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和大儒董仲舒攜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歷史。記載於《漢書董仲舒傳》。


一、史書記載

-----------董仲舒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圖片來自華為手機拍攝。《漢書》全十二冊,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中華書局出版,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62年6月第一版,1987年12月第6次印刷。ISBN 7-101-00305-2/K

二、春秋大一統(現代儒家簡稱之為大一統)

【原文】《春秋》大一統者(1),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義)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旨)意不同,是以上亡(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2),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僻)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這段話的核心是【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2),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後世將「六藝之科」簡稱為儒,「孔子之術」簡稱為術。這句話概括「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大一統也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好,只是稱謂不同,實際內容都是【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2),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究竟有沒有被執行?我舉兩個例子供網友們參考。第一,漢朝之後的2000年皇帝制度時期,只有改朝換代沒有政治制度的創新。儒家所以能稱之為家,根本在於儒家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首要任務是政治制度的創新。儒家沒有政治制度的創新,就是不會下蛋的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了中國文化的一潭死水,2000多年「皆秦政也」,只有改朝換代、沒有政治制度創新。最終導致了元朝清朝的外族入侵,導致了5萬八國聯軍就橫行中國併火燒了圓明園。第二,《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意思就是說楊朱、墨翟的學說在天下散布傳播很廣,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致使天下的思想學說,不是來自於揚子就是來自於墨子。如此」顯學「的楊朱學派,在今天連一篇文章都找不到了。要想領略楊朱思想的風采,只能去其他家的著作、文章中,尋找別人對楊朱思想的引用。比如,楊朱的《情慾》一文,在呂不韋的作品中有大段的引用。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中華文化的荼毒,罄竹難書。

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並非如這四個字一樣就真的「之治"了。一如康乾盛世被吐槽為「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一樣。所謂文景之治同樣被吐槽為廢政之治(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和百度」海瑞上疏「都能找到相關內容)。與「之治」形容的相反,後世深惡痛絕的文字獄,恰恰就誕生在文景時期。文景之治有儒家吹捧的那麼好嘛?我以為,至少要打個大大的問號;至少不能望文生義,拿這四個字就當證據。好,是需要有具體的政策、舉措、以及實際效果的歷史記載。

題主以文景之治否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很是搞笑。漢朝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但漢朝同樣有向匈奴屈膝下跪,以行賄換取劉邦的性命,以和親換取渴望的和平,這些歷史能否認嘛?

四、外儒內法

題主哪外儒內法說事,還當現代社會99%是文盲嘛?

所謂法,形式上是刑罰有法律,本質上是刑罰法律條文的公開。法治,西方以《漢謨拉比法典》為標誌,中國以《商君書》、徙木立信為開始。兩者共同的特徵就是公開。與此相反,儒家主張」法不可知、威不可測「(這裡的法指的是辦法,而不是法治。很簡單的論證,孔子這個主張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法治)。

刑罰的標準上,法家主張公開,儒家主張隱匿。兩者南轅北轍、冰炭不同爐。刑罰條款公開了,就是法家;不公開,就是儒家。儒法有可能共存嘛?所以,外儒內法就是一個弱智的騙局、甩鍋。智商正常者,都不可能被忽悠。


以獨尊儒術為名,行排除異己之實

歐洲中世紀有著名的文藝復興運動,以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燦爛文化為名,行的卻是改革之實,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手法,早在距歐洲中世紀1000多年的漢武帝時期便已經被用過了,那就是漢武帝推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年幼登基,權利開始並不在他手中,而是在經歷三朝的竇太后手中,終於把竇太后熬歸了西天,但竇太后留在朝廷的黨羽親信卻是一大堆,往往還都在權利要害部門。倒不是說他們會有造反的危險,但不那麼聽話是肯定的了。

畢竟中國自古以來就流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風氣,大臣想要糊弄皇帝有千百種方法,如果這樣的大臣佔了大多數,並且團結一致,長居深宮的皇帝就相當於完全被架空了。所以武帝才會用一種大家都說的過去的幌子,來排除異己,安插親信,這並無好壞之分,只取決於重新掌握權力後是幹壞事還是干正事。

