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在文章底部点一下,就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章

DAY6 (著名的人面鱼纹盆出土地)西安半坡博物馆 + 汉阳陵博物馆 + (陕历博大厅的石狮子,东方第一狮)武则天母亲唐顺陵 +(武则天出家寺院) 感业寺 +(玄武门事变遗址)宁西宾馆停车场

西安半坡博物馆

仰韶文化对于中国考古学意义非凡——这是中国考古第一个以遗址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这种命名方法后来也成为中国考古学文化命名的通则。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也被视为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

1921年4月18日,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仰韶村,他发现了彩陶片。不久后,他和中国的地质学家袁复礼、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一道再次来到仰韶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彩陶。

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石器时代。 1923年安特生的《中国远古之文化》正式发表,这使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调不攻自破,而且让仰韶文化走向了世界。安特生先后在中国发掘了约50个文化遗迹,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陆续发掘了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河南淅川下王岗、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仰韶文化的遗存。这些遗址大多在距今7000—5000年间,前后延续了约两千年,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湖北甚至四川等临近中原的省区也有分布。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除农耕外,仰韶文化时期人们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在一些陶器上,也有大量的与鱼相关的图案。比如最出名的几个人面盆,其中的人脸都是和鱼的元素混合在一起。

不同的仰韶文化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半坡是早期的代表。中期则以庙底沟文化为代表。晚期的仰韶文化以山西芮城县西王村遗址上层为代表。中期的庙底沟文化可谓当时中国最强文化,范围差不多遍及半个中国。

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后来基本都演变成龙山文化,而龙山文化则是夏商文明或者说华夏文明形成的基础。

1953年,在西安灞桥发电厂的选址过程中发现半坡遗址。1956年,陈毅视察发掘工作并批示拨款30万元建立博物馆,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半坡村分馆」。1958年,博物馆建成并开放。是中国第一个在遗址上原地建立的博物馆。1961年1月,国务院公布西安半坡遗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坡人数蒙古人种,在容貌,身高,脑容量等方面均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但是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平均寿命仅有三,四十岁。

我在浙江省博物馆看过尖底瓶,在山西的晋祠里看过一个半坡文物展也有尖底瓶,包括成都金沙遗址里也有类似尖底瓶的东西。尖底瓶的用法以及为什么这么设计,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把它扔进水里,当水足够多的时候,尖底瓶就会竖起来漂在水面上。

这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文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样的人面盆有很多个,半坡博物馆的这个叫人面网纹盆,国家博物馆也是我们最常见到的那个叫人面鱼纹盆,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放著的那个也是人面鱼纹盆,但是并不出自半坡,而是出自临潼姜寨遗址。

请注意盆上有孔,这个盆并不是用来装水的,下面我们还会说。

1956年,陈毅副总理到西安时,专门视察半坡遗址发掘现场。座谈时,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提出应该为半坡遗址建立一座博物馆。陈毅元帅说:好啊,就建一个博物馆吧,把它保存起来向人民群众宣传教育嘛,是好事嘛。当天晚饭后,郑振铎局长再次向他陈毅元帅提出建博物馆的事。陈毅当即打电报给国务院,一次拨30万建馆费。半坡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

半坡时期的人们在此地大概生活了一千多年,房屋的形制也经历了一次次改变,从现在的遗址地基上我们可以发现半坡人住的房子从地面房屋到地穴房屋再到有地基的地面房屋,还出现了在同一地方不同时期有几层地基的情况。

这个瓮馆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坛子做的棺材,里面放的都是夭折的孩子。而上面的人面盆就是扣在这瓮棺上的,盆上的孔就是让灵魂升天用。这说明我们在5,6千年前已经有了灵魂升天的概念。后世诸如南越王墓丝缕玉衣等等,头顶位置都有个孔也是为了墓主人灵魂进出而预留。

半坡遗址有独立的生活区,祭祀区,墓葬区,但是有的瓮棺就埋在自家后院。也有集中埋葬瓮棺的区域。

墓葬区也有多种类型,单人的,双人,多人,还有非正常死亡的姿势,二次迁葬,甚至肢体不全的。

穿过遗址博物馆后面有个制陶遗址,是当时的窑口。右边这位老先生和工作人员攀谈起来,说自己50年代,17岁的时候来过半坡遗址。当时还在发掘,乱糟糟什么都没有。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我不由得感慨,老先生时隔半个世纪的一句话对我来说遥远的无法想像,可遗址内的那些遗存已经超过4000年。如果4000年后我们还有渣子剩下的话,被人发现的时候就是6019年。我们之于历史,不过恒河之沙,这么一想。是不是更要对历史充满崇敬?

