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題主想問的是成績,就應該是漢文帝、漢景帝在公共方面的成績,而非私生活之類的作為,如漢文帝的節儉、孝順之類的私人作為。

文景之治,我們都知道是無為之治,是黃老思想。但漢朝的黃老之道的無為之治,不是從漢文帝才時,從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蕭何治理關中時就已經開始執行。蕭何、曹參等都是黃老之道的代表人物。漢惠帝、呂后時期,同樣是黃老之道時期。

但為什麼只有漢文帝、漢景帝被稱為盛世呢?原因有二:一是漢文帝之前,漢朝還是很苦,雖然休養生息了很長時間;二是漢文帝這個人很能容人,對於官員上書勸諫,好的就接受,不好的笑笑就罷了,從來不因為勸諫處罰官員,因此被官吏所稱讚。

關於漢文帝的節儉。漢文帝在平日自己的生活里,確實節儉,但他對未央宮的裝修非常豪華,全部的欄杆、柱子都用金子塗染,很金碧輝煌。

總結來說,漢文帝的成績有:

1、善待上諫的官員,這也是他被成為一代明君的原因;

2、即位後保持謙虛,提出日後禪讓皇位給兄弟的建議,不給諸侯發兵奪位的機會;

3、巧妙的消弱齊國和楚國勢力,又不引起反彈;

4、在漢景帝殺死吳王劉濞的兒子時,妥善處理好危機,沒有給吳王劉濞起兵的機會,否則七國之亂就會發生在漢文帝之時。

5、廢除很多過時的刑法。

漢成帝時,《戰國策》的編訂者劉向在漢成帝問答時,就評價漢文帝治理能力不如漢宣帝,漢文帝的所謂盛世,不如漢宣帝的時期興盛。下圖是漢文帝的卻坐圖

漢景帝的作為,基本上是跟隨漢文帝,即所謂的蕭規曹隨。但對於漢景帝,還是有一些誤會要澄清:

殺晁錯。史書記錄漢景帝殺晁錯,是因為袁盎的建議。但實質上,漢景帝不得不殺晁錯:因為這是所有大臣的逼迫:漢景帝想要任命竇嬰為大將軍,率兵出戰平定六國之亂,但竇嬰以生病為由拒絕來給漢景帝壓力;袁盎在見漢景帝之前,就先見竇嬰,這裡很可能就是關於殺晁錯的密謀;宰相周青臣等大臣上書要求殺晁錯。

各個大臣都要求殺晁錯,這才有漢景帝的那句話:

「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


謝邀,我是澹奕歡迎交流。「文景之治」是漢朝歷史上出了名的「無為而治時代」,但是「無為」並非真正的無所作為,漢文帝與漢景帝仍舊創造了不少的功績(主要還是漢景帝)。

漢文帝劉恆的確是好皇帝,但並不代表他有什麼功績

文帝的生母薄姬,不過是高祖劉邦的一個姬妾,非常不得寵,然而當年諸呂之亂被平定以後,身為代王的劉恆莫名其妙被陳平等人迎奉為帝。

劉恆的確是個好皇帝,他崇尚節儉,而且侍母至孝,他的皇后竇氏與母親薄太后,婆媳關係親厚(不要相信電視劇胡扯)整個皇族內部也還算和樂融融。劉恆做了皇帝以後,寬厚仁慈,廢除了很多的嚴苛法律,並且削減賦稅,但在政功上的建樹卻真的不是太多。

《史記·平淮書》:漢興七十餘年,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文帝最大的建樹,就是聽從賈誼的計策,在鎮壓濟北王劉興居、淮南王劉長的叛變以後,將齊國、淮南國等分成多個小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諸侯的勢力,但收效不大,最終還是導致了後來的七國之亂。

漢景帝劉啟,變無為成有為的君王

雖然景帝劉啟仍舊主要奉行黃老之術,以「無為思想」治理國家,但是景帝時代,漢朝國力已經相當強盛,儒家思想抬頭,景帝開始「變無為成有為」。

景帝鞏固中央集權,大規模削藩,以三個月平定了著名的「七國之亂」,同時,將大部分諸侯國削去大多數領地,僅領一郡者居多。而諸侯不在有權自行安排官吏。景帝時代,諸侯國的威脅已經基本被清除。