好在漢武帝乾的大部分都很好,所以後世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當成了好政策,卻不知這是本末倒置,只看到了表面,而忽略了本質,進而導致後世儒家往往成為末代王朝的催命符。

透過現象看本質

自從漢武帝施行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西漢的宰相就多是出自儒家。

根據班固所著《漢書》中記載:

自從漢武帝大興儒學以來,公孫弘以儒生拜相,其後相位就長期被儒家霸佔,先後有蔡義、韋賢、玄成、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平當、馬宮以及平當的兒子平晏都是以儒家宗師官居宰相高位。

這些人出則以儒者衣冠,出口則是先王聖訓,如今看來貌似都是道德高人再世,但他們在當時的社會輿論可有些不一樣,多稱他們是馬屁高人,心思群用在如何保住官位上。

想要保住官位,自然就要順著漢武帝的心思和想法,所以終武帝一朝,皇權都十分霸道,說一不二,真正做到了生殺予奪的程度。

所以如此來看,穩固並增強皇權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真實目的,尊重儒家只不過是給世人一個可以說的過去的幌子罷了。


一,一定要明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表述,不是董仲舒不是漢武不在西漢,《史記》《漢書》等史書都沒有如此說。《董仲舒傳》只是說「推明孔學抑黜百家」,《漢武紀贊》也只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一些有良知和務實的學者發現,直到清末民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說法才在易白沙1916《新青年》發表的《孔子平議》始露尊容。

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難可能。諸子百家思想,從大的方面來說,都是他們經邦濟世的理想國,正如孔子所說,殊途而同歸,一致而百慮。宗旨不同,方法不同,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中國文化。再者,在中國歷史上,除了秦,沒有哪個朝代哪個君王治理國家只用一家學說,都是王霸等並舉,外儒內法,儒道釋雜用。

三,漢武為什麼棄道用儒「獨尊儒術」?a,道家「小國寡民」的思想不能打造大漢帝國。b,休養生息的政策已使家給人豐,要建功立業富國強兵,必須自強不息,大一統,強化專制政府。c,用儒來和太后的道針鋒相對,鬥爭,奪權。d,最根本的,他要用人才,用新人,和權貴較量博弈。《論語》第十一章第一節如是說: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吾從之,則先進。

一個積極有為想建功立業的年輕天子最需要的什麼?好人才,好官吏,好體制。《論語》說什麼?兩句話:做好人做好官,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而最最關鍵的是《論語》第十一章第一節!這也是孔子思想最具有革命性最寶貴的平等主義人才觀:先學習禮儀文化知識然後才有資格做官的,是平民;不需要學習禮樂文化知識就可以憑身份做官的,是貴族。若果我要主政用人才,就用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平民。

所以,如果真的說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不如說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孔學」,更確切地說是:罷黜百家,獨尊「先進」。

四,漢武獨尊何種「儒術」?重知識,重人才;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忠君愛國,富國強兵;天下一統,君主專制……

孔子一生最自豪的是自己的好學,最成功的是教書育人。好學不倦,成就了自己;誨人不倦,造就了中華!一個好學不倦的人會是保守落後?一個好學不倦的民族會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孔學最大的功績是鑄就了中華民族好學向上的學風和精神,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培養造就壯大完善了積極有為自強不息的士大夫這個階層。

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作用和影響。「儒術」的核心是:好學向上,尊師重教,開拓進取,建功立業,忠君愛國,富國強兵,修身齊家,天下太平。

我們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綿延不斷,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重知識重人才,尊師重道!宋太祖臨終鐵律:不殺讀書人!朱元璋大力興辦學校。強盜土匪,盜亦有道,不搶不盜不殺讀書人。我們的文化可以詛咒祥林嫂改嫁,但不會譏諷范進老來中舉!焚書坑儒,大秦二世而終;閉關鎖國,晚清日暮途窮。科舉制度開科取士,讓中華大地好學成風,書卷飄香,讀書人有了方向和指歸,國家有了人才庫。廢除科舉,大清迅速土崩瓦解,造反舉事的全是無所指歸的讀書人!廢除的不該是科舉,而是陳腐不堪的科考內容程朱理學!

