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中州厅 升格为国定古迹!(图/文化部提供)
▲东海大学的路思义教堂升格为国定古迹!(图/文化部提供)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台中又多了2处国定古迹!文化部今(25)日公告,东海大学的「路思义教堂」及「台中州厅」,从直辖市定古迹升格为国定古迹,其中路思义教堂1963年落成,对台湾的宗教史、政治史、教育史均具有重要意义;而台中州厅则是探究台中都市发展历史变迁的重要依据,具有高度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位在东海大学的路思义教堂,由美国路思义家族捐款兴建,在1963年落成,其与基督教会透过创校兴学、宣扬宗教思想的时代背景相关,也见证了台湾历经的美援时期以及二战后冷战对抗的历程,对台湾的宗教史、政治史、教育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教堂设计者之一贝聿铭(I. M. Pei)是第一位获得普立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殊荣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路思义教堂为贝聿铭在亚洲的第一个作品。当年他以大胆的建筑造型与结构设计,将宗教精神形象化,落实到实体现实中,是一座极具原创性与开创性的建筑作品。

请继续往下阅读...

▲▼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中州厅 升格为国定古迹!(图/文化部提供)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也是全球十大卓越的现代建筑作品之一。(图/文化部提供)

路思义教堂的设计在结构、稳定性、内部使用和外观等因素的多重考量下,确立为四片分离、亦墙亦屋顶的钢筋混凝土双曲线结构,每片曲面在与地面及顶端相接部份则为直线,外表形成圆锥双曲面(Conoid hyperboloid)内面支撑以菱形格子梁系统,堪称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之典范,使之成为台湾现代建筑先驱。

从兴建至今虽有历次维修,但仍维持其原始形貌与空间形式,具高度真实性。教堂作为东海大学校园核心、精神象征与集结场所的新思维,打破传统书院格局和威权意象,对当时台湾的建筑专业实践、教育场所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空间体验、结构系统、材质美感上皆已臻化境,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建筑美学与设计思维。

路思义教堂设计曾刊登于《建筑论坛》(Architecture Forum)及同年8月号的《Architectural Record》,为台湾建筑设计界之罕见。1974年3月邮政总局曾印制为台湾风景区邮票发行,亦足见其代表性。2014年更获选为盖提基金会(Gatty Foundation)全球十大卓越的现代建筑作品之一,独特价值与其设计定位,具备现代建筑之典范性与价值。

▲▼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中州厅 升格为国定古迹!(图/文化部提供)
▲台中州厅矗立于主要道路十字口,现也从市定古迹升格为国定古迹。(图/文化部提供,下同)

而台中州厅则是探究台中市都市发展历史变迁的重要依据,具有高度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日治期间,1990年(明治33年)公告全台第一份都市计划《台中市区改正图》,新建州厅仍设在原市中心官署位置,由总督府技士森山松之助仿欧洲巴洛克式的华丽建筑样式设计,自1912年(大正元年)开始逐第分年兴建施工,至今本区尚有清代考棚遗迹残存。

台中州厅矗立于主要道路十字口,与市役所、台湾银行和邮便局共构成台中州权力核心。森山松之助引入西方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的建筑风格与装饰艺术,在建筑外观上强调形式主义,而在内部装饰上则讲究华丽风范。此设计将殖民地统治者威权需求,完全融入在建筑表现中,形成一种颇具个人特色的型式,对台湾近代建筑之发展有极大影响。

▲▼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中州厅 升格为国定古迹!(图/文化部提供)

台中州厅与台北州厅、台南州厅为当时日治时期的一等厅舍,属于日治时期总督府土木局营缮课所主导的「永久性厅舍」营造工程,均由森山松之助于1912年(大正元年)间设计完成。建筑工程自1912年动工,迄1934(昭和9年)始奠定现今规模,范围包括第一阶段兴筑的主栋、南侧附属厅舍、北侧附属厅舍,以及第二阶段增建的后侧会议厅栋等。

且台中州厅在二战期间所幸未遭受破坏,除北侧附属厅舍改建外,其余厅舍均采原样修复,各阶段营建成果得以原貌保存,现因其重要性及保存完整,成为日治初期参采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近代之建筑典范。

相关文章