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699期)縱覽中國古代歷史,帝王數百,而其後宮妃子少則好幾個,多則以萬計,但在歷史上論結局最詭異的皇妃,還要屬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因爲一條欲加之罪令其死,但是她到底怎麼死的,反成了一個衆說紛紜的疑團,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卻在遙遠的日本復活還被日本人尊成了一個神。

此皇妃正是楊玉環。楊玉環身上有三個至今無解的謎團:

其一是名字之謎:關於“玉環”這個名字,在正史《新唐書》或《資治通鑑》等史料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古代男尊女卑,女子沒有名字或有名字也很少被正式記錄的情況也屬正常。不過按照楊玉環的家庭情況來看的話,她有名字倒是符合事實的,畢竟是生於爲官之家書香門第。

在《長恨歌傳》中說楊玉環的老爸叫楊玄琰。這楊玄琰是河南靈寶人,曾經做過蜀州司戶一職(楊玉環正是在其父爲蜀官時所降生),這個官雖然不大,但是往上追溯,其家族還是有高官的,往最遠能追溯到東漢名臣官拜太尉的楊震,近的可以追溯到大隋上柱國和禮部尚書的楊汪(爲楊玉環高祖父)。也就是說,楊玉環父親雖然只是一個七品以下的小官,但是她這個家族傳統還是不錯的,給女兒取個好名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可是因爲正經歷史沒有確鑿的記載,而“玉環”這個名字又是出自一本雜記《明皇雜錄》。其中有言:“楊貴妃小字玉環。”因此,爭議頗大。原因在於兩點:

其一是《明皇雜錄》不是正統的歷史書籍,乃是一本雜記,其中有唐玄宗的一些史載之事,也有諸多趣聞祕史性的東西,因此其嚴謹性和準確性是值得商榷的。

其二是《明皇雜錄》的作者鄭處誨並非唐玄宗李隆基年間的人,而是一個世紀以後的人,所以在經過百年之後,再書寫百年前的事,其事實可靠性也是令人質疑的。故此,楊玉環的“玉環”之名歷來都是有爭議的,但儘管有爭議,後世卻一直如此沿用,倒成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名字,這也正是歷史的悖論之處,或無解之處。

有人認爲楊玉環曾用三名,即玉奴、玉娘、玉環,因此以此推論楊玉環的原名爲楊玉。但這也不過是推論之言,不可當史載信之。

其二是“皇后”之謎: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出了名的風流皇帝,嬪妃衆多,原配皇后只有一位,即他還在做臨淄王時的結髮妻子王皇后,但這個王皇后命運也很慘,因被李隆基的另一個寵妃誣陷,被廢,然後抑鬱氣死。此外,李隆基還有兩個寵妃,雖然生前不是皇后,但死後卻被追諡爲皇后的,一個是陷害王皇后的武惠妃,死後被追諡爲貞順皇后,另一個是唐肅宗李亨的生母楊貴嬪,死後被追諡爲元獻皇后。

在這三人之後,論地位最高,卻要屬楊玉環了。楊玉環原來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即壽王李瑁的王妃。但是李隆基聽說楊玉環美貌後,竟然不顧倫理,打起了楊玉環的主意。可是打主意歸打主意,他自然是要用一些手段的,不然明目張膽是有失皇帝體統,也會令天下人恥笑的。因此,李隆基借用老孃竇太后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令楊玉環出家爲道,爲竇太后祈福。

這事聽來還是有點彆扭,讓奶奶坑孫子,以幫兒子。但是李隆基卻不管彆扭不彆扭,就這樣做了,誰讓人家是一國之皇帝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何況不過是一個美人呢!結果楊玉環因此一段人生,還多了一個道號“太真”。

過了五年(這五年中,楊玉環是真的在以太真道士的身份爲竇太后祈福嗎?是個謎。),即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冊封楊玉環爲貴妃。在此補充一點小知識,就是這個貴妃的來歷。根據史料記載,“貴妃”這個封號,最早是始於南朝宋孝武帝劉駿,設立貴妃,級別類似丞相,到了唐宋時期,貴妃的後宮級別是僅次於皇后,爲正一品,爲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之首。