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教。若果說孔學是大海,那麼程朱理學便是溝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是程朱理學,不是孔學儒術。從此以後,中國主流思想,與其說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不如說是罷黜百家獨尊程朱!對與錯,功與過,還是董仲舒的「推明孔學,抑黜百家」?漢武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七,孔學在哪?孔子在哪……

1條評論


謝謝邀請,漢武帝被稱為我國歷史上一代雄主,他16歲當上皇帝,不安於現狀,而是雄心勃勃要做一番大事業,下令舉薦賢良,最著名的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漢思想家、政治家,還是精通儒家學說的大學問家,他認為應當宣傳大一統思想,以此來鞏固皇權。

他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當時政治上的需要,改造了孔子的儒家學說,並且把各家學說和陰陽五行等迷信思想融合一起,成為了一種為封建政治制度服務的,帶有宗教色彩的理論。

他提出了「三綱五常」的理論,他還說,諸子百家學說妨礙皇帝絕對權威,只有儒家學說才能保持思想上的統一。

公元前135年,21歲的漢武帝真正開始獨立處理政事,下令專門教授儒家學說,成績優良就可以當官,這樣學習儒家學說成了當官的主要途徑,依靠儒家學說做了官自然會按董仲舒那一套來幫助漢武帝治理國家。

從那時候起儒家學說幾乎完全統治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文化領域,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個方針對封建統治階級是有利的,但它剝奪了諸子百家自由學術的思想和主張,起到了禁錮人們思想的作用,後來經過發展它更適合維護封建統治,中國封建社會停滯不前長達兩千多年,和漢武帝提倡的「獨尊儒術」是分不開的!


感謝頭條的邀請,無常的小跟班來湊一波熱鬧。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問一下提問者,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有那個王朝是百分之百是以儒家理念治理國家的???有嗎??答案是沒有。

儒家是孔夫子,參考周禮而開創的學派,但是儒家學派本身就爭議不斷。而且每個時期的儒家學派都不一樣。春秋時期的儒家學派,用兩漢時期的儒家能一樣嗎???唐宋時期的儒家跟明清時期的儒家能一樣嗎???明清時期的儒家跟秦漢時期的儒家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回答問題本身,漢武帝是一個精通道家,儒家,法家,王霸之道集於一身的人,漢武帝這樣一個雄才偉略之主,怎麼可能會把自己束縛於儒家一派之內。漢武帝一生大部分時間要麼準備打仗,要麼在打仗,漢武帝採取的政策就是對內以儒家之名行法家之實,對外直接是霸道之策。要不然匈奴這個民族,也不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謝頭條!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對中華歷史的貢獻起到了夯基穩固的作用,沒有他打走匈奴,中華歷史能否悠久和燦爛,確實是個問號。

然而他也象歷史上對中華民族有突出貢獻的其他皇帝一樣,總是遭到非議和批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歷史對漢武帝不公正的評價。作為一個在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思想真的這樣狹隘嗎?我個人認為沒有!

漢武帝所尊的儒,在內容上已不單指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他是漢大夫董仲舒提出的以儒學為主導,集百家之長形成的新的思想,是漢武帝肯定和發展的治國理政思想,並沒有全盤否定、拋棄百家,也沒有完全繼承儒學全部內容,而是吸取其中之精華,剔除其中之糟粕,形成的全新儒術理論,作為漢武帝統一全國思想、加強封建統治的方法和措施,這正是漢武帝的偉大之處,也是漢武帝治國理政經驗的總結和集中反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字面來理解,就是廢除其他思想,只尊崇儒家的學說。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認為這不符合漢武帝一生的作為。我們知道,儒家思想強調仁政,這似乎與漢武帝的為人與做事相互矛盾和南轅北轍,歷史對漢武帝的評價是殘暴之君,說漢武帝窮兵黷武,濫用刑罰,又怎麼能說漢武帝獨尊儒術呢?

一個沒有思想和創新,不講策略和手段的皇帝就不是一個文治武功的帝王。漢武帝如果只是一個獨尊儒術的書獃子、老實人,恐怕他不會把強悍的匈奴人從中國北方打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