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了8个异姓诸侯王。后来这些异姓王实力越来越大,刘邦又把他们全部除掉。可是在消灭了异姓诸王后,汉高祖无力直接控制全国,因此,他在异姓诸王的旧土上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

汉文帝以汉高祖庶子继位,而汉初所封诸侯王,至此已经是第二或第三代,与汉文帝的血统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皇子刘武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封梁王。梁国是拥有四十余城的大国,成为了关中的屏障。

有一日,吴王太子刘贤入朝,由此得以陪伴皇太子刘启,吴太子在和皇太子玩博戏的时候,吴太子在棋桌上争胜,态度不恭,太子刘启愤而拿起棋盘重砸吴太子头颅,吴太子当场被砸死。吴王刘濞从此怀恨在心。

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先收拾了楚王,赵王,胶西王,随后打算对吴王刘濞动手。

不久,汉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攻向长安,著名的七国之乱开始。

汉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可能是这个提议让汉景帝有了提防之心。同时,和晁错有仇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换取叛军的退兵,晁错是个过于我行我素,公尔忘私的人,和朝内几乎所有人都不和。更重要的是,景帝害怕会有更多的诸侯国加入叛军,而牺牲晁错一人,可以让官员团结对外,让叛军失去「清君侧」的理由,也让其他诸侯国没有理由加入。

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此时晁错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向晁错宣读诏书,腰斩晁错,当时晁错尚穿著朝服。

但杀死晁错并没有让七国军队停下进攻的步伐,七国联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前面提到的梁王刘武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毕竟和汉景帝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吴楚联军遭到梁王的顽强抵抗,前进不得。此时大将周亚夫向景帝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梁王拚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联军一看这边打不下来,转而奔向周亚夫的军队。周亚夫坚守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军断粮,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周亚夫早有准备,联军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

随后吴王被杀。楚王刘戊自杀。另外两路胶西王自杀,赵王自杀。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仅仅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除保留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国家局势逐渐稳定,政治上景帝还推迟服徭役的年龄,缩短服役的时间。军事上扩大军马养殖,减轻刑罚,降低税赋,鼓励种植,禁止用谷物酿酒,禁止以粟喂马,和亲匈奴等一些列措施,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这也为他的儿子汉武帝刘彻日后荡平漠北,凿通西域,断匈奴之臂,扬大汉武威,张大汉之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谥号「孝景皇帝」。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汉武帝。

至今我们并不知道汉阳陵是否被盗,因为不主动开发帝后陵寝的原则一直也没有动。现在已经发掘的是部分陪葬坑,是因为1990年咸阳机场的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碎片后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15号坑出土了迄今为止最古老,2000多年前的茶叶。

这些陶俑当初下葬的时候都是穿衣服的,并且和秦始皇兵马俑一样,千人千面。但是衣服早就腐朽,现在还想看穿著衣服的陶俑,只能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看了。

汉阳陵的南门阙楼遗址,现在在原来的遗址上改了一个更大的阙楼。

唐顺陵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大厅有一只巨大的石狮子蔚为震撼,问过志愿者以后得知这尊石狮子位于咸阳机场旁边武则天母亲唐顺陵内,是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石狮子,被誉为东方第一狮。

中国古迹浩如烟海,当然要挑有概念的看,最大的,最早的,最重要的,仅存的,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等等。

唐顺陵现在基本属于一个无人问津的公园,但仍旧很大气。离汉阳陵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要绕一大圈,大概30公里。

从公园门口进去,经过神道,有华表,天禄,临近机场还时常有飞机低空划过,石狮子在墓碑两侧,但是被铁栏杆和绿化围起来,并不能像在博物馆里一样近距离感受它的高大。石狮子分为走狮和坐狮。坐狮在后面挺远,我去的时候并不知道,所以没看见,但是坐狮也是古代坐狮中尺寸最大的。

武则天之母杨氏死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九月,年92岁。初赠晋国夫人,以王妃礼埋葬于咸阳。

唐睿宗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登基前,追尊其父为「忠孝太皇」,母杨氏也被尊为「忠孝太后」,武则天正式称帝后,追尊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其陵为「顺陵」。其后顺陵屡屡扩建。面积增加了12倍,居然超过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的献陵面积近乎一倍。

武则天死后,开元元年(713年),刚登上帝位的唐玄宗即下诏削去杨氏的孝明高皇后称号,仍称太原王妃,十分明确地将顺陵改称王妃墓,顺陵之名也不复存在。顺陵是唐代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处皇家外戚陵园,石刻气势雄伟,在唐代陵墓中最为杰出。武则天的母亲经历了升墓为陵又降为墓。武则天的孙子孙女则是号墓为陵。历史真是精彩纷呈。

