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報》第145期 美術新聞

  本期話題

  藝術,望向那些“星星的孩子”

   專題策劃 劉尋美

  【編者按】11年前的4月2日,由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了“世界自閉症關注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人類在對自閉症(Autism)的關注和認知上,踏出了新的一步。這沉重的一步絕不意味着同情與憐憫,而是飽含着理解的呼喚。至今,自閉症仍被認爲是一種“疑症”,其病因尚未能明確,自閉症兒童被稱作“星星的孩子”。而通過藝術進行干預和治療,即藝術治療(Art Therapy),成爲了撫慰該症患者,乃至干預、治療多種精神疾病和心理創傷的一種方式。

  本期,我們關注“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亦關注藝術治療的歷史與案例;我們關注那些“星星的孩子”們小小的、又大大的靈魂,亦關注那些被誤讀的概念。我們呼籲您,偶爾擡頭望向星空,望向那些“星星的孩子”。

  本期導讀

  當你望向“星星”,“星星”或許也在回望着你

  劉尋美

  德國的美育融合教育

  肖瀟

  一千個自閉症兒童,就有一千種不同的症狀——徐光興教授談自閉症兒童藝術治療

  訪談嘉賓:徐光興採訪記者:劉尋美

  藝術治療小史

  聶槃

  藝術治療(Art therapy)是一種用於治療的創造性表達方式,源於藝術和心理治療的交融。藝術治療過程主要包含作爲治療的藝術創作本身,以及由此產生的醫生與對象的互動交流。廣義的藝術治療包含多種藝術手段,如繪畫、戲劇、音樂等。狹義的藝術治療指涉以繪畫爲主的視覺藝術治療方式,包括雕塑、攝影和數字藝術等途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旺茲沃思一家醫院中的藝術治療

  人類很早就已意識到藝術活動蘊涵着治療的作用。比如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以及亞里士多德都曾提到過音樂的心靈“淨化”功能。千百年來,人們藉助詩歌、繪畫、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潛移默化地發揮着緩解精神痛苦和抒發情緒的作用。

  理論化系統化的藝術治療,其源頭可追溯到18世紀後期在對精神病患者的“道德療法”(Moral treatment)過程中所用的藝術手段。而作爲一門獨立學科的藝術治療始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洲,主要受到弗洛伊德和榮格兩位心理學家的影響。精神分析法是藝術治療的早期形式之一。彼時,治療師常採用“移情”方式,分析患者隱含在藝術創作中的象徵性自我表達,揭示潛意識中不易被發覺的部分,釋放其被壓抑的情緒與慾望。受他們理論的啓發,人們逐漸認識到藝術治療的巨大潛能。此後,藝術治療開始蓬勃發展。

  1942年,英國藝術家阿德里安·希爾(Adrian Hill)創造了“藝術治療”一詞。希爾在療養院進行結核病恢復時發現了繪畫的治療功效,於是開始向病友們教授繪畫和推薦藝術作品,以幫助恢復。後來希爾與英國紅十字會圖書館合作,向更多病患講解和傳播其理念,其中包括因二戰遭受心理創傷的士兵們。透過繪畫呈現這些傷員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情感與衝突,有助於其恢復。

  “英國藝術治療之父”愛德華·亞當森

  此後希爾同醫生兼藝術家愛德華·亞當森(Edward Adamson)將藝術治療的方法引介到精神病院。亞當森是英國一家精神病院——尼德涅醫院(Netherne Hospital)的藝術治療項目小組成員,並在1946年到1950年間獨自領導該項目。直到1981年退休,亞當森在尼德涅醫院一直從事藝術治療的實踐工作。三十多年間他使得數百人藉助藝術表達自我而病癒,共創造了約6萬件作品,包含繪畫、陶瓷、雕塑等形式。因爲亞當森的貢獻和先驅作用,他被稱爲“英國藝術治療之父”。經過這一系列動作,藝術治療在英國逐漸壯大,“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BAAT)也於1964年成立。