劉啟繼續勸勉農桑,推遲男子服徭役的年齡、縮短時間推行馬政的建設。

《漢書·景帝紀》: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

文帝景帝時代的表面作為並不大,就像在拚命生長根須的竹子一樣,為後來的武帝蓄積實力


漢文帝最傑出的應當是他的法製成就。漢文帝剛登基就提出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他認為犯罪的人已經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被收為奴婢的做法很不可取,想要廢除連坐。大臣們自然表示反對,因為連坐雖然是一樣殘暴的制度,但是它使人們心中有所顧及,的確可以起到抑制犯罪的作用。這時候,劉恆展現出了他超越時代的眼光:「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當百姓就心服。再說治理百姓引導他們向善,要靠官吏。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處罰他們,這樣反倒是加害於民而使他們去干凶暴的事。又怎麼能禁止犯罪呢?這樣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適宜之處,請你們再仔細考慮考慮。」

上曰:「朕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見其便,其孰計之。」

大臣們無話可說,於是連坐制被廢除。漢文帝對於法律之於人民的見解,即使在今天也具有警示意義。

他在廢除了連坐法以後,又廢除了誹謗罪。文帝認為:朝廷中有誹謗朝廷的的罪狀,使得很多大臣不敢講實話,這就讓皇帝不能了解實情,招不來賢臣。比如,民間有一個人詛咒皇帝,官員們都認為是大逆不道的餓罪行,就互相隱瞞,而後又相互告發。其實,這是百姓愚昧無知的表現,從而犯了罪,所以,這樣的法律條文應該廢除。何等深刻的見解,何等英明的決策!

而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則是漢文帝廢除肉刑。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他下令廢除肉刑,改革刑制,從而開啟了中國法制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變革。一方面,用笞刑、徒刑和死刑取代了黥、劓、刖刑。同時,規定了歲刑的刑期。根據東漢衛宏《漢舊儀》的記載,漢文帝改革刑制後漢代歲刑的刑期是:髡鉗城旦舂五歲刑、完城旦舂四歲刑、鬼薪白粲三歲刑、司寇兩歲刑、隸臣妾分一歲和兩歲刑、復作和罰作一歲刑。

自是以來,天下之人犯法者免斷肢體,刻肌膚。百世之下,人得以全其身,不絕其類者,文帝之德大矣——邱浚(明朝)

當然,漢文帝的肉刑改革依然有不足,以棄市取代斬右趾,實則由輕入重。而笞三百、笞五百,往往打倒半路人就被打死了。所以班固評價為「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人」。後來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繼位,立刻繼續改革刑制,使犯人存活率大大提高。

漢文帝在經濟方面也頗有建樹,他堅持黃老之術,與民休息。他重視農業,親自耕作,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文帝以減輕田租稅率的辦法,改變背本趨末的社會風氣,用來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文帝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即納1∕30的土地稅。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後,三十稅一成為漢代定製。此外,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他還減輕徭役,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文帝後六年(前158年),天下大旱,並發生了嚴重的蝗災,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准許私人開採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從而促進了農民的副業生產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係的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弛禁的結果,「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他還給予了他的男寵鄧通以巴蜀銅山的開發權,鄧通不負所望,鄧通錢質量優良,憑藉質量,與數量眾多的吳國錢並行天下,保衛了朝廷的金融利益。

漢景帝繼承了其父的經濟政策,並進一步推進了部分成績。比如廢肉刑,前文提到過,漢文帝時期的廢除肉刑有著很大歷史局限性,而漢景帝在登基第一年就大力改革刑制,完成了父親的事業。

另外就是削藩問題。漢文帝是藩王出身,知道削藩的必要性。但是他並沒有大力削藩,這個任務由漢景帝完成。漢景帝大力推進削藩,並且平定了七國之亂。雖然中間有殺晁錯這個污點。

文景兩代通過黃老無為之術治理天下,積累下了巨大的財富,因為秦末戰爭而飽受摧殘的生產力得到了恢復,國家富裕起來,只要不遇水旱之災,就可以實現家家保暖,倉庫里的糧食都發了霉,穿錢的繩子都爛掉了。文景之治,為後來漢武盛世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輕徭薄賦,獎勵農耕。

