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光导盲犬学校分享导盲犬在台湾成长过。(图/惠光导盲犬学校提供)

▲ 益品书屋聚集7只导盲犬,由惠光导盲犬学校分享导盲犬在台湾成长过程。(图/惠光导盲犬学校提供,以下皆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再见了,可鲁》日本电影中忠诚固执、机灵憨厚的拉不拉多犬,深深感动观众的心,而台湾也有许多可鲁的存在。益品书屋日前邀请惠光导盲犬学校、寄养家庭与视障朋友,共同分享导盲犬在台湾努力成长的历程,让大家一窥导盲犬忠诚、独特又是人类最好朋友的特质。

民国八十五年台湾第一只导盲犬Aggie从国外引进,开启台湾导盲犬的新页。惠光导盲犬学校主任彭筱涵说,目前导盲犬犬种多为拉不拉多犬、黄金猎犬和黄金拉拉三犬种,因为牠们个性温和、沉著稳重、服从性高和学习力强,加上聪明活泼和喜欢亲近人类,成为视障朋友最佳伙伴。

▲ 惠光导盲犬学校分享导盲犬在台湾成长过。(图/惠光导盲犬学校提供)

▲ 台湾导盲犬训练不易,仅有不到50只。

目前台湾有约6万多视障朋友,却仅有41只导盲犬为视障朋友带路。彭筱涵表示,若以国际理想标准1:100换算,国内应有600只的导盲犬,但碍于训练师人才不足、经费缺乏、环境复杂…等等因素,造成台湾导盲犬数量「少的惊人」。

导盲犬在台湾数量稀少,除导盲犬训练工作艰辛繁琐外,培养一只导盲犬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平均一只导盲犬需要花费百万」,幼犬出生八周后,开始在寄养家庭生活,学习居家生活习惯与社会化,而一岁左右导盲犬回到训练中心,进行为期一至一年半的专业训练课程,训练合格后,经配对后确定视障主人,再进行导盲犬与视障朋友的共同训练。结训后,导盲犬才能正式为视障朋友服务,导盲犬最长工作8到10岁就达退休年限,真正陪伴在视障主人身边,不过6、7年的时间。

看似过程平顺自然,但困难与障碍却环绕,彭筱涵无奈地说,「台湾寄养家庭真的非常难找」。狗狗与人类的情感超越其他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导盲犬对视障朋友如家人般亲近陪伴,是视障朋友生活中最佳的「开路天使」,更成为他们另一双眼睛。

▲ 惠光导盲犬学校分享导盲犬在台湾成长过。(图/惠光导盲犬学校提供)

▲ 幼犬需要严格筛选与训练,才能成为真正的导盲犬。

今年31岁的许弼盛,因先天神经萎缩从出生就没看见过外物,他跟导盲犬共处长达12年。他说,因为与狗狗的相处,自己个性变得开朗包容。「狗狗就像小孩一样,要照顾和跟牠玩耍,梳毛、丢球、去医院,一样都不能少。但狗狗也一路陪伴著我们前进」,当导盲犬引领他外出时,也因为跟别人互动变多,也让许弼盛变得乐于与人接触。

经历二只导盲犬后,许弼盛很有心得的说,导盲犬个性落差很大,亦会影响主人的心情。「URARA(呜啦啦)是我第一只导盲犬,牠的情绪容易起伏,只要到陌生地方就容易high,会走得很快,若有其他狗出现,牠就容易躁动,稳定度较不足,牠偶尔还会测试主人的底线」,在半年共同训练与谋合期间,曾一度想放弃,还好在训练员鼓励下,还是成为7年的最佳伙伴。

「现在是第二只导盲犬LILY陪著我,。从2岁至今已经7岁了,牠不爆冲个性让许弼盛觉安心踏实,不用再担心外出的窘境,坐公车、搭捷运都不需他人协助,感觉生活自由自在的美好。另一位视障朋友黄静钰也分享她与导盲犬RENEE的温馨相处,「当我伤心难过时,RENEE会来安慰我,默默地把我的眼泪舔掉,让我感到温暖无比」,视障朋友们相信,他们不再孤单害怕,因为有「开路天使」的一路相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