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桐花祭在臺灣開創節慶文創的先河。

不僅臺灣文創屆、觀光屆、學術界好奇2003-2008桐花祭的操作模式,也時常聽到大陸人士的詢問。

身為客家桐花祭的總督導,從2003-2008帶領客委會同仁辛苦走來,桐花祭的龐雜與交錯實需以專書留下這段「臺灣的智慧財」!

總計15萬字,大要則在自序中。

上千人的智慧與心血打造絢爛的桐花傳奇!總計可以分為三層關係,詳述於自序中。

螢幕快照 2011-01-21 上午12.04.00.png     客家桐花祭的工作夥伴們!

茲摘錄  《桐花藍海 一朵桐花創造百億財富的傳奇》以書中之作者序,與大家分享。

 

作者序  (莊錦華)

 

從2003年開始,我的生命就與「桐花」緊緊相連。

2003年1月16日,從幕僚變成副首長,由動腦袋、提建言到親自帶兵打仗,在葉菊蘭的充分授權下,憑著一股對臺灣的熱愛與多年對節慶行銷的憧憬,以理想、願景帶動企劃,完全跳脫公務單位的行政思考,以企業經營的角度只求做到最好。

客家桐花祭開創多項先河:

中央政府主辦及主導,規模龐大(跨縣市、跨鄉鎮、跨3個週末、主事者超過千人),

強調在地主義(社團為活動主導、在地產業升級),

文化、產業交織(文化活動打頭陣、產業拓展版圖),

多元、創意行銷(異業結盟加入生產、編織行銷網),

節慶商品故事行銷(一個桐花圖騰創造數百件商品),

節慶商品專賣店(臺北2個月、桃園機場常設店),

就像蜘蛛結網,逐年建構、綿密交織,當桐花跌落那剎那、網絡立即通電、人潮自全國各地湧入,北臺灣的客家莊在白雪紛飛間,從無到有,開創百億財富。

 

2003年以前,每年的4、5月是旅遊淡季。

2003年4月26日客家桐花祭開幕改寫了北臺灣的觀光旅遊史,自2003年起苗栗的旅遊最旺季是桐花祭;至2008年,1個桐花祭可以抵3個舊曆年。

4月26日的開幕,對臺灣的節慶帶來幾個重大的轉變:

改變客家文化活動的古板形象(不再只是唱山歌,而是加上詩歌吟唱、現代搖滾與古典樂器來詮釋客家音樂),

宣告客家節慶新紀元(以桐花為圖騰、客莊文化山林為主體的節慶),

建構客家自信與文化自尊(在此之前,客家人不太願意說自己是客家人),

開啟臺灣文化、花卉節慶先河,北臺灣增加一檔旅遊旺季(把觀光的餅增大3-4成)。

桐花祭的光芒,吸引設計界、文創界的好奇,原住民的朋友打趣說:「你們一朵桐花就生出數百種商品,我們有14個圖騰ㄋㄟ。」各界的關心不僅吸引國內各大專院校紛紛以客家桐花祭為研究對象撰寫論文,近日更聞悉2008年特別前來參加桐花慶典的兩位英國裏茲都會大學教授 Mike Robinson & PhilipLong( Centre for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近期內將展開客家桐花祭的跨國研究計畫。


............

客家桐花祭從臺前來看是光鮮而多元、亮麗的,為北臺灣帶來觀光藍海,開創新的業績與旅遊高峯。

走到幕後,是上千人攜手共同努力的成果,

而這幕後工作者可以分三層:

第一層也是最核心的當然是客委會的工作同仁,

第二層是縣市政府、鄉鎮公所、社團、地方產業、設計師以及顧問公司,

第三層則是異業結盟、通路、行銷點。

最辛苦的當然是第一層的客委會同仁,他們領一樣的薪水做出超過薪水等值數倍甚至十數倍的成果,

唯一沾沾自喜的是:各方誇讚的肯定。

面對一個「凡事以願景出發、要求超強的執行力、堅持理念、面對困難想的是如何突破而不是放棄、時時修改計劃書只求結果更完美、創意點子時時冒出而時間卻十分窘迫」的長官,今日回想,他們真的很辛苦。

有位可愛的同仁曾經在微醉下打電話給我,他說:「副座,我們都很愛你,也很想把你交代的事情做好,但是真的好難....好難...,妳的要求好高ㄛ,我們真的很辛苦....」就這樣一直重複講了約5分鐘。隔天早上,他媔腆的跑來問我:「副座,我手機上有一個打給妳的電話,我真的忘了我有打電話,昨天真的醉了,請問副座....我講了什麼?有沒有對你不敬阿?」我一直沒告訴他,就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同仁的壓力可見一斑。

........ (全文詳見《桐花藍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