东方第一狮,雄走狮,唐顺陵

东方第一狮,雄走狮复制品,陕西历史博物馆

东方第一狮,还有我,哈哈哈哈

雌走狮

感业寺

老撕机带你游长安-私家西安行程,看遍中国最早寺院,佛教八宗祖庭

查看此处

(玄武门之变遗址)宁西宾馆停车场

很多人印象之中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为了夺位,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夺取了太子之位,事确实是这么个事,但是背后的原因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李世民军功卓著,唐高祖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

另一方面耳根子软的李渊又不停的听信李建成李元吉和众嫔妃们的谗言,所以对李世民的态度也一直是摇摆不定。不止一次有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又随即改变主意。

每当发生敌情,高祖总是命令李世民前去讨伐敌人,但在战事平息以后,高祖对世民的猜疑却越发加重。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数次想陷害除掉李世民未果,还有一次导致翻盘差点让自己被废。

有一天李建成在夜间召来李世民,与他饮酒,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吐血数升, 高祖来看李世民,对李世民说:「你的功劳最大,我本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而且,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发生纷争,我应当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如汉朝梁孝王故事(就是前面说过七国之乱帮汉景帝拚命阻挡吴楚联军的刘武,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给了刘武很大的特权,刘武后来甚至一度动了争夺储君的念头)。」

但就在李世民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怕放虎归山,以后不好收拾他。于是,他们暗中让几个人密奏高祖,使唐高祖便改变主意,秦王前往洛阳的事情半途搁置了。

自此之后,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更加肆无忌惮地地向高祖诬陷李世民,高祖也继续在相信和动摇之间来回徘徊。

但此时来回动摇徘徊的也不仅仅是唐高祖李渊,此时,房玄龄与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共同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而李建成、李元吉也想策反李世民的手下为自己所用,便暗中巴结尉迟恭,程知节,房玄龄和杜如晦。策反不成便向高祖诬陷,把他们从秦王身边赶走。

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还留在秦王府中,他与高士廉,侯君集以及尉迟恭等人,日以继夜地劝说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依旧犹豫不决。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人的看法,这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当权者更迭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

适逢突厥入侵,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

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密谋,出发之前太子与秦王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再逼李渊让权。殊不知被李世民在东宫中的眼线泄露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商讨,仍旧犹豫了几次,终于下定决心。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李世民乘机秘密上奏父皇,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高祖惊讶不已,议定第二天审问此事。

事情很快传到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处,二人商量再三决定先入宫掌握主动权。此时二人却不知宫中卫队已经倒向秦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感觉不对,立即往回跑。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一连几次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反击,射死李建成。

此时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赶到,李元吉被士兵射中跌下马来。突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李世民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地不起。李元吉夺过弓,准备勒死李世民,尉迟恭拍马杀到。李元吉自知不敌,想跑回武德殿,尉迟恭快马追上,一箭将他射死。

此时太子手下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激战中,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战死。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人奋力交战,渐落下风。眼看不敌时,尉迟恭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级来到阵前,东宫和齐王府的士气顿时崩溃,迅速溃散。至此,政变以秦王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唐高祖李渊得知政变消息时大惊但也无可奈何,原本相互制衡的两股力量现在只剩下秦王,高祖又能如何呢?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

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男性无论长幼尽皆被杀。

传说李世民恐惧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派尉迟恭与秦琼担任门前守卫,但后来因两人年老,无法长期担任,只好转绘制两人的画像挂在门口,成为后世门神的由来。我估计古观音禅寺的那个版本就是从这个说法演化而来。

1400年过去,曾经的玄武门现在是宁西宾馆后的长途大巴停车场。我站在此处,一直在想像著千年以前那一场惨烈的战斗。也许我面对著的这片草丛,就是当初李世民坠马的地方,也许我站的位置,就是李建成李元吉被射死的位置。太子和齐王的鲜血,也许染红了我脚下的某一块石头。

大唐息隐太子墓志。就是李建成。原碑在西安博物院。碑帖于深圳博物馆

我是一个有情结的人,院子里有一个面馆,我去点了一碗面,就是不知道店主人知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曾经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关于我:

那个老撕机 摄影师,行者,师从三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先生,老司机,猫奴,够吗?我还能编。

我看过这世间许多的书,走过这世间许多的路,遇见过这世间许多的美好,错过过这世间许多的姻缘。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中外历史研学游,加个群?

看嘴型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