唐玄宗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之事,不管是史載和野史,記載之事實在太多,在此不再贅述。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廢掉王皇后之後,再沒有立皇后。他既然如此恩寵楊玉環,都已經封爲貴妃,爲何不更進一步冊封爲皇后呢?粗略來看,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倫理原因。不管李隆基如何耍手段,楊玉環是他兒媳這個事實無法更改。奪子之妻,如果擱在遊牧民族,或可接受,可在漢文化或漢文明的傳統觀念裏,這可是一件極爲恥辱的事。違背了大家所共同認知、不可觸犯的生活規範,這是大忌。

按說此大忌對於普通人或一國之皇帝都同樣有效,無論誰犯,豈能不遭人背後指責?但李隆基爲了自己的慾念,他竟然真的不怕這指責?其實不然,實則原因不是他不怕,而是他是皇帝,大家就是有意見,不敢說罷了,而他也就可以假裝沒有被如何指責了。因此,此事的風險,也僅止於道德倫理層面,尚不能危及他的帝位,所以唐玄宗李隆基爲了個人私慾,也纔敢出格一下了。但這已經是底線,豈能再立原兒媳爲皇后?真若立了楊玉環爲皇后,就像對天下宣告自己辦了醜事,但還以醜事爲美爲傲爲對呢!這可是結結實實挑戰臣民最後的道德底線哪!李隆基雖色,但還不蠢!

二是生育原因。除了因爲道德倫理層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也是李隆基無法立楊玉環爲皇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育子嗣問題。在古代,一個女子的面子和價值,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靠生育能力來支撐的。所謂“母憑子貴”就是這麼個道理。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皇宮,一個女人除了自己的美色外,若能生育優秀或傑出的子女,也是能夠有效提升自己的身價的。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楊玉環縱然因美貌和才藝寵冠後宮,縱然李隆基對其“如得至寶”,《古今宮闈祕記》卷三中更是記載了楊玉環在後宮中類同皇后的地位。但這又怎麼樣?楊玉環受寵十幾年,但終究是一隻華美的孔雀,沒有誕下一子半女。原本因爲道德倫理的原因,她已經理虧了一層,如今又沒有子女來彌補,想被立爲皇后,則更是阻礙重重,不得出現。

三是政治原因。皇帝身上無小事,事事都是政治。而皇帝身後看似溫柔鄉的後宮,則不過是一個政治的旋渦。因此,楊玉環既然入得後宮,成爲皇帝的人,那麼她也必然離不開政治。最顯著的一點是,楊玉環一朝受寵,其家族是跟着“雞犬昇天”,比如楊國忠,還有楊玉環的三個姐姐,等等。

楊玉環雖爲後宮人,但無形的影響力已經觸及到了朝堂。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朝中難免出現反對楊氏的大臣力量。此外,在皇帝唐玄宗這方面,他也要運用帝王術。封賞重用楊玉環的家族人,實則是對不立楊玉環爲皇后的另一種彌補,說到底畢竟唐玄宗是寵愛楊玉環的,再進一步說到底,李隆基雖然愛美人,他還是更愛江山的。他是不會拿着自己的江山做賭注,封楊玉環爲皇后,從而徹底失去朝臣之心的。

其三是結局之謎:說了楊玉環的姓名和未立皇后之謎,我們再來看看她身上最大的密探,即死亡或結局之謎。一般而言,都認爲她是死於馬嵬坡。這在《新唐書》和《舊唐書》中都有記載。時間是在公元755年,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兵攻長安,朝廷的大軍不能抵擋,唐玄宗在倉皇之下,只好往四川成都逃去。但是走到了陝西興平市西的馬嵬驛時,以陳玄禮爲首的禁軍首領率領禁軍向唐玄宗發動了逼宮(有史家認爲,陳玄禮如此作爲,是太子李亨的暗中授意)。

陳玄禮逼宮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處死楊國忠,其二是處死貴妃楊玉環。當時唐玄宗認爲楊國忠有亂朝之罪,處死可以,但是貴妃楊玉環卻無罪,不應處死。可是逼宮的禁軍不答應,說貴妃楊玉環是紅顏禍水,亂帝王心智,間接禍國。

