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生在侦讯过程中猝死
警方回复舆论质疑:「只是拍一下桌子,那孩子就死了」

 

 

1987年,22岁大学生朴钟哲在警方的侦讯过程中暴毙身亡。警方要求立即火化遗体,值班的崔检察官却觉得事有蹊翘、坚持验尸,警方与检方虽同属政府部门,却开始激烈攻防。原先接收到政府要求,统一依循官方立场报导的记者,嗅出不寻常气息,不畏惧压力,坚持抽丝剥茧,在检察官故意释放消息时,鼓起勇气揭发朴钟哲遭水刑致死的刑求惨剧,且审讯此案的「治安本部匪谍搜查处」朴处长不断企图掩盖此事,在发现消息已无法压下时决定切割弃保,要求自己部门下属出面认罪止血,压制舆论谴责。

 

 

另一方面,1979年发动政变上台的全斗焕军权政府,面对学生为首抗议军人独裁的一连串活动,开始采取强势镇压,导致1980年爆发的光州民主事件。从1979到1987年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与民众,透过一次次冲突与运动,要求军政府改革开放,以平反光州事件并开放总统直选,这个梦想却在总统全斗焕以维护国家安定为由,在电视上发表演说意图延长专制而宣告破灭。

 

 

焦头烂额的朴处长,一方面持续搜捕四处逃窜、被视为带头动摇军政府实权的民运领袖金正南,一方面还要处理不断延烧的朴钟哲刑求致死案。早年从北朝鲜出逃到大韩民国的朴处长,心中有著坚定反共的爱国火焰,让他歼灭匪谍的信念从不动摇,且拼了命维护专制的全斗焕政权,将之视为带领国家反共的希望。一个意外死去的大学生,将所有人的故事牵连到了一起,同时催生了随后发生、在韩国政治发展史上重要的六月民主运动(可点击连结了解细节)。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讲述了1987年发生在韩国的关键案件,一个大学生之死掀起了国家的政治改革浪潮。去年高口碑高票房的【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同样描写重要的民主运动历史事件,但【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选择了不一样的讲述方法。【我】片描写在光州事件期间,一个与民主运动八竿子打不著的市井小民,从漠然无感到身涉其中,并且详细描写了主角对于政治心态上的转变,他也许不懂光州事件诉求的是什么,却本于人性的善良,起身反抗暴力压制与不义行为。

 

 

而【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则从众多小人物的故事开始堆砌,大学生死亡、检察官扛住压力查案、记者禀持寻找真相的信念持续挖消息。另一端,狱警帮作为政治犯被关押的知识分子,偷偷传递消息给潜逃的民运领袖金正南,觉醒的大学生李韩烈,则透过组织校内团体、积极参加民运活动。

 

 

作为故事中间桥梁的,是朴处长跟女大生妍熙。一个远离政治,单纯天真,一个身处中心,机关算尽。朴处长脱北来到南边,对于过去悲惨生活的恐惧厌恶,导致他坚决抗共的爱国立场,他认为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体安全,也坚信爱国的信念会让他一直走在正义道路上,因此一切不在此道上的举动,都被他视为是推翻国家的阴谋行为而严厉对待。

 

但对于年轻单纯的妍熙来说,政治太遥远了!她跟所有同龄女生一样,爱漂亮、喜欢跟朋友一起出门、对异性好奇。那些挂在口中、自以为聪明的「叛逆动乱行为」,是让叔叔常涉险境,也是害爸爸离开人世的蛊惑思想。直到某一天,她意外被卷进示威游行而认识了李韩烈,李韩烈邀请她一同参加民主运动,却被她严词拒绝了。

 

 

她不懂这样引起社会不安的行为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安份地过生活?妍熙到处问著:「你们以为靠你们能够改变世界、会有黎明到来的那一天?那天不会来的!」她问李韩烈、问叔叔,她代表广大不敢起身行动的人,问出那些难以开口的问题。