  “美國藝術治療之母”瑪格麗特·南姆伯格

  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亦開始了藝術治療的探索。

  1958年,被譽爲美國藝術治療之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瑪格麗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爲藝術治療作出了最早的定義,她認爲“藝術創造過程是無意識與意識之間的橋樑,藝術可將內心世界投射爲視覺現實”。作爲弗洛伊德與榮格的追隨者,南姆伯格將藝術融入心理治療之中,以探索潛意識的奧祕。

  在南姆伯格及其他早期探索者,如藝術家伊迪絲·克雷默(Edith Kramer)等人的推動下,藝術治療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併成爲全球藝術治療之重鎮。1960年“美國音樂治療學會”成立,1961年該領域的權威理論雜誌《美國藝術治療雜誌》創建,1965年“美國舞蹈治療聯合協會”成立。1969年全國性的專業組織“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ATA)成立,該協會負責協調全美的藝術治療項目,組織年度的學術研討會。這標誌着藝術治療作爲一種心理療法的地位得到確立,可謂美國乃至全世界藝術治療發展的里程碑。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官網截圖

  在教育層面,藝術治療在美國高校中也迅速得到推廣。早在上世紀70年代,著名的芝加哥藝術學院便首先開設了藝術治療的碩士課程。之後,很多美國大學相繼跟進,設立了相關的課程和項目,並授予相應的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現在全美已有27個得到認證的藝術治療碩士點。而英國的藝術治療教育也覆蓋了本科和碩士階段,研究生層次的藝術治療教育繼續細分,並得到英國健康部門(NHS)的認可,畢業後可在醫院、心理診所或其他社會機構從事藝術治療的相關工作。

  隨着藝術治療的不斷髮展,其面貌也有所變化。一方面在於治療方式的拓展,此前的故事療法、雕塑療法、戲劇療法等已日趨成熟。科技進步又催生出更新的療法,比如影視療法,即利用先進的影像藝術來營造逼真情境,增強治療效果,而VR、AR等最新技術作爲藝術的載體也開始見於心理治療方案之中。另一方面是治療生態的改變,比如藝術治療小組的出現,突破了早期常見的醫生和患者的“一對一”模式。再者,治療的場所由先前公共的、中性的場合如醫院等逐漸過渡到更爲日常、私密的生活域所,例如私宅。

  從美國藝術治療協會關於藝術治療定義的更新也能發現這種變化的趨勢。協會在上世紀80年代對藝術治療所下的定義是:“藝術治療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和溝通機會。”當下則將其定義爲:“一種綜合的心理健康和人類服務學科,通過積極的藝術創作和應用心理學理論,豐富個人、家庭和社區生活。”可見,藝術治療已從主要關注對象個體延展到其與周邊環境的有效互動。

  戰爭地區孩子的作品

  目前,藝術治療在歐美已相當盛行,比如美國就有百餘家專業的藝術治療組織。藝術治療被廣泛應用於教育與心理領域,在醫院、監獄以及學校、養老院等機構日益普遍,有效針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礙也不斷增多,比如精神分裂症、自閉症、抑鬱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治療對象包含智力障礙者、成癮患者、性侵患者、癌症患者等,涵蓋孩童到老人的各個年齡層。

  藝術治療在國際範圍也發揮着日趨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爲災難親歷者的重要心理輔助方式。比如針對敘利亞難民兒童的藝術治療項目就是一例。近年來的敘利亞內戰導致難民兒童突破百萬,戰爭陰影極易造成人格身心的扭曲,更嚴重的還會埋下仇恨的隱患,引發未來爭端。爲避免這一狀況的發生,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爲代表的非營利組織便利用藝術治療的方式讓難民兒童拿起畫筆,在紙張和牆壁上進行塗繪,通過繪畫建立完善的人格,治療戰爭帶來的創傷。在資金及資源有限而難以調動專業醫師對難民兒童進行心理治療的情況下,藝術治療成爲戰亂時期最爲有效的應對方式。

  接受藝術治療的敘利亞難民兒童,他們的畫中出現了武器

  這也表明,藝術治療的理念開始從歐美國家向外擴散,在世界各地發揮着重要的緩解和治療作用。如今,許多發展中國家都設立了國家藝術治療專業協會,比如巴西、羅馬尼亞等。

  藝術治療,無疑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