漢初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惠帝到呂后時,一直實行無為而治,修養生息的措施,賦稅比起秦朝輕了不少,但是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還不盡如人意,賈誼就曾上書文帝,指出「漢之為漢,凡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這說明當時無論是國庫還是民間都沒有太多積蓄。

面對這種情況,文帝多次告誡百官守令勸課農桑,並連續下詔令減輕民眾負擔。文帝在位期間,詔令群臣對百姓鰥寡孤獨窮乏之人舉行賑貸,又下詔規定各地存問老年人,發給布帛酒肉之物,地方官吏應當親自閱視或送到。還下令官吏省經費以便民;減少守衛京師的士卒;減少太僕用馬,用以補充郵驛的需要。下詔親耕籍田,並赦免因被論罪充當官府役作為奴者回鄉務農。停止郡國歲貢,開放山澤禁苑給貧民耕種,等等。

文帝十二年(前166年),宣布免去當年田租之半。次年,又免收田租。景帝時,「令田租半」,即三十稅一,並成為西漢定製。這些措施使農民生活安定下來,史稱「流民既歸」,有力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糧價大大降低,史載文帝時每石「粟至十餘錢」,「天下殷富」。沒有文景兩代的積累,漢武帝時期是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去攻打匈奴的。

(2)輕刑慎罰。

廢除肉刑是文帝最廣為人知的一件事,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文帝廢除了殘害人肉體的肉刑,改為打板子的笞刑,笞五百、三百。確實,在改革之初,出現了一些問題,有打死人的情況,但是一個新的舉措本來就是要在不斷糾錯中摸索前進的。所以景帝元年(前156年),將笞五百改為三百,笞三百改為兩百;五年後,又改為笞兩百,一百。同時還規定了笞刑所用的刑具大小,薄厚,不許有竹節,打的過程中不許換人等等,以保證受刑人的生命安全。

文帝輕刑慎罰不僅僅是廢除肉刑,還有廢除誹謗訞言之罪、收孥相坐律(沒收罪犯妻、子為官奴婢)等。景帝規定被判處犯罪而不服者可以申訴核實定案,即使申訴不當也不為過失。在皇帝帶動下,這個時期許多官吏斷獄從輕,有「刑罰大省,至於斷獄四百,有刑錯之風(簡直有刑法用不上的意味)」之說,和秦代「斷獄歲以千萬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躬修節儉。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節儉只能算是個人美德,但是對於統治者來說,他的一言一行給其他人以極大的示範作用,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正是這個意思。文帝在位23年,史稱「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文帝曾計劃建造「露台」一座,計算需要百金,文帝說:「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中指不富不貧)」,隨即作罷。漢代貴族婦女以衣服拖地為榮,文帝寵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以表示節儉。

(4)削弱諸侯王勢力,安撫邊境

西漢建立後,王國勢力強大,成為國家的重大問題。文帝聽取了賈誼的建議,在原來的封地上增加封君的數目,以分散其實力,例如立原淮南王劉長三子都為諸侯王,三分原淮南王之地。漢武帝時期執行的「推恩令」其實就是文帝做法的高級版本。景帝時則平定了諸侯王的「七國之亂」,加強了中央集權。

北方邊境,主要是處理好與匈奴的關係,文帝處理與匈奴的關係不僅僅靠和親,還有軍事上的措施。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單于領十四萬騎入侵,殺了北地都尉孫卬,虜掠民眾畜產。文帝派三位將軍帶兵分駐於隴西、北地、上郡,又派中尉周舍為衛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帶騎兵十萬人,駐於長安近旁以防匈奴。文帝親自慰勞軍隊,視察演習,申明軍令,賞賜將士。他本想親自帶兵出征,因被勸阻而止。於是以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統兵征伐,擊退了匈奴。後元六年(前158年),匈奴數萬騎入上郡與雲中郡侵擾。緣邊各堅守以備匈奴,文帝又以周亞夫為將軍帶兵駐於細柳,劉禮為將軍帶兵駐於霸上,徐厲為將軍帶兵駐於棘門,防備匈奴。過了幾個月,匈奴退去。文帝又移民於北方邊塞,使其屯田務農,加強了邊備的防守力量。景帝也採取了爭取和親、積極防禦的措施,所以當時匈奴只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並不是文帝、景帝不想進攻匈奴,而是國家剛剛安定,現實條件不允許。)

