改造的方法告訴你了,但是我還是真心的希望你能在一開始就把媽寶男屏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