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的孫姓阿嬤(左)在黃建榮的協助下,透過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成功改善隱疾。(記者吳俊鋒攝)

2018-08-14 12:32

〔記者吳俊鋒/臺南報導〕腰椎椎間盤突出,是常見的脊椎病變,傳統的開刀方式傷口較大,奇美醫學中心引進微創的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簡稱PEL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切口僅0.8公分左右,組織破壞小,恢復快,2年半來完成了50例,連高齡86歲的病患也能順利動手術,有效改善了孫姓阿嬤痛了15年的隱疾。

孫姓阿嬤今天在家人陪同到奇美醫學中心,向黃建榮道謝,場面溫馨。

奇美骨科部主治醫師黃建榮表示,脊椎病變最常發生在第4、5腰椎,以及第5腰椎、第1薦椎之間,症狀包含坐骨神經痛、腳痠麻,嚴重時造成下肢無力、跛行,更嚴重者為馬尾症候羣,會影響大、小便功能。

黃建榮說,以往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如臥牀休息、止痛藥(如消炎止痛藥、類嗎啡藥物與肌肉放鬆劑),還有背架、復健物理治療等,若經治療1至3個月仍有持續性或有惡化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就要進一步評估是否接受手術治療。

黃建榮指出,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是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使用7毫米的內視鏡經由皮下做椎間盤切除,透過高解析度優化的鏡頭影像系統,將病竈放大,執刀時,提供更良好的視野,且能探查傳統手術無法看到的視野角度。

這種手術使用了專用雙極電燒進行止血,讓手術出血量極少,再以微創器械將突出的椎間盤夾除,解除神經的壓迫。

黃建榮提到,隨著脊椎內視鏡器械的改良,這種手術的適應症更為寬廣,逐漸在脊椎微創領域中佔有重要的角色,目前的適應症包含椎間盤突出、神經孔狹窄、椎管狹窄等。

奇美醫學中心2年半前斥資引進全套完整系統,並安排部內相關醫師進行國外內視鏡手術技術的培訓,迄今骨科部脊椎外科已完成近50例脊椎內視鏡手術,病人術後滿意度極高,且手術併發症很低。

黃建榮強調,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傷口小,比較不痛,相對於傳統手術,對正常組織破壞少,病人大多手術後,可以很快地回到工作崗位;部分手術過程只需要局部麻醉,提供不適合全身麻醉的病人,甚至年長者很好的選擇,86歲的孫姓阿嬤就是一例。

孫姓阿嬤71歲起,開始出現下背痛合併雙下肢痠麻,曾進行腰椎第3、4、5節融合手術,術後雙下肢痠麻沒改善,反而加劇,尤其是右下肢的症狀更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還痛到睡不著,心情沮喪不已。

孫姓阿嬤到奇美門診後,診斷為腰椎第5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併雙側神經孔狹窄,黃建榮安排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下肢痠麻現象顯著改善,目前術後三個月,除下背有時候會有不適的感覺、下肢偶爾有殘餘麻感覺外,已經可以自行走動不需輔助器。

  • 孫姓阿嬤(左)到奇美醫學中心,向黃建榮道謝。(記者吳俊鋒攝)

    孫姓阿嬤(左)到奇美醫學中心,向黃建榮道謝。(記者吳俊鋒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