南方邊境,妥善處理與南粵(又稱「南越」)的關係。南粵王趙佗原籍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呂后時期,因官吏建議禁止中原鐵器過關運入南粵。趙佗認為是長沙王從中作梗,於是自立為帝,發兵攻長沙國邊縣,控制閩粵、西甌,東西萬餘里,與西漢分庭抗禮。文帝登帝位,即遣使告知諸侯及四方邊境,示通好之意。為了避免南粵的對抗,文帝在派太中大夫陸賈出使時,特意寫了一篇態度誠懇、措辭謙和的信,不以皇帝之尊壓人,表示平等待人的誠意。然後告知趙佗,朝廷對他還留在河北老家的兄弟作了照顧,對趙佗所關心的祖宗墳墓已派人修葺。文帝對趙佗說明戰爭只會給漢朝和南粵造成傷害,「得一亡十」,所能得到的極小而危害極大,從希望從國家安寧的目的出發,要求趙佗與漢通使如故。文帝的誠意,換得趙佗的真心歸向。至景帝時,南粵仍稱臣,遣使朝見。終文景之世,南粵一直是漢的藩屬,南方邊境長期保持安寧。


謝邀。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為了社會能有穩定的發展,統治者會進行一系列改革以次發展社會生產力。西漢的文景之治也正符合著當時的社會發展。

那麼文景之治的成就有哪些呢?

首先漢文帝和漢景帝在繼承了先祖「與民休息」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減除徭役,降低賦稅。 發展農業,鼓勵農業,積極發展副業,這樣不 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提高了農業的快速發 展。

修改法律,對法律進行更好的完善,廢除了許多慘無人道的刑法。

整頓朝廷內政,主張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集權分制,通過實行集權分治的管理體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郡國並行制,既促進了中央財政的壓力,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休養生息 ,文景時期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維持安定局面。

文景兩帝引導了社會發展,引用《舊唐書·憲宗紀上》一書即:「文景醲化,百王莫先。」


謝邀!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除民之田租」,到景帝三年,(公元156年),令民半出租,其間共有一十三年,沒有收過一文的田稅。這是中國歷史上僅有過一次的事。(從此以後,田租三十而稅一)。其二是簡省刑罰,其三在政治上一切都守無為主義。(詳查大中國史)。


漢文帝穩定了漢初封建統治秩序恢複利經濟開創文景之治。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大漢王朝進入了強盛時期。

漢景帝承前啟後,削弱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維護統一。

文景二帝在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並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度。


漢景帝最大的功勞就是別人不能輕易能看到,做人做事不動聲色,低調,潛在的問題堅決拔出的決心,解決七國之亂,這個動蕩就算漢景帝不拔,早晚會爆發,越晚越有危害,他親自動手並解決,??一個,武帝即位時順利噹噹,沒有任何障礙,國庫充實,給漢武帝大展身手奠定堅強的基礎,最起碼漢武帝功勞中一半感謝於老爸


謝謝邀請。應該指出的是這兩位皇帝都信奉黃老之術,講究無為而治。這個思想在當時環境下是適用的。秦代大工程搞得太多,民力耗盡,而且酷法嚴刑,民怨沸騰。整個社會需要修正,把力量積蓄起來。在文景治下,一是做到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提供了一個緩衝復甦的大環境。二 勸課農桑 , 重農抑商,把基本問題解決。三以德化民 ,減輕刑法,人心穩定下來。讓老百姓不要因為小錯失去改正的機會。在社會上提倡德教。四與周邊和睦,不輕易與匈奴等開戰。和平避免了大消耗,保證了增長。五抑制豪強,慢慢減弱藩王。當然有反覆,最後的效果不一定最好。起碼為漢武大帝打了個相對紮實的基礎。所以社會風氣逐漸好轉,庫房裡糧食堆積如山,人口倍增。國家走向強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