 

普通人民面对威权,是完全没有声音的,因为我们不会、也不敢跟这样巨大的权力起冲突。直到,这只手伸到了我们的脖子上,掐住我们的喉咙。看著手无寸铁的大学生,被当做共谍拷打审问而失去生命,看著无辜的民众,被当做暴徒般对待,而这一切却在当权者官官相护下扭曲掩盖,让多少人在银幕前激动含泪,我们必须知道真相,才懂得应该对什么事感到愤怒。

 

 

以身为国家主体维护者自居,导致最大的罪恶来自于爱国。无限上纲的爱国心,给予他们正在「做正确事」的错觉,他们会如此理直气壮地走上偏锋,不是因为他们是坏人,而是他们相信自己是对的。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把那样的矛盾表现出来,(在类似的精采作品【正义辩护人】、【华丽的假期】等片同样有看到)将他们单纯黑化成十恶不赦的邪恶份子,反而过于简单,正是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无限勇气,并且抬高自己的地位与行为。

 

在这部电影里,每个故事线都只呈现一段切片,对于韩国体制与政治较不熟悉的我们,在前半段可能会有点晕头转向,而由于故事线多,每个角色也都只能略作著墨,唯一较丰富完整的角色,只有金允锡主演的朴处长,虽稍嫌可惜,但这完全不抹灭每个角色短暂闪亮的光彩,我忍不住想像,是什么样的使命感让这些演员愿意接下角色。而这正是导演想讲的重点。

 

 

角色的意义,不光是角色讲述的故事,还有角色存在的方式。这些在故事里的角色,取材自当时诸多参与者的原型(主要角色只有妍熙是虚构人物,甚至加害者与受害者皆使用真名,没有一个人是救世主般的存在,每一个人在这个民主改革的进程里,都无法逃开,每一次参与都对最后的成果作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无辜冤死的大学生朴钟哲,从抗拒、被牵连到主动参与的女大生妍熙,在监狱中却仍心系政局的知识分子,冒险传递资讯的狱警,奉献生命推动民主的民运领袖金正南,帮忙藏匿掩护的和尚、牧师,坚持报导真相的记者,不忍配合说谎掩盖罪行的医生、验尸官,扛住压力爆气的报社主管,不畏威胁坚持职责的检察官,还有不断参与民主运动,最后被警方催泪弹击中后脑而死的大学生李韩烈,当片尾出现当时抗争与纪念活动的纪录片时,我们知道,这些信念、这些行为,真实存在过。

 

 

【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用整部电影回答了妍熙的提问: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有的,因为「开始,就有希望!」每个地方,只要有一个小小的人物、有一点小小的不甘、有一点小小的勇气,就可以让这个世界开始不同。检察官、记者、学生、平民、监狱长、大婶、狱警、神父,每一个领域,只要做出一点点,只要不愿意接受一点点,聚集在一起,就是改变的契机。众志方能成城,群蚁终能撼山。要让巨大的水坝溃堤,可以从凿出无数个小裂缝开始延伸扩展。

 

 

全斗焕终于在1987年的六月民主运动中,结束长达8年的军政独裁统治,由原本指定继任的总统候选人卢泰愚宣布「民主化宣言」,释放政治异议人士,公投修改宪法以恢复国会及总统直选,并在同年12月经过公平公开选举后,成为韩国真正意义上首位民选总统。

 

这类电影的可贵,也许不单纯在于完整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而是透过两个小时的娱乐活动,唤醒了观众的好奇心,让我们想要了解更多、想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这类历史事件改编电影的真正价值。韩国透过一出又一出的作品,从各个面相讲述了不同的重要民主运动事件,在当时环境与技术受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很多人只有模糊的印象,而年轻一辈更是只在课本中看过。透过电影或电视剧这样轻松的媒介,让大家重新理解现在的生活,是经过多少人的前仆后继才能争取而来。讲述的角度也许各异,至少有人愿意说、有人愿意听。我不知道这几年民主运动电影在韩国风生水起,是不是借由疏导对历史事件、反抗暴权的激愤情感,给予自称活在地狱朝鲜的人们,一个平稳宣泄的情绪出口,但确实让我十分感动。

