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 11:19

〔記者陳鈺馥/臺北報導〕臺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今日在「投資、創新、活力臺灣」2018年經濟研討會表示,臺灣正逐步走向菲律賓化,這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這時候只能靠政府公共投資,但公共投資不增反減,自己曾建議要政府要大量投資,但政府每年編列的公共投資預算卻沒有增加。

劉泰英指出,國內超額儲蓄逐年上升,李登輝時代只有0.32%,去年超額儲蓄高達15.56%,只有儲蓄沒有投資,估計今年超額儲蓄達到3兆新臺幣,這個就是資源浪費,這問題不解決,將造成國內金融風暴,對市場金融穩定會造成極大影響。

劉泰英談及,在李登輝執政時代,勞動力的實質成長率5%,扁政府是3.2%、馬政府1.6%,蔡政府執政2年為1.8%,過去18年有重大變化。李登輝時代中小企業扮演重要角色,現在中小企業是非常悲慘,像臺積電賺了很多錢,但有8成是外資所持有。

劉泰英指出,臺灣的實質勞動成長率有成長,但實質薪資卻沒有成長,長期下來造成分配停滯,加上外國對臺投資年年下降,形成臺灣當前較嚴重的問題。

他也說,實質利率過去18年一直在下降,但實質固定投資也在下降,臺灣至今投資不振,這種市場失敗情況,應該要靠政府大量公共投資才能改善,但政府公共投資也不振。

劉泰英話鋒一轉提及,從扁執政到蔡政府的經濟成長率還有2%多,有一次他和吳敦義一起喫飯,吳敦義說「馬執政8年是歷屆總統經濟表現最好」,換言之比蔣經國、李登輝、阿扁都還要好,但最近蔡英文總統也認為,她任內經濟是歷屆最好,「我也不知道她根據什麼!」

劉泰英說,臺灣現在的經濟情勢是相當危險,固定資本折舊率已經超過百分之10,現在高科技產業是過去李登輝時代的投資,這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創新投資,資本存量不增反減,就是「生產能量沒有增加」。

劉泰英認為,最近國外經濟良好,讓臺灣的外銷不錯,所以臺灣經濟成長率還有2%,但臺灣正逐步走向菲律賓化,這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這時候只能靠政府公共投資,但公共投資不增反減,自己曾建議要大量投資,但政府每年編列的公共投資預算卻沒有增加,官員說是因為國庫空虛。

  • 臺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表示,臺灣正逐步走向菲律賓化,這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這時候只能靠政府公共投資,但公共投資不增反減。(資料照)

    臺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表示,臺灣正逐步走向菲律賓化,這是一個非常嚴重問題,這時候只能靠政府公共投資,但公共投資不增反減。(資料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