說實話,這個罪名真是一條欲加之罪,朝廷政局的好壞,跟貴妃楊玉環有什麼關係呢?她不過是唐玄宗的一個寵妃而已,朝廷的政務好壞不過全賴皇帝和大臣,皇帝昏庸或賢明,豈是貴妃楊玉環所能左右或決定呢?總之,古代朝廷敗亡,歷來都習慣把罪責歸於一個女人,先前也早有先例,貴妃楊玉環被如此對待,也是正常。

唐玄宗見保不住寵妃,那就只好先保自己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愛情也果然是虛構泡影,唐玄宗於是忍疼割愛賜死年僅38歲美貌依舊動人的楊玉環,死法是縊死。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描述了楊玉環這一結局。不過事情沒有到此結束,因爲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思念貴妃,乃派人去縊死處尋遺體安葬,卻沒有找到。於是,楊玉環的結局被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她到底死了嗎?

此外,在許多資料中顯示,楊玉環的死亡方式也是謎團,除了上面所說的縊死佛堂外,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死於亂軍,一種是死於吞金。死於亂軍的根據是5個人的詩歌描寫,同樣是生於唐代的大詩人杜甫、杜牧、張佑、李益、溫庭筠都曾在就楊玉環之死寫過詩句,不過三人的詩句都暗示楊玉環並非縊死,乃是爲兵殺。

比如杜甫在公元757年(楊玉環死後僅兩年,事情尚未過去多久,一切都應該還是記憶深刻的)在《哀江頭》寫道:“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溫庭筠在《馬嵬驛》則寫道:“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杜牧亦在《華清宮三十韻》中寫道:“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因爲同時代的詩人們用詩句記錄的結果都是“血濺”,因此部分史家認爲楊玉環應該不是死於縊死,因爲縊死是不會流血的,可能爲刀兵所殺。

可是詩人們的詩句卻不是歷史記載,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難免會因爲一些看法或藝術誇張而進行藝術昇華描寫,故而掩蓋了歷史真相。因此,這個觀點並沒有得到所有史家的認可。

那麼楊玉環到底是怎麼死的?甚至說她到底死了嗎?其實都成了一個未解之謎,原因是楊玉環死後,她的陵墓多達三處:一處在馬嵬驛附近,還有兩處在遙遠的日本,以下細說。

最後,我們來看看貴妃楊玉環是如何在日本復活成神的?

關於貴妃楊玉環到日本的這個說法,中國的學者俞平伯、周作人曾經在文章中寫道貴妃楊玉環輾轉渡海來到日本定居等。不過影響最大的,要屬日本學者渡邊龍策,他寫了一本傳奇之書,叫《楊貴妃復活祕史》,其中詳細描寫了貴妃楊玉環是如何離開馬嵬驛到達日本,並且如何在日本定居生活。貴妃楊玉環在日本受到尊崇和愛戴,按照渡邊龍策的說法是因爲楊玉環來到日本後,幫助天皇孝謙解決了一次棘手的宮廷政變,故而名聲鵲起。

貴妃楊玉環去世後,在日本安葬,其兩處墓地之一便是最有名的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的二尊院,此地楊貴妃墓還成了日本的國家級別的保護文物。

如今在日本的京都等多處地方,都能看到貴妃楊玉環的塑像。尤其是日本京都,貴妃楊玉環更是被塑以觀音之神像,立於廟堂,受到日本人的膜拜,時至今日,在特殊的日子,仍有日本人爲楊玉環或楊貴妃做祈福活動等。

結語:楊玉環的一生,可以說是美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活着是一個美的傳奇,令後宮萬千粉黛無顏色。死後更是一個奇蹟,不管是死於日本,還是中國,她那神奇的影響力能夠抵達日本,成爲日本人心目中的一座女神,這在中國古代萬千後宮女妃中也是唯一的特例。

參考資料:《新唐書·本紀第五·睿宗·玄宗》《全唐文·卷三十五·元宗(十六)》《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五》《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遺蹟》(容縣縣誌)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