 

 

我们与韩国有著相似的民主历程演变,还有接近的文化历史,因此观看时有非常深刻的带入感。对威权体制的反抗与怀疑,在压迫下的抗争与崇尚的价值,让人跟著故事进行而逐渐热血沸腾。听过一个说法,台湾的民主虽然也经过许多抗争才走到今天的程度,但是跟其他国家相比,算是比较平和了。当政权从军权或独裁等少数集团手中释放出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经过非常多的牺牲才能铺垫出一条道路的。因为牺牲的代价相对来说不大,(并非轻视之意,而是1996年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血暴动,便完成了真正体制上的政治权力转移,大部分的民众并未感受到深切的生命威胁),导致我们许多人享受了成果,却时常忘记这样的民主有多珍贵。

 

 

只有知道当初多艰难,才能理解所谓的民主自由来得多不易。当越来越多人批评「转型正义」被滥用而嗤之以鼻时,如果不理解事件的本貌,又要如何做出中肯的评价呢?历史事件也许没有真正的真相,只有角度,但我相信只要有越来越多的角度出现,我们就能渐渐拼凑出最接近的原始样貌。一部吸引人的电影,可以驱动我们在走出戏院后,想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过程、历史的变革、还有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令我非常羡慕,能将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遥远、甚至厌恶的「政治事件」,讲述得如此引人入胜。也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属于我们自己、更多平易近人的「多角度、好故事」,那才是我们真正获取养分的土地记忆,才能让我们一起拥有的根,扎得更稳、更深。

 

--

电影之内与之外

 

我自己喜欢【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胜过【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虽然计程车司机有宋康昊(演技保证),但这部有霸气金伦奭(正名前是金允锡啦害我一直不知道那是谁)、演技让帅气爆棚的河正宇,这两大戏精在【追击者】后再度仇人相见,原本(我个人)超期待会有一段爱恨相杀,没想到河正宇戏份少少,加上惊鸿几瞥的薛耿求,看完【下女的诱惑】后很期待的金泰梨,本来没特爱但发现狼狈逃走还是很帅的姜栋元(不是这样说),还有很多只要常看韩影、韩剧就不陌生的优秀演员柳海真(狱警)、朴熙顺(顶罪警察)、李熙俊(记者)等等等。

 

据说,本片筹拍期间由于朴槿惠政权的打压,导致困难重重差点终止,好在金允锡、河正宇等人陆续支持加入本片,不畏惧被列入政府的艺文黑名单中(确有其事的朴槿惠的艺文黑名单连结),甚至有不少演员是听闻本片后,不计戏份多寡主动表示参与意愿,希望共同完成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在朴槿惠丑闻案爆发后,本片才得以顺利开拍。

 

 

【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绕著事件的外围走,虽然宋康昊非常完美地表现出一个小人物,在那个大事件中心境上的转折,导致行为上的演变,对于光州事件的导因与诉求则未多所呈现,算是非常扣合电影以计程车司机为唯一焦点的叙述主题。【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则在前半部有太多角色、太多故事线,加上我们不同国家历史的隔阂,导致有点紊乱,但从电影中后部剧情开始逐渐收束,向中心主旨聚拢,如同导演想讲的,「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故事都重要,汇聚而成的集体力量,才是真正促成国家重大改变的契机!」透过每个人物牵涉其中的过程阐述,建立起信念所带给行为的勇气与改变,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当主线清楚了,力道就出来了。

 

本文电影图片来源:车库娱乐

 

♬我歇斯底里的爱恋♬
欢迎来聊书、聊音乐、聊电影
部落格 http://myhystericalove.pixnet.net/blog
粉丝